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经济创收“时间仗”—第73集团军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记事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25 19:44 点击量:218 大
中
小
新华社南昌8月25日电题:打赢经济创收“时间仗”——第73集团军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记事
吴科儒、赵欣、付孟哲
曾奋力抗洪抢险的第73集团军,如今积极帮助群众进行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生活的速度,关系着群众经济收入,也是有效防止困难群众因灾致贫返贫的重要举措。”集团军抗洪救灾指挥所指挥长、副军长顾中说。
江西省永修县三角联圩三角乡是农业大乡,种植养殖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然而,这个乡12个村庄被淹,数万亩农田和水面养殖受损,洪水退去,但内涝水仍威胁着圩堤安全,影响着群众生产生活。集团军紧急调配1000多名官兵助力排涝。某工程防化旅派出300余名官兵协助三角乡排洪。官兵们编成16个组,一昼夜组装架设30多台抽水泵投入使用。
为防止水泵出水口冲力过大,长时间排水冲刷威胁圩堤,乡里雇工捆扎竹排垫在排水口减缓冲力,但因捆扎方法欠妥经常被冲散,影响排水进度。这个旅组织50多名官兵,采取专业打结捆绑方式相继捆扎竹排500多个,不仅为乡里节约了雇工开支,更提高了排水速度。
一天下午,几名群众找到正在维护水泵的舟桥六连班长徐增,他们新组装的4台抽水机不能工作。徐增认真检查发现,原来是管道对接处垫片脱落造成漏气。
“这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安装时垫片极易下滑移位影响密封性,一台抽水泵有3至4节皮管,有的要灌满水才能安装,重量超过500斤。”徐增说。为确保密闭性,官兵们10人一组,通过肩扛手托尽量把皮管与主机保持同样高度,拆装一台设备需近2个小时。
一次巡堤中,官兵们发现抽水泵排水管直接搭在圩堤上,被过往车辆碾压后,既容易损坏,更耽误排涝时间。舟桥六连26名党员通宵突击挖沟埋管40多根。
“辛苦解放军了!”江西鄱阳县饶埠镇湾埠树下村的留守老人陈久花看到收获的稻子喜上眉梢。而前一天,她还为收稻子的事发愁。
陈久花的稻田在鄱阳湖区,洪灾后,稻田积水齐腰深,看着金灿灿的稻子收不上来,她急得直抹眼泪。陈久花家庭经济不算富裕,除两个儿子在外务工,一年两季水稻就是主要经济来源。
得知消息后,某合成旅三营抽组党员骨干成立“双抢”小分队,借来镰刀、蛇皮袋,利用抗洪间隙,教导员王天召带头脱鞋下田突击抢收,仅半天时间,就帮助包括陈久花在内的4户困难村民抢收完早稻。
早稻收不回来,急;晚稻种不下去,也急。江西余干县后塘村村民左文光,儿子儿媳在外务工,老两口在家照顾两个年幼孙子。稻田受灾,好不容易抢收完早稻,眼看着又要抢种晚稻,急得团团转。
“2018年底,后塘村刚脱贫,今年洪灾导致农田受淹,倒伏水稻多达2000余亩,经济损失至少50万。”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张兴武说。像左文光这样的家庭,晚稻种不下去就会影响到下半年的经济创收。
“水稻早种一天,创收就多一分!”某合成旅迅速派出120多名官兵,头顶烈日,完成了该村4户困难群众近20亩晚稻栽种。
抗洪以来,集团军先后组织义务巡诊和助民劳动13次,抢收抢种水稻44亩,慰问困难群众184户,清理垃圾75.3吨,力所能及帮百姓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无人机、无人测量船……集团军还广泛运用抢险科技“利器”,提升了预测预判能力,为百姓消除隐患萌芽。“消除隐患才能有效保证群众的生产生活,把因灾致贫的风险点降到最低。”旅政委林晖说。
某合成旅官兵组织党员突击队帮助困难群众抢收早稻。朱万福 摄
官兵正在紧张捆扎竹排。陈锦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