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江之畔奋楫远航——感悟芜湖造船厂为国造船的情怀担当
文章来源: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01 11:28 点击量:343 大
中
小
2017年3月30日,我国海洋综合调查船“茅以升”号在芜湖造船厂下水。祝世红 摄
新华社合肥11月1日电题:从长江之畔奋楫远航——感悟芜湖造船厂为国造船的情怀担当
闫培、邱路峰
中国南沙,碧海蓝天。初秋时节,风起浪涌的海面上,某型试验舰高速机动,进行某型系统技战术指标的极限测试。
同一时间,距离南沙4000多公里的祖国北疆松花江上,陆军某舟桥部队官兵驾驶某型两栖自行门桥车,劈波斩浪。
承载着不同使命的两型装备,有着共同的诞生地——芜湖造船厂。从1900年建厂至今,这座造船历史悠久的老船厂,与国家命运荣辱与共,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如今依旧生机勃勃。
地处长江之畔,离出海口500公里,芜湖造船厂没有国内其他沿海造船厂的天然优势,他们是如何脱颖而出的?今天,让我们追溯芜湖造船厂的发展历程,从一段段峥嵘岁月中寻找答案。
艰苦环境激发奋斗热情,成功源于对品质的不懈追求
今年9月,芜湖造船厂展览馆迎来了重新装修之后开馆的重要时刻。走进展览馆,一幅巨大的仿铜浮雕映入眼帘,上面刻画着一艘巨船踏浪前行的历史画卷。浮雕之上,“百年芜船、扬帆未来”八个大字熠熠生辉。
这里,记录着芜湖造船厂百年风云。昔日被称作“小坞”的芜湖造船厂,如今成为一座屹立于世界造船行业之林的现代化造船厂。
今年,对芜湖造船厂全体员工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造船厂迎来了企业建厂的“双甲子年”。
120年历史,芜湖造船厂经历了起起伏伏。展馆内,陈列的诸多老物件是沧桑岁月最好的佐证。其中,一枚7米多长的鱼雷引人注目。凝视这枚斑驳的鱼雷,聆听讲解员的倾情讲述,芜湖造船厂曲折传奇的造舰往事,一幕幕浮现在人们眼前。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海军建设迫在眉睫,国家向芜湖造船厂下达了建造02型木质鱼雷艇的国防生产任务。当时,对每名“芜船人”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缺人才、少资金、无材料、没有专业生产场地……每一项难题都是“拦路虎”。
艰苦环境激发奋斗热情,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创业故事在这里上演。工人们昼夜奋战在一线,仅用几个月便完成厂房改造、物资准备等任务。他们集智攻关解决了武器设计、技术改造等诸多难题,最终将一艘艘性能卓越的鱼雷艇顺利交付海军。
成功源于对品质的不懈追求。“造高质量的军品,既是国家安全需要,更是军工人的职责。”在芜湖造船厂,这是“芜船人”心中崇高的信念。
善于创新、勇于超越,为国家和军队打造高质量产品
那一天,是芜湖造船厂员工们的自豪时刻。
2018年4月12日,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人民海军48艘战舰铁流澎湃。
千里之外,芜湖造船厂全体员工从电视画面上看到这一幕,无不心潮澎湃。
“建设世界一流海军,作为军工人,我们要敢于担当,善于创新,勇于超越。”造船厂党委书记张钊说,受阅的舰船大多是新型国产舰船,自主创新精神贯穿了整个装备建造过程。
那一年,某型舰首舰在芜湖造船厂开建。新工艺、新标准给企业制造带来了巨大挑战。
该型舰需要安装一种主动式减摇装置,按照新标准要求,安装精度比以往整整提高了一倍,传统工艺技术已不能满足设备上舰的要求。
为了突破这一难题,该厂组织技术人员反复研究攻关,通过技术手段创新,利用三维空间精准确定鳍轴中心线、优化鳍座结构等方式,研发了一整套新技术、新工艺,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和施工周期,有关技术应用上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生产车间里,一位古稀之年的老者正在和几位年轻工程师讨论机械安装细节。他是芜湖造船厂首席技术顾问任承松。
1963年,从船校毕业的任承松响应祖国号召,背井离乡来到芜湖造船厂工作。从青涩少年到满头华发,从参与建造鱼雷艇到现代化舰船,任承松参与建造的舰艇数百艘,先后取得10余项国家专利,他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国防军工事业。
“刚进厂时,看到鱼雷艇很好奇,听说要用它来保卫祖国海疆,那一刻我觉得这份工作很重要,特别自豪。”回忆往事,任承松激动不已。
这么多年,看到自己亲手参与建造的一艘艘舰艇从长江下水,驰骋万里海疆,任承松心中无比自豪。
“军工人是为国家国防建设服务的人,首先要有爱国精神,抱着一颗报国之心才能服务好国防,为国家和军队造出质量最好的装备。”任承松说,“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
企业如何保持生命力?“芜船人”的答案很简单:企业发展要注重工匠精神的赓续,工匠精神的火种不灭,企业就可以历尽磨难仍从容,甚至置之死地而后生。
精益求精,把先进舰船从纸上“送”入大海
2017年,一则关于芜湖造船厂改造规划的消息,如同平静的湖面落下了一块石头。这座曾经创造过无数荣誉的老船厂,又一次站在时代的聚光灯前,备受瞩目。
翻开芜湖造船厂120年的历史卷轴,30多项“第一”犹如一串珍珠璀璨夺目。从我国第一艘木质鱼雷艇,到我国第一艘玻璃钢扫雷艇、第一艘海洋综合调查船……伴随着中国走向深蓝的足迹,数十种型号舰船由图纸变成现实,从船厂驶向万里海疆。
时光如水,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流淌。如今,历经百年沧桑的芜湖造船厂已经成为集造船、修船、海洋工程、方舱制造、机电产品为一体的现代化造船企业,在国内行业内始终处于技术领跑地位。
“刚工作那会儿怎么也不敢想象,现在建造这样一艘大船只需要用一年多时间。”“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劳模”、工厂技术能手徐箭感叹。把全部青春献给造船厂的他,亲眼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因技术快速发展而创造的造船奇迹。
从“十年磨一舰”到批量下水的速度,折射的是芜湖造船厂创新理念和技术工艺的跃升。
某新型舰艇选用的新型钢,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性强,但这种钢碳当量高,焊接后容易产生裂纹和气泡。为了确保焊接效果符合标准,工厂技术人员蹲在试验室,反复调整电流、电压、焊料等参数。经过上百次试验,他们终于攻克了新型钢焊接难题。经过X光对成千上万条焊缝进行探伤检查,一次拍片合格率全部达标。
从图纸设计到艇体焊接,从设备安装到下水试航,“芜船人”精益求精,不漏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处纰漏,全力以赴将舰船质量做到极致。
身处长江侧畔,放眼深海大洋。这些年,芜湖造船厂借助军工生产积累的技术优势,成功迈入高端液货船市场,承建国内首制28000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在图纸拖期5个多月的情况下,船厂以周密的统筹谋划和严苛的质量控制,快速推进建造节点,最终按期保质交付船舶。国内客户这样评价:“你们的建造速度真是不可思议,更令人惊奇的是,质量还这么好。”
国内收获赞誉,国外斩获佳绩。芜湖造船厂先后成功建造了24000吨重吊船、6500HP平台守护船、环保型清污船以及82000吨散货船、64000吨散货船等民船产品,远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广大客户一致好评。
2019年,他们以28000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建造为契机,成功进入欧洲高端化学品船市场,成为当前全球53家拥有新订单的船厂之一。
偌大的厂区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这是正在为瑞典建造的22000吨混合动力化学品船姊妹船,是全球首艘混合动力化学品船,是我们进军国际高端市场的又一次突破。”船厂领导自豪地说,目前,造船厂手持各类船舶订单大部分都是高端船舶,具有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周期控制难等特点,但“芜船人”有信心将它们打造成一个个精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展现百年造船厂的新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