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尊重个性 应从入学年龄问题开始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14 11:28 点击量:364 大
中
小
文/明月(媒体评论员)
清晨即起看新闻,发现《中国青年报》刊载了一则题为“推迟一年入学更有利”的消息。作为一个8岁男童的妈妈,我曾听他以前的班主任告过很多状,原因不过是小儿过于好动,时常在课堂上搅得大家都不得安生。我正想细究原因,机缘巧合看到这篇文章,便细细读了下去。
这篇文章说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最近的一项研究。科学家对数以万计的学生进行了筛选调查,发现孩子如果推迟一年上学(从6岁推迟到7岁),多动行为会明显减少,学习表现也更优秀。读完这篇文章,我突然又想起了之前看到过的一项儿童大脑发展领域的研究,说儿童得到10岁左右,其大脑前额叶才能发育得比较完全,而前额叶恰恰是控制多动行为的中枢器官。此外,由于成长特质的原因,普遍来说小男孩会比小女孩更好动。由此看来,想让七八岁的幼儿一动不动坐在课堂上听讲,本身就是在同科学作战,结果注定不乐观。
再深究一步,欧美的小学课堂多少还是鼓励小朋友自由发言的,回头看我们的课堂,虽然也在提倡改革,但绝大多数学校还是更“喜欢”乖孩子。拿小儿以前的学校来说,不但上课要安静听讲,下课时也不能到操场上去疯玩,最多只能在教室里活动活动。说实话,把自己放在小儿的位置上体会一下,本处于凡事好奇、特别好动的年龄,可一连几个小时被“囚禁”在课桌旁,怎能不憋得“火星乱蹦”,时不时要搞点事出来呢?所以,每当他挨了训回家,可怜巴巴地跟我说“憋死了”时,我非但不忍心继续教训他,反而心生一腔同情。
心生同情当然不等于要护短,引导孩子遵守规则是师长与父母必须履行的责任,但既称之为引导,就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否则就不是教育,而是高压了。高压固然也能让孩子学乖,但必定要付出不菲的代价,其中之一就是孩子很可能会越来越厌学。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身边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少。
因此,在教育改革无法一蹴而就的情况下,让孩子,尤其是好动的小男孩推迟一年入学,让他们在其大脑皮层发展得更成熟一些、自控能力更强一些后再走进课堂,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家长都没有这个选择。这不,我有一个朋友向学校咨询,自家孩子能否推迟一年入学时,对方的答复是推迟一年,就不能享有“地段生”的待遇了。想起“非地段生”会遇到的诸多麻烦,朋友最终还是放弃了。
时至今日,“教育要尊重个性”已成为社会共识,而“尊重个性”最重要的就是承认每一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他们在学习与成长的道路上不可避免有的会走得快一些,有的会走得慢一些,因此,给予家长一定的选择自由,允许他们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作出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入学决策,本当是教育部门应尽的职责,也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搞“一刀切”固然比较省事,但“省事”的背后,家长和孩子又要支付多少看不见的代价呢?这是不是与教育的本质有些背道而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