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理“套餐”变“自助餐” 打破一考定终身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18 21:49 点击量:345 大
中
小
5月7日,上海“新高考”启幕,考生们在等待进入考场。 新华社记者 刘 颖摄
大巢制图(新华社发)
“一门高考科目就这样过去了,恍若一场梦,希望不负努力。”5月7日,刚刚参加完地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上海市高二学生小文,在微博中这样写道。
根据上海市高考改革方案,从2017年起,上海将采取“3+3”高考模式,即由语、数、外3门统考,加上学生自选的3门学业等级考组成最终高考成绩。这就意味着,于5月7日正式开考的首门学业等级考科目地理,已经拉开上海“新高考”序幕。而小文和她的“战友”,也便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陆续出台高考改革方案。本报整理发现,各地的高考改革方案呈现出一些共同特点:考试制度方面,取消文理分科、外语一年多考被普遍推行;招录制度方面,逐步合并本科录取批次,遵循“两依据、一参考”录取原则,为名目花哨的加分政策瘦身等。
“3+3”模式取消文理分科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根据《意见》要求,全国各地陆续出台高考改革方案,涉及高中教学、高考科目、高招录取的全链条改革。目前,包括2014年就公布试点方案的浙江与上海,全国已有天津、北京、青海、江苏、海南、西藏、宁夏、广西、广东、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河北、山东、湖南、贵州、江西等20个省市区已经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各地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集中于2014年到2019年。
取消文理分科、采取“3+3”考试模式,是本轮高考改革最显著的一大变化。高考招生录取总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多地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任选3门。而浙江还增加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科目。
文理不再分科对招录环节也产生了影响。多地规定,高校可根据培养要求,从等级考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得超过3门。考生只需满足其中任何一门,即可视为“符合报考条件”。对选考科目有要求的高校,必须提前向社会公布。没有科目要求的高校,考生报考将不受科目限制。
“改革会推动教育观念的进步。”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对本报分析表示,“以往很多高中会形成自己的文理权重传统,而现在给予各门课程同等的地位,将有助于回归根据知识本身来考量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李立国打了个生动的比方:过去的高考可谓是搭配固定的文理“套餐”,如今则变成了多元化的“自助餐”,这对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形成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很有帮助。
在全国率先开始高考改革试点的上海,学生们已经体验到考试科目调整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们要自己选3门等级考科目了。”2015年9月,入学上海奉贤中学不久的江雨馨,从班会上得知了高考改革新政策。由于上海是由此前的“3+1”模式改为现在的“3+3”模式,江雨馨坦言,起初非常苦恼,很担心增加的科目会加重学业负担,并且对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感到十分迷茫。
9个月过去后,即将面临选科的江雨馨不再纠结,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地理和生物会选择一门,这两科高二时就举行等级考,结束之后,高三的学习负担便会减轻很多。”今年地理等级考试的参考人员情况,也印证了这一普遍的选科原因。数据显示,上海市共有33876名高二学生参加地理等级考试,占本届高二学生总人数的63%。
“化学也是备选项。此外,政治和历史我会考虑二择其一。”江雨馨解释说,选择化学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高校报考范围。而根据职业性格测试,她比较适合法学,自己心仪的复旦大学法学系,对物理、政治、历史提出了专业录取要求。
从无所适从到科学规划,江雨馨将自己的进步归功于学校开设的人生导航课。据悉,性格测试、学力分析、经验分享讲座、高招录取要求讲解等组成了上海市奉贤中学人生导航课的基本内容。
“学生在高一第二学期就要做出选科决定,那时他们还很难对自身形成明确的认知。因此,能否提供满足需求的生涯规划教育,也是影响高考改革效果的重要因素。”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本报表示。据了解,为了适应“3+3”考试模式,包括上海奉贤中学、浙江温州中学在内的多所高中,已经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