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集团军某旅技术革新成果频出:一名班长的“创客之路”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1-16 10:34 点击量:237 大
中
小
原标题:一名班长的“创客之路”
王世林近照。姜聪 摄
深冬鲁南,月朗星稀,第80集团军某旅模拟训练室内亮如白昼。上士王世林一边在图纸上勾画计算,一边指挥小组成员不时调整某型便携式地空导弹的模拟射击角度。
王世林是该旅便携式地空导弹连的一名班长。此刻,由他牵头的技术攻关小组,正依据最新一次实弹射击采集的数据,对该型导弹发射筒的垫肩设计作进一步优化。这个模拟训练室,是该旅为王世林这样的“基层创客”提供的专用场地。
“类似的专用场地,我们还有好几个。”该旅作训科科长韩琢玉告诉记者,基层官兵熟悉装备,对装备技术革新有独到见解,充分激活并利用好他们的智慧,能有效挖掘装备潜能。
在前期的调研中,该旅发现,基层官兵搞技术革新有些放不开手脚:有的认为旅队支持力度不够;有的担心费时费力不说,出了问题还容易挨批。
随后,该旅党委一班人围绕这份调研报告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了“攻关全程有效保障、先行试点积累经验、优化流程构建机制”的共识,并决定在全旅范围内开展“基层创客”技术创新活动。
王世林和他的攻关小组,成为该旅探索建立“基层创客”机制的首批受益者。
前些年,某型便携式地空导弹列装王世林所在连队。经过一段时间运用,他们发现,发射手长时间保持据筒射击姿势,容易导致肩膀胀痛、动作变形。王世林于是产生了自行设计一款垫肩的想法。在厘清革新思路后,王世林带着项目计划报名参加了“基层创客”创新活动。
经过论证,该旅机关认为,王世林的垫肩研制项目紧贴基层训练实际,具备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他们决定以此为试点,为建立完善“基层创客”机制积累经验。随后,以王世林为组长、3名拥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士兵共同参与的技术攻关小组成立。王世林所在营还为他们提供了专用场地。
“得知消息,我们既高兴又感到‘压力山大’。”王世林回忆,“研制垫肩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垫肩不仅要保证肩上的导弹重心位置稳定不变,还要在整体设计上实现舒适和负重相结合。”
学习相关知识、研究装备构造、向厂家技术人员请教。小组成员、大学生士兵郭志勇还向当医生的亲戚请教人体力学知识……短短一个月,随装配发的使用教材被他们翻得卷了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全力攻关,他们终于研制出垫肩样品,官兵试用后感觉良好。
不久,该旅赴某地参加实弹射击考核。使用新型垫肩参加考核的测试组,成绩并不理想。
原因何在?复盘结果显示,发射手使用这种垫肩进行实弹射击,舒适度虽好,但影响瞄准。
这个结果,让王世林心情沮丧,觉得自己“有负组织期望”。他主动向营党委递交了一份检讨书,并做好了“下岗”的思想准备。
没想到,教导员彭德杰不仅没有责备,还代表营里向旅机关上报意见:革新效果不佳固然需要反思,但对基层官兵的主动创新,要予以鼓励,支持他们总结改进。该旅领导对此完全赞同,并鼓励攻关小组再接再厉。
“上级的宽容和支持,让我们干劲更足了。”王世林带领攻关小组再次展开奋战,有针对性地对垫肩进行优化改进。一次次试验、一遍遍改进,最终“升级版”垫肩成功投入该旅训练实践。
有了新型垫肩助力,该型导弹训练效率得到提升。几个月后,该旅赴西北大漠开展实战化演练,发射手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打出了满堂彩。
“王世林攻关小组的经历,为我们探索推行‘基层创客’机制提供了宝贵经验。”该旅领导告诉记者,技术革新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各级既要实打实提供支持,更要善于调动官兵积极性,引导官兵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近年来,该旅着眼战斗力建设需要,在不断总结一个个技术团队革新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基层创客”机制:议战议训会增加创新交流环节,鼓励官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针对革新失败或因革新造成失误等建立容错机制,予以正向引导;定期通报表彰革新成果突出的官兵,并在年底评功评奖时给予适当倾斜……
良好氛围激发创新活力。该旅作训科参谋李国强给记者展示了一份官兵技术革新成果统计表:某营技术室主任李东洋设计出原地转向装置,大大缩短了行军过程中车队调头时间;发射一连四级军士长安林康根据实战需求,在导弹车内加装技术设备,实现快打快撤,促进训练成绩提升;高炮营官兵集智发明警戒器材收放器,提高了警戒防卫器材布设效率……
如今,技术革新成为该旅战斗力建设的一道风景线。由官兵自主研发改进的一批革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训练实践,成为练兵备战的好帮手、战斗力提升的助推器。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基层技术革新为抓手,不断健全‘基层创客’机制,让更多官兵的智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该旅领导告诉记者。(孔鹏鹏、王旭、王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