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07:04:12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

新股破发会成常态吗?“打新不败”神话破灭 发行价偏高是主因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1-12 09:58    点击量:254    

  去年以来,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的新股达23只

  新股破发会成为常态吗

  随着注册制改革向纵深推进,A股市场新股发行明显提速,与此同时,新股破发也越发常见。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新股破发接二连三发生,也使投资者中签了弃购现象增多。

  新股破发会成为常态吗?专家表示,近期新股破发频现,和询价新规的实施有关,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未来随着新股发行定价规则持续优化,破发频率将会趋于稳定,投资者打新、机构发行定价将更趋理性,有助于形成规范有序的资本市场生态。

  发行定价偏高是主因

  近日,亚虹医药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报收17.6元,较22.98元/股的发行价跌去逾23%,成为今年首只上市即破发的新股。

  亚虹医药并不是个例。自去年以来,新股破发频现,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0日收盘,A股上市首日出现破发的新股达23只,其中,有17只破发集中发生在去年10月之后。

  新股缘何频频破发?市场人士认为,询价新规实施,新股定价过高是破发的重要原因。

  2021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特别规定〉的决定》,沪深证券交易所同步完善了科创板、创业板新股发行定价相关业务规则,询价新规出台。

  询价新规剑指“机构抱团压价”,主要调整四方面内容:一是将高价剔除比例从“不低于10%”调整为“不超过3%”;二是突破原有“四值孰低”(投资者高剔后报价的中位数、平均数及机构投资者报价中位数、平均数)限制;三是取消新股发行定价与申购时间安排、投资风险特别公告次数挂钩的要求;四是加强询价报价行为监管,明确网下投资者参与询价时规范要求、违规情形和监管措施等。

  “新规实施前,新股发行定价设置了‘剔除10%高价’、不超过‘4类数’等限制,为提高报价入围概率,市场上普遍存在着询价机构重入围轻研究、‘抱团压价’的现象。”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

  新规对定价规则进行优化,新股整体定价中枢上移,客观上促使部分新股发行定价偏高,引发首日破发现象增多。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自询价新规实施以来,新股高价发行更为普遍。2021年10月以来发行价超过50元的新股达26只,占当期发行新股比例的近五分之一;而2021年初至9月末,发行价超过50元的新股占比只有11%。从破发的23只新股看,大多数是估值较高的个股。

  “询价新规实施后,机构抱团压低发行价的问题得到改善,新股发行价格趋于合理,上市公司能够通过IPO募集更多资金,实现利益最大化。”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但部分投资者尚未适应新规,为成功中签倾向于报较高价格,甚至溢价发行,导致新股上市后容易出现破发现象。

  “打新不败”神话破灭

  新股破发是否会成为常态?市场判断不一。

  陈雳认为,随着市场对询价新规的不断适应,投资者根据公司价值合理报价,新股定价回落至正常区间,新股定价过高有望缓解。

  “在注册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新股破发不会是偶发现象,而会不时出现。”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不过,未来随着市场定价能力提升,新股博弈将重回新的平衡,新股破发频率可能会降低,而新股是否破发由市场牛熊状态和个股企业质量等因素共同决定。

  实际上,新股破发在全球市场很常见。例如,美股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超过20%,远高于目前的A股市场。“破发是发行定价趋向市场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董登新表示,允许新股发行有一定比例的破发,将使得网下询价机构更加谨慎理性,也能够让新股定价更加均衡,“会破发的市场才是正常市场”将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新股不败”神话破灭后,投资者打新热情有所降温,多只股票出现高弃购率。

  例如,百济神州此前公布的上市发行结果显示,其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为103.25万股,若按公司发行股份数量1.15亿股计算,弃购金额达1.99亿元;禾迈股份公布的上市发行结果也显示,其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65.1387万股,放弃认购金额达3.63亿元。

  “投资者对新股上市后将较大幅度上涨的预期存在惯性,尚未积极调整预期与投资策略。同时面对多只新股破发的现实,又使得投资者中签较高价格新股后,因担心破发而选择弃购。”陈雳分析。

  打新不再是无风险的“躺赢”,部分“炒新者”逐渐退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市场非理性行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并且未来随着对于申购失信行为惩戒机制的建立,高比例弃购现象不会是常态。”田利辉说。

  田利辉表示,“无脑打新”时代终将成为过去式,投资者投资新股需转换思路。在注册制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稀缺性必然降低,加之市场化发行定价水平的提升,企业估值最终还是要回归实际价值。投资者打新应保持理性,科学分析研判,聚焦企业基本面。

  考验机构定价能力

  询价新规下,此前频频出现的企业募资不足现象得以改善。反之,多个企业出现超募。近期,以557.8元/股高价发行的禾迈股份,在超募逾48亿元后,公告表示拟使用最高不超过人民币45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引起市场热议。

  超募的背后,离不开承销商、保荐人等机构的推动。在企业IPO过程中,承销商、保荐人可以获取相应比例的承销及保荐费用,新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越多,承销商、保荐机构获得的利益就越大,往高了定价的动机也就越足。

  “一方面上市公司希望募得更多资金,另一方面承销机构也希望赚取更多佣金,双方都倾向于选择较高发行价格,因此在询价阶段高价剔除比例降低后,导致新上市的大量企业出现溢价发行问题,这导致打新率下降、弃购率上升,不利于此后新股的顺利发行。”陈雳建议,未来可以通过继续完善询价环节相关报价机制,进一步推动发行定价市场化发展。

  董登新认为,询价机构敢于报高价,发行方敢于以高价发行,最主要还是基于部分投资者对于打新的狂热,这也和IPO市值配售制度有关,“市值配售制度客观上造成饥饿营销,致使一些投资者认为打新可以稳赚不赔。未来可以考虑取缔市值配售,提高打新参与成本,让投资者不再盲目打新,让询价机构和发行方不敢随意高价发行”。

  田利辉表示,询价机制应促进专业机构对于新股价值的真实认知,未来需建立合格报价者机制,对于报价符合新股长期均值的定价准确者予以激励,同时落实主体责任,推进专业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机构的定价能力。

  随着市场化发行定价机制的不断优化,长期来看,定价能力较强的承销商、保荐人将获得更高打新收益,定价能力将成为其重要竞争力之一。专家认为,对于这些中介机构来说,要主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平衡好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诉求,提升股票的适销性,以充分挖掘企业价值,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记者 李华林)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