工行洗钱案详情披露 声誉遭国际舆论质疑
文章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林佳颖 发布时间:2016-06-28 15:48 点击量:627 大
中
小
一、舆情综述
本期,证监会就《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主流舆论认为,这是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迈入了规范与发展并举的新阶段。保监会下发《关于清理规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道类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叫停通道业务是暂时停止,预计后期随着险资管理机构这类业务逐渐成熟,可能会继续放开。工行马德里分行“洗钱”细节被曝光,再次将工行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国际媒体批评言辞激烈,但业内人士多认为反洗钱问题是世界银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媒体针对工行的过激言辞不当。
二、热点解析
(一)证监会修改重组办法 支持并购重组抑制投机炒壳
17日,证监会发言人邓舸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就《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继2014年11月之后,证监会针对并购重组办法的再次修订。本次修订旨在给“炒壳”降温,促进市场估值体系的理性修复,继续支持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舆论观点】
《重组办法》本次修改涉及5个条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完善重组上市认定标准以及配套监管措施;二是严控“炒壳卖壳”;三是进一步明确中介机构责任。新华社评论称,这是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迈入了规范与发展并举的新阶段。另外,业内人士分析称,此次修订对相关各方在重组事项筹划、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公平披露、信息保密、信息澄清、信息记录保存和申请停牌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进一步细化责任主体范围,明确信息处理标准。从而有助于完善规制内幕交易的规则体系,切实提高市场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投行专业人士观点,称此次新修订的并购重组办法是“史上最严格的借壳标准”。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重组新规实施后,炒卖伪壳、垃圾壳的收益将大幅压缩,甚至不少带伤的壳概念股价值可能骤降为零。《广州日报》称,鉴于当前政策变化,盲目爱“壳”的投资者应当心“烫手山芋”。
此外,《新京报》评论文章《证监会借壳新政是打补丁》一文在肯定此举正向意义的同时,提出“想让一个借壳新政达到这么多目标,不可能。”文章认为,基础性制度建设,才是股市的立身之本。“衣服做好了,补丁自然不需要了,上市通道畅通了,壳资源也就自然失效了。”
【舆情解读】
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场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加大了证券市场监管的难度。《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规则完善后炒卖伪壳、垃圾壳的收益将大幅压缩,投资者特别中小投资者权益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保护。这一点是各方的共识所在。媒体大多对此次新政给出了积极评论,认为针对现阶段并购重组往往伴生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的情况,新规章进一步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规制力度。但新政推行后,是否能够达到证监会所预期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二)保监会要求保险资管自查四大风险 险资万亿通道业务被堵
近日,保监会下发了《关于清理规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道类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称《通知》)。《通知》称,为进一步加强受托投资管理,防范资金运用风险,避免出现因内控措施不严导致资金被不法分子挪用或诈骗等风险事件,要求各保险资管公司清理规范银行存款通道等业务。保监会要求各公司在7月31日前完成自查及清理规范工作,清理规范期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暂停新增办理通道类业务。
【舆论观点】
此次清查涉及保险资管通道业务规模超过1万亿元。降低通道业务引发风险的潜在威胁或是此次清查的目的所在。在业界看来,通道类业务或是将表内资产转表外,逃避信贷规模和资本约束,或是将资金投向限制性行业或企业,逃避政策管制,这无疑会涉及到各种风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银行爆发的通道业务问题,在于爆发风险后责任方的不确定,往往银行相对更加强势,反而损害资产管理公司的声誉。海通证券分析师孙婷表示,通道类业务是“影子银行”的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商业银行为了绕过相关现行监管指标的约束或政策的限制,通过“理财产品”等形式吸纳资金,认购信托、证券、保险等发行的资产管理类金融产品,而实际投向是银行事先选定好的项目。
通道业务清查由来已久,银监会针对通道业务的监管文件也时常出台。《时代周报》援引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观点表示,这次保监会的清查是例行公事,不是发生什么特殊情况而进行整治,目前通道业务并不违规,只要各个资产管理机构在操作上不存在什么问题就不会被处罚,而且这次清查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影响并不大,因为叫停通道业务是暂时停止而已。《每日经济新闻》援引保险资管公司内部人士看法,也表示称“对通道业务的监管不会是一个常态。”目前监管规范的通道类业务是这类业务存在一些风险和不规范的地方,这本身也需要监管去推动和完善;预计后期随着险资管理机构这类业务逐渐成熟,可能会继续放开。
【舆情解读】
投资驱动已成保险业逆市上扬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频频报喜的投资收益背后却暗藏信用违约、内控不严等风险。为此,保监会接连释放险资监管趋严的信号,要求各保险系资管公司清理规范银行存款通道等业务的同时,暂停新增办理通道类业务。从舆论反馈看来,公众对银监会的此番作为持理解和支持态度,认为强制清查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受托投资管理,防范资金运用风险,从而避免出现因内控措施不严导致资金被不法分子挪用或诈骗等风险事件。预计清查后达成的成绩以及通道再次开放或成为媒体进一步关注的焦点话题。
(三)西班牙披露工行洗钱案详情 工行声誉遭到国际舆论质疑
6月12日,西班牙检方首次披露中国工商银行马德里分行涉嫌洗钱案的详情。法庭文件称,这家分行从在西班牙的犯罪集团那里收到成包成箱的现金,然后将这笔款项电汇到在中国的账户。文件称,这个过程属于一项1亿美元洗钱计划的一部分。报道称,如果中国工商银行马德里分行的洗钱罪名成立,除了罚款以外,它在西班牙的银行营业许也可将要重新审批。
【舆论观点】
该事件一经曝光,瞬即引起国际舆论广泛关注。路透社、《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西方主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并且焦点都落在了“中国最大国有银行,也是世界资产最大的商业银行参与洗钱犯罪”上。
但业内人士和有关方面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管理部合伙人马克·怀特曼表示,反洗钱问题是世界银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如果给全球因触犯反洗钱法规而被罚的银行做个排名,中国的银行肯定不会排在靠前的位置。西班牙中国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季奕鸿表示,虽然马德里警方依法办案无可厚非,但却有“故意渲染事态、制造轰动效应”之嫌。警方在“幽灵”行动前,就已事先通知了西班牙《世界报》和国家电视台的记者。搜查行动还未开始,当地记者就已经在工行马德里分行门口架好设备准备拍摄。
另外,财新网在评论文章《工行马德里分行涉嫌洗钱被查是阴谋吗》中表示,工行马德里分行因为洗钱被袭也许是一个冤案,但不能也不应该看成是一个阴谋。该评论文章称“我们不能错把中国当成主战场,用对方听不懂的语言抱怨对方在搞阴谋。相反,我们应当拿起法律武器,把西班牙当成主战场,用西班牙人听得懂的语言,在他们的政府、他们的法院、他们的媒体去'击鼓鸣冤'。”
【舆情解读】
2015年以来,中资银行频频遭遇“反洗钱”调查,中资银行如何才能在海外寻求更好的发展成为舆论关注和讨论的核心。目前,业内人士形成的普遍共识是,中国企业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发展战略,要扎根于当地的商业生态环境,做本地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企业,才会根深叶茂,才会持续发展。但若面临当事方“故意渲染事态、制造轰动效应”,企业也应该拿起法律武器,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