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02:39:02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何香久“接棒”纪晓岚 宏篇巨著《四库全书丛编》部分在沧州面世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18 12:14    点击量:421    

    何香久“接棒”纪晓岚

    宏篇巨著《四库全书丛编》部分在沧州面世

  本网沧州5月18日电(徐林昌 摄影报道)想当年,乾隆皇帝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离世二百多年后,在《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的故里河北省沧州,他的乡里,一位名叫何香久的沧州人,率领着一千多名来自中国各地的书法艺术工作者“一字一字”的正在把他钦定的《四库全书》进行重抄,且部分已经出版发行的《四库全书丛编》,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图书展销会上亮相,手工宣纸精印,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装帧,受到了全国著名四库学家、出版和学术指导单位的高度称赞,赢得美誉。

  这部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的丛书,共收录书籍3500多种,7.9万卷,分装3.6万册。因全书按古代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故名《四库全书》。然而,这部“奇书”说起来也是有些哭笑不得,作为常人,终其一生都很难将《四库全书》通读一遍。对于如此“高高在上”的学问,反倒是一部“戏说”纪晓岚的电视剧“带火”了纪晓岚其人,也“顺便”让《四库全书》增加了不少“曝光率”,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经典。

  图为《四库全书丛编》总编纂正在整理相关素材。

  “《四库全书丛编》是一项集编纂、整理、勘误、缮录于一体的综合学术工程,是《四库全书》问世二百三十多年来第一次全面重订重抄,是对其库书文献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的重要开发利用。”总编纂何香久介绍。

  这次新编不仅包装,其内容编纂也有所创新,亮点纷呈。《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涉猎最广的丛书,但由于当时受到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大量典籍在修书过程中被全毁和抽毁,加上不少版本选择失误,出现了大量的讹误,鲁鱼豕亥随处可见,张冠李戴时有发生。此次依据相关文献进行补录,将抽毁的书目予以补齐,《四库全书》可谓获得新生。重修后收书下限定在1911年,把中国五千年文化做了一次总结。

  《四库全书》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然而成书二百三十多年,其文献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却鲜为开发利用。2017年4月,河北省文联决定实施重订、重修、重抄《四库全书》的学术工程,全书共有15万册41亿字,461方印鉴,历时五年。巧合的是,《四库全书》总纂官是沧州籍大学士纪晓岚,而新的《四库全书丛编》总编纂何香久也是沧州人。《四库全书丛编》在沧州发轫,有其历史渊源更有其现代机缘。承接项目的沧州渤海新区南大港产业园区,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文化繁盛的息壤。南大港产业园区将建设《四库全书丛编》编纂基地,整套《四库全书丛编》以及部分手抄原稿等原始编书文献将收藏于南大港,共同打造以《四库全书丛编》为主题的全国文化胜地,依托鸟类湿地自然保护区、恒大文化旅游城、碧桂园文旅健康生态城、四库全书编纂基地等业态,打造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重抄《四库全书》,并非易事。目前已有四百多位书法艺术工作者,参与前期抄写工作,年纪从二十多至九十多岁不等,抄写者中年纪最大的是来自河北省沧县兴济镇村92岁的王润生,与他一起的还有同村村民70岁的王之挺和79岁的高宝如。92岁的王润生老先生,上过私塾,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多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过”,研习书法七十多年。此次听说要新编《四库全书》,他毅然报名参加抄写工作,并自费购买了书桌、笔墨砚台。王老先生动情地对记者说:“现在,欣逢盛世,赶上新时代,《四库全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一定要为《四库全书丛编》做点贡献”。之后,王老先生废寝忘食,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抄写上了。翻看着一沓沓纸张,洋洋洒洒三十多万字,卷面干净,字体劲秀飘逸、古朴雅致。

  提起能够参与抄写《四库全书丛编》,九十二岁的王润生老先生倍感荣耀。

  图为《四库全书丛编》总编纂何香久在查看抄写情况。

  从事《四库全书》研究超过三十年的我国著名学者、国家一级作家何香久,担任项目总编纂。此前他曾独著或参与编写多本相关书籍,在国内家喻户晓的《焦裕禄》就是出之他的手笔。他说,由于《四库全书》太大,是一项足以“传世”的浩大文化工程,必须沉下心来,科学严谨地去完成。河北现在整理抄录和重新修订的,是“直隶著述”部分。抄写者主要以河北为主,也有其他省份,仅这部分完成预计也要至少四年。

  为了把这次新的编纂工作做的更加完美,何香久几乎遍访了全国所有与《四库全书》有关的学术单位和个人。

  何香久用“上穷碧落下黄泉”来形容这项工作。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种版本,他和同道们几乎是“上天入地”,更将考订与搜寻的脚印踩到了国外。除了版本的考订,还要纠错、比勘如同一位侦探,拨开历史的迷雾,将各种版本的“来龙去脉”一点点厘清。版本不一、字数不一、内容不一、职名不一,甚至“药书”中有的药方,竟然都不是同一个版本,这就需要他们去理顺这些版本的“血缘关系”,从而完成修订。

  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2017年9月,何香久突然中风了。可他在医院里躺不住,第二周,他就让老伴扶着来上班,老伴就这样“护送”了半年之多。在他编纂办公室里,人们都会看到一张他用于熬夜加班休息的简易床。“这是千秋万代的事”,就是凭借着这么一股子劲头儿,何香久搭建起了一个“都想着能够为中国文化做些什么”的团队。他们将《四库全书丛编》的“开山之作”定为了“直隶文库”。

  作为总编纂,何香久也深感“压力很大”。从试抄起,就有人担心其半途而废劝他放弃,也有质疑人工手抄的意义。此间他又因生病住院,“身体大不如以前”。

  很多向王润生老先生似的书法家都不计报酬,只希望能尽一份力;一位70多岁书法家夏天担心胳膊汗水印湿纸张,就用塑料包裹胳膊抄写……。这让已是花甲之年的何香久一直感动着,他坚信“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咬紧牙关也要坚持下去。有次资金接续不上,他甚至准备去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来完成这部宏篇巨制。

  “从开始起,抄录和校勘就在同步进行”。何香久告诉记者,手工抄写能让读者认识汉字之美,在笔划之间体会“工匠精神”内涵。每一卷“原汁原味”抄写后面,会有以河北大学为主要科研力量校勘后的校记,主要对原书中的抽毁、避讳及衍、脱、讹等进行勘误、校注等。

  图为《四库全书丛编》合作书画院——河北山海书画院院长刘传海正在创作。

  年近七十的王建明总钤印。

  据悉,这次新编《四库全书丛编》确定了从学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来重抄、重订。一方面由河北大学文学院主要承担学术领域的校勘,另一方面通过书法家协会面向社会征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书法家,以“千人千卷”“名家荟萃”的形式呈献,要求十分严格“抄错一个字,整页全作废。”

  “纪晓岚是沧州人,在沧州启动《四库全书丛编》,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接力。我也是沧州人,作为总编纂,倍感荣光。”何香久动情地说。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