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10:34:20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视点 疫情期间的“共享员工” 是权宜之举还是未来趋势?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02 13:01    点击量:315    

  新华社杭州3月2日电 题:疫情期间的“共享员工”,是权宜之举还是未来趋势?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张璇、胡林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共享员工”这种新型用工模式悄然兴起。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最早招收“共享员工”的是在线零售行业,之后逐渐推广至物流、制造业等行业。“共享员工”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举,还是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共享员工”渐成风尚

  广东清远小伙戴柏榆原本是一家火锅店的主管,如今成了一家超市的拣货员。“火锅店复工一再延后,不开工就没有收入。”戴柏榆说,幸好火锅店和盒马鲜生有合作,可吸纳待岗员工兼职。

  因为在餐饮店工作的关系,戴柏榆持有健康证,又熟悉各种蔬菜、肉类,很快通过了面试。“从事的工作很容易上手,挺适应新工作。”他告诉记者,“火锅店主管的岗位还保留着,复工了就会回去。”

  疫情期间,线下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受到冲击,大量员工无工可返;而在线生鲜电商生意火爆,捡货员、打包员、骑手等人手紧缺,由此出现了这种临时性的灵活用工模式——“共享员工”。

  记者梳理发现,输出“共享员工”的行业主要有影院、酒店、景区、餐厅、KTV等临时歇业的行业,以及一些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的中小企业;接受行业主要集中在在线生鲜电商、制造业、共享单车、物流等。

  餐饮企业与零售企业的员工共享最早也最多。2月3日以来,包括餐饮、文娱、零售等行业40多家企业的超3000名“共享员工”加入盒马;沃尔玛全国400多家门店已入职兼职人员超3000人,还与全国各地的餐饮企业等开展“共同用工”项目,意向员工近2000人。

  随着各地各行业逐步复工,人员流动限制导致不少企业员工无法及时返岗,“共享员工”出现在更多行业。比如,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吸纳了多家餐饮娱乐企业的132人,“共享员工”大多从事产品组装、外包装等方面的工作;浙江衢州好梦来家纺有限公司吸纳了30余名来自东方集团的员工,从事口罩检验和包装工作。

  “共享员工”从事的工种比较简单,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目前较多使用“共享员工”的岗位包括打包、分拣、上架、排面整理、仓库整理、一线流水操作等。哈啰出行提供车辆调度员等岗位,“这些岗位没有太高的行业壁垒,一般会使用智能手机就行。”哈啰出行单车事业部杭州分部负责人赵业舟说。

  除了企业自发共享,多地政府也鼓励企业通过“共享模式”解决用工问题。广东省东莞市人社局推出3类企业用工余缺调剂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共享员工”;安徽省合肥市人社局日前发布《到复工企业就业的倡议书》,鼓励通过“共享员工”“弹性员工”和远程工、钟点工等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复工。

  员工如何“共享”?

  如何成为一名“共享员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用工需求大的企业与输出企业及其员工协商一致,签订三方协议借调员工支持生产,还有一些企业则委托第三方劳务公司签订协议。

  一些互联网企业针对疫情专门推出“跨界”用工平台。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推出了“蓝海”就业共享平台,通过灵活就近的短期用工形式,缓解企业压力;猎聘招聘平台于2月初推出“员工共享”计划,为各类业态提供服务。

  记者调查发现,“共享员工”薪资待遇多数以时薪、计件方式结算。据万孚生物、盒马等企业介绍,调剂借用期间员工的工资由借用单位承担并由原企业发放,按实际工作时间结算报酬,社保关系没有改变。

  广州优驰汽车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因疫情的影响,企业业务暂时减少,人员出现了富余。优驰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与京东物流合作‘共享员工’,一开始很多人并不理解,我们就跟员工解释说,你们还是我们的员工,只是暂时在京东工作,京东核算的工资会通过我们这边发下去,不会派去高风险、高难度的岗位。”

  多家接受采访的企业表示,在共享模式下,企业会维护好“共享员工”权益。比如盒马鼓励“共享员工”免费领取保险公司推出的疫情险;哈啰单车通过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为员工配备好人身意外保险。

  “共享员工”模式也十分灵活,原企业复工即可返岗。“随着不少企业复工复产,截至2月底,陆续有超过900人离开盒马,回到原公司。”盒马公众与客户沟通部工作人员崇晓萌说。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当前,一些缺工企业与尚未复工的企业之间实行“共享用工”,进行用工余缺调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共享用工”不改变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原用人单位应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社会保险等权益。原用人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借出员工。原用人单位和借调单位均不得以“共享用工”之名,进行违法劳务派遣,或诱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以规避用工责任。

  疫情之后“共享员工”能走多远?

  北京市天平(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欧卫安认为,“共享员工”是特殊情形下产生的一种临时用工模式,涉及比较复杂的法律关系,对于企业也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法律风险。“共享员工”可能只是当前的权宜之举,在疫情结束后可能不会继续大规模存在。

  也有一些受访企业对“共享员工”较为看好。赵业舟说,共享单车行业是季节性很强的行业,每年夏季都有突出的用工需求。“其实‘共享员工’的需求一直都在,例如每年双十一期间物流的需求特别大,和我们一样,企业往年都是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进行调配。”

  崇晓萌说,盒马方面也认为“共享员工”未来可期,“盒马多数都设在商场里,一般商场晚间是高峰,而我们每天8点至17点会比较繁忙。我们正在考虑是否可以跟商场‘借’员工,做一些人力错配。”

  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胡麒牧说,随着共享企业的增多,可能会出现专门从事“共享员工”管理的平台类企业,“共享员工”会发展成一种更加灵活的用工机制。

  北京市浩伟律师事务所律师许飞提醒,双方企业在员工“共享”的过程中要充分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共享”行为应遵循自愿平等原则,应当将劳动者的各项权利落到纸面上并征求劳动者的同意。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