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12:15:15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传媒

数字阅读能否取代传统阅读? 唱衰纸书为时尚早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19 16:04    点击量:509    

  原标题:数字阅读能否取代传统阅读?(网上中国)

  当我谈阅读时,我在谈什么?是传统的读书看报,还是风靡的数字阅读?

  数据显示,阅读——这一行为本身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数字阅读以其强大后劲,正在改变国人的阅读习惯。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发布《中国网民数字阅读状况调查报告(2016)》。报告显示,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正在发生深刻改变。其中,62.7%的受访网民认为数字阅读迟早会取代纸质阅读。其中,20岁以下持此观点的受访者更是高达82.9%。

  数字阅读取代传统阅读,究竟是白日做梦,还是箭在弦上?

  数字阅读渐成大势

  今年全民读书日前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7年持续上升,达到64%。

  数字阅读的迅速增长,得益于互联网在中国的高速发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表示,1999年的第一次调查显示,当时只有3.7%的人使用互联网,数字化阅读的概念在问卷中甚至还没有体现。而根据2015年的调查,国民的上网率已经超过70%。

  电脑、手机、电子书、iPad……形形色色的数字阅读渠道为读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用途更为“单纯”的电子书或许是衡量阅读趋势的指标之一。据统计,仅去年一年,亚马逊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在中国卖出300万台,成为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电子书阅读器整体数量仅次于美国,并且还会以每年至少翻一倍的速度前进。”掌阅科技首席执行官成湘均认为。

  电子书阅读器的热销,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付费阅读的普及,促进了图书版权的保护。最新调查显示,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50.2%的人都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电子书,并且接受的价格也在逐年上升。

  为此,各大电商及相关网站也推出了多种方式,培养读者的数字阅读习惯。此前,当当网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当的纸书购买者中,60%的人有意愿获得免费电子书,20%选择下载获得免费赠送的电子书,10%的人选择加价购买下载电子书。

  深浅阅读优劣之辩

  尽管数字阅读的席卷之势不可逆转,但实际上,数字阅读的质量仍然参差不齐,结构也十分复杂。

  调查报告显示,从数字阅读内容来源看,“微信公众号推送和朋友圈分享”占比过半,比排名第二的“浏览器网页”高出近30个百分点。结合性别差异看,男性多选择“新闻APP”,女性多选择“微信、社交APP”和“文学网站”。

  从数据来看,尽管读者的阅读需求进一步多元化,但对资讯需求的提升明显。琳琅满目的“新闻APP”俨然已成为阅读刚需。

  另一方面,读者阅读耐心的减弱也是我国国民阅读行为变化的重要特点,浅阅读、泛阅读的取向明显。看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分享占比过半的数据,十分明显地反映了这一趋势。有研究者认为,功利阅读超越人文阅读、流行阅读超越经典阅读、信息获取超越知识习得、新闻关注超越文学感受、娱乐追求超越理论探讨,是数字阅读时代的普遍特征。

  尽管在数字阅读时代,读者看上去“没什么耐心了”,思考得“没那么深了”,但数字阅读也让阅读更自由、更便捷,读者的精神生活也获得了更大的自由。魏玉山认为,不能把数字阅读简单地等同于浅阅读。现在,数字内容既有来源于传统出版的部分,更有网络原创的内容,因此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等数字化的阅读比纸质阅读内容更加丰富。

  唱衰纸书为时尚早

  数字阅读攻城拔寨,书报刊等传统纸质阅读率提升乏力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阅读已死”的论调一度甚嚣尘上。

  不过,数据显示,现在还远未到唱衰传统阅读的时刻。在对我国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调查中发现,2015年仍有57.5%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0.2%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27%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有4.1%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还有1.2%的国民 “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

  事实上,纸质书与电子书正逐步形成过渡与兼容的关系。据亚马逊的一份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既读纸质书,又读电子书,两者互为补充。

  与此相对应,曾一度衰落的实体书店,也迎来了重建与复兴。随着书店的回归,传统阅读似乎又在数字阅读的“夹缝”中独辟蹊径,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面对复杂的阅读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专家认为,就国民个体而言,应树立数字时代的“大阅读观”,注意给深思考、深阅读留下空间;对政府组织而言,应加大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为保障国民阅读提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刘 峣)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