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孩离家出走不愿回 原因竟为“害怕见妈妈”
文章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27 10:42 点击量:283 大
中
小
离家出走12天,石家庄的13岁女孩小兆(化名)终于被找到,这并非故事的结尾。对于这起事件,许多市民有个疑问:到底是何原因让孩子选择这样一条路?民警称,接到孩子时,她说不想回家,害怕见妈妈。其实,在近几年的采访中,类似事件屡屡上演。“小兆”们的家长又该如何与孩子相处?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家长深思的问题。
事件
女孩离家出走十多天 被发现时躲在同学家
这些天,13岁女孩小兆牵动着省会众人心。女孩于4月13日放学后失联,燕赵晚报4月21日刊发《孩子,妈妈不打骂你,快回家吧》一稿,寻找小兆。当时,女孩已经与家人失联7天。稿件见报后引起众多市民关注,许多陌生人担心小兆的安危。虽然有众多好心人帮助,但孩子一直没有音信。就在家人近乎绝望时,联盟路派出所民警却从监控中发现了小兆的身影。此时,小兆已经失联11天。
得到消息,孩子母亲窦女士松了口气:“所幸孩子安好。”
离家出走,这个13岁女孩把远在甘肃和江苏的家人都惊动了,奶奶、姑姑、叔叔等众多亲人从外地赶来,共同寻找孩子。
4月25日下午,从派出所传来好消息,孩子找到了。当家人赶往派出所时,孩子却不想见思念她多日的母亲。最终,由叔叔和奶奶等人先与孩子相见。
说起小兆这些天的去向,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因为孩子从未走远,她一直在附近的同学家转来转去。
原来,这些天孩子一直在一些同学家“借住”。但这些同学的家长并不知情。为了不被发现,晚上小兆就在同学卧室的床下睡觉;白天,当同学和家长出门后,小兆就窝在同学卧室里。她的一些好朋友纷纷替她遮掩。于是,小兆便在这家呆两天,那家住一天。饿了,由同学找来吃的,端到屋中。渴了就等白天没人时喝水、上厕所……
即便如此小心,还是在4月25日露出蛛丝马迹。当天上午,小兆同学的家长回家取东西时,听见孩子屋里有动静。打开门,发现一个人正往床下躲。这些天全城都在找小兆,同学的家长自然认出了她。
“那个女孩就在我家,你们去领回来吧!”收到消息,联盟路派出所刘所长前往新华刑警六中队,并在傍晚将孩子带到了刑警队。
声音
女孩为何要出走?孩子说:怕被打
民警称,媒体报道孩子离家的情况后,引起全城关注,同时也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为尽快找到孩子,警方进行了立案侦查。
在刑警队,女孩给民警的感觉就是不爱说话,总低着头。不管是看到民警,还是看到后来赶到的家人,小兆大多报以沉默。远在无锡的奶奶看到孙女时,更是抱头痛哭。女孩说,她不想回家,害怕见妈妈,想跟奶奶去无锡。
当晚,在楼外等了半晚上的窦女士终于见到了女儿,由于怕刺激女儿,她并未跟女儿说话。小兆则由叔叔、姑姑等人带走,先洗了个热水澡,又在酒店住了一晚。
26日一早,窦女士便打扫房间。这些天,为了找孩子,窦女士啥也顾不上,家里乱得一团糟。为了迎接即将回家的女儿,窦女士将家里里外外进行了细致的清扫。据小兆的叔叔介绍,孩子和他们相处的一晚中,一直说个不停,不是介绍学校的事,就是说和妈妈的紧张关系,看不出这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26日中午,叔叔等人带小兆回家,进门前,孩子又变了,进屋后母女俩谁也不说话。下午,叔叔又将小兆带到水上公园游玩,孩子这才恢复了生机。据女孩说,离家出走是因为回去晚了,她怕被妈妈打。在外面呆了一天后,想到一晚没回家,回去更怕被打,就更不敢回家了……
据学校巩老师介绍,在她眼中,小兆是个学习不错的女孩,尤其是英语。由于其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工作较忙,后来有了问题其母亲就选择简单粗暴的打骂,这让孩子越来越反感。“学校今后会多关心她,也希望家长能和孩子多沟通。这个年纪的孩子,更是需要关怀和爱的时候,看似长大了,其实心理还不成熟。”巩老师说。
反思
孩子出走屡屡发生 谁该负责?
其实,在记者近几年的采访中,像小兆这样的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情况,可谓屡见不鲜。
2014年8月31日,省会15岁的男孩小木(化名)像往常一样穿上校服准时去上学,可8时50分,孩子父亲就接到了儿子班主任的电话,说小木没有去上学。第二天,家人在儿子卧室发现了一张字条:“我走了,我要去历练一番,不要找我,已经晚了。”
2014年10月27日,四名十五六岁的在校女生突然于深夜翻墙离开学校,这一消失就是整整七天。女孩们的家长急坏了,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直到7天后,通过一位赵县的哥的线索,才在宁晋找到了她们。
2014年12月2日,16岁男孩小文(化名)半夜离家出走。据了解,小文的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格,孩子一调皮就教育他。在这里家长所说的“教育”,其实就是打骂孩子。出走十几天后,男孩的父亲后悔地说:“如果孩子回家,肯定不会再打他!”
通过这几起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离家出走的青少年,都有相同或类似的经历,即父母爱用暴力解决问题。其实,在小兆出走的这些天里,窦女士在寻找之余,也对自己以往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回想前些年,和女儿关系原本还好,如今变成这样,她这个做母亲的也有责任。“我说话做事有不对的地方。之前我问孩子事情,她不说实话,我便可劲儿打她、骂她,后来情况越来越坏,我就不怎么管了,之后我们母女间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差。”窦女士说,她今后会努力,再不打骂孩子了。
观点
专家:孩子发生问题时,家长可首先选择和孩子写信沟通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学组河北区域组长、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主任马宏伟表示,青春期的孩子处于一个危机阶段。他们此时想要独立,想摆脱被控制的局面。小兆的行为是一个创伤性的分离反应。孩子想离开一个令自己恐惧害怕的环境。这时的孩子需要被认同,当她得不到满足,就可能会选择离开。这个女孩其实是在用离开的方式惩罚妈妈,让妈妈体验孩子曾经被威胁的恐惧感。
马宏伟说,很多离家出走孩子的家庭有个共同点:都是高焦虑、高控制的家庭,孩子缺失了爱。在这样的家中,孩子遇到问题只是选择硬抗或者逃避。时间长了,他们会感到孤立无援,压力则越来越大。希望家长能认识到,当孩子发生问题时,全部责任几乎都在家长身上。建议家长可以首先选择和孩子写信沟通,或请学校帮忙。其次,给孩子更大空间。第三,可以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介入。
马宏伟指出,和孩子发生冲突的家长往往自己的童年过得不好,心胸不够宽广。而父母之间关系和谐,也有助于家庭和睦。孩子出走,往往是家长承担的压力太大,孩子替代父母承受了这些压力。其实孩子的这种逃离,是一种自我保护。今后,如果哪个家庭遇上这样的问题,希望家长能冷静对待,分析自己和孩子之间的问题所在,争取今后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快乐成长,不一定今后非得成为栋梁之材,只要他们健康快乐就好。(记者 南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