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徽闪耀在脱贫攻坚特殊战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与脱贫攻坚纪实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2-26 17:58 点击量:356 大
中
小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题:军徽闪耀在脱贫攻坚特殊战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与脱贫攻坚纪实
新华社记者黄明、张汨汨
一切来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面对决战贫困的攻坚号令,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能打胜仗、善打硬仗,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支重要力量。
军徽,闪耀在脱贫攻坚特殊战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击力量,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征程上,人民子弟兵从未缺席。
高位筹划部署,强化政策支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
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无论战斗多么频繁、环境如何险恶,都利用战斗间隙帮助群众开荒种地、发展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直接参加众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建设,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进入新时代,人民军队踏上了支援国家建设的新征程。
“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显著政治优势”“我军要在完成好军事任务的同时,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面对领袖对人民军队的厚重嘱托,全军各级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闻令而动。
军队在参与脱贫攻坚实践中,坚持把各项工作纳入国家总体规划“大盘子”,先后制定出台13份指导性文件,对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帮扶重点等作出明确规定,对定点帮扶贫困村、倾斜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等提出要求,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全军官兵把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践行宗旨、坚守初心的生动体现,以高昂的热情、有力的行动,与人民群众一起投身脱贫攻坚伟大实践。
军队参加和支援经济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全体会议学习研究,军委办公厅专门下发通知作出部署,军委机关各部门和各大单位普遍召开党委会专题筹划。全军各级把参与脱贫攻坚作为党委工程、主官工程,3800多名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发挥“头雁效应”;数万名官兵自觉传承“苏区干部好作风”,进村入户扶贫帮困。
5年来,军委国防动员部先后组织上海警备区和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军区跨区支援井冈山、大别山、太行山等革命老区50多个帮扶村,武警部队驻发达地区7个总队与驻“三区三州”总队携手帮扶12个深度贫困村,共享先进理念,共用帮扶资源,有力推动了部队帮扶村尽快脱贫。
截至2020年5月,全军部队定点帮扶的4100个贫困村、29.3万贫困户、92.4万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
精准聚焦深贫,注重科学用兵
哪里有需要,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和挥洒的汗水。
全军帮扶的4100个贫困村大多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恶劣、发展基础薄弱,其中有852个地处革命老区、1245个处在边疆民族地区,1200多个在“三区三州”等深贫地区,不少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像攻山头那样去打脱贫攻坚战——人民军队坚定扛起责任,聚焦精准发力,帮助群众战胜贫困、奔向小康。
“共产党和解放军从来没有忘记彝族乡亲,你们的恩情就像‘结盟泉’的水一样清甜。”大凉山深处的彝海村,是当年刘伯承元帅和彝族首领小叶丹结盟地。战略支援部队帮助村民建起彝家新寨,发展红色旅游,村民俄觉加加莫家一年就能收入十余万元。
产业是脱贫的必由之路和长久之计,像彝海村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近年来,各部队找准主攻方向,积极扶持帮扶村发展产业,强化造血功能,不少贫困群众收入成倍增加。
“武警跨区协作帮扶的3年,是我们念里米村发展最快的3年。”春节临近时,武警上海、云南总队援建的迪庆州念里米村民族文化活动广场上,不少村民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
“石头路变身水泥路,太阳能路灯照亮大山幽谷。”近5年来,武警部队结合帮扶村资源优势,发展种植养殖业项目412个、援建加工作坊74个、建成光伏发电站27座、开设电商试点76个,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古老的村寨,每天都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各部队立足贫困村资源禀赋和地域实际,瞄准贫困群众脱贫需求,精准制定帮扶台账,做到一村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帮扶措施。
石家庄舰、唐山舰、邯郸舰……以河北省内城市命名的舰艇采购单,接连不断地来到了河北易县大兰村。村集体企业的禽蛋肉类、时令蔬果等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海军部队,有的甚至远渡重洋运抵我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成为官兵餐桌上的美食。
大兰村只是海军部队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海军驻村工作队加强与社会化保障集中采购平台协作,开通线上电商平台,打通农副产品供销渠道。他们实施“我的家乡我的舰”专项消费扶贫行动,将68个贫困县的259种扶贫产品列入《海军部队消费扶贫采购清单》。据统计,5年来,海军部队积极开展消费扶贫行动,通过协议直接采购、集中招标采购、零星分散采购等方式,累计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副产品价值1.26亿元。
对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缺少来源的贫困村,重点帮助发展产业,全军共扶持蔬菜大棚、水果基地等种植项目4380个,家禽、家畜等养殖产业2146个,帮建扶贫车间、乡村旅游、光伏发电等项目1825个,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对地处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贫困村,重点帮助援建基础设施,共出动机械车辆8.6万多台次,帮助修建村组道路1.2万余公里,架设通行桥梁460多座,有力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发挥领域优势,打造特色品牌
军队参与脱贫攻坚,坚持地方所需、群众所盼和部队所能相结合,在最能体现优势和作用的领域攻坚发力,形成了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帮扶品牌。
“感谢解放军让我的孩子上了学!”新疆和田的阿依孜木·古丽说。她所在的喀提其村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原本连一所小学都没有。2017年,西部战区空军帮助他们建起一所可容纳35个教学班1500名学生的现代化学校,成为当地办学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优质小学。
扶贫加“扶智”,才能从根本上拔除“穷根”。全军部队沿长征路持续援建156所“八一爱民学校”,各级在贫困村援建1544所村小学。革命老区“八一”助学扶贫工程、陆军“培育新时代党的好儿女”“海军爱民学校”、空军“蓝天春蕾计划”、火箭军“砺剑助学行动”,成为军队教育扶贫的特色品牌。
“给钱给物,不如帮个好支部。”各部队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3468个贫困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进村讲党课;基层连队党支部和村支部共过组织生活;组织贫困村党员干部到率先脱贫地区参观见学……省军区系统积极推荐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兵支书”“兵委员”成为群众信赖的脱贫致富带头人。火箭军持续开展“四联四帮三进入”党建扶贫,帮扶单位结对帮建村党支部,共学创新理论、共过组织生活、共谋脱贫之策。群众纷纷感慨:“堡垒强了,门路对了,我们致富有了‘主心骨’。”
“一处毡房就是一个哨所,一位村民就是一个哨兵。”边防一线既是官兵戍边卫国的阵地,也是边疆群众世代生存的土地。在新疆阿图什市迈丹村,迈丹边防连一茬茬边防官兵接续帮扶迈丹小学,帮助150余名学生圆了大学梦。
为了感谢连队,村民常常自发为巡逻官兵当向导和翻译。近些年,护边员队伍中多了许多年轻的面孔,不少人是连队曾资助过的学生。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自觉扛起护边兴边的职责使命。据了解,陆军边海防部队共在边疆村镇参与援建2154套安居房,选拔2000多名贫困群众担任护边员,依托执勤点、哨所设立百余个惠民驿站,帮助边民安心生产生活。
“你们是习主席派来的‘金珠玛米’!”西藏牧民旦增玉珍紧紧地握着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藏区包虫病救治分队队员的手……解放军总医院在西藏、青海、甘南开展包虫病救治行动,筛查救治患者1.1万余人次。
在参与脱贫攻坚中,全军74所军队医院对口支援的113所贫困县县级医院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派出医疗队910余批、4800余人次驻点帮扶,支援设备器材2500余台件,常态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人民军医老区行”等活动。各部队还帮助建设贫困村卫生室1458个,协助开通远程医疗系统,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优质医疗。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全军官兵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将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续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