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11:11:36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云端经济”彰显中国“韧性”—疫情下的经济新动向观察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17 10:49    点击量:389    

  在线教育用户激增、线上购物订单“秒光”、远程办公火爆至“塞车”……疫情阴霾下,快速增长的“云端经济”如寒冬里的一抹亮色,引人注目。

  得益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撑,突发疫情下,人们的数字化需求被点燃,部分线下生产生活、消费场景得以快速向云端转移,互联网企业顺势而上,各展拳脚,各种线上应用服务迎来逆势爆发。

  “云端经济”是昙花一现的应急之需,还是孕育经济复苏的新燃点?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暂停”的会面,“热闹”的云端

  APP上打卡办公、视频会议里商讨工作,孙曙辉发现,虽然疫情让公司员工开始了“宅家办公”模式,但线上办公软件能帮助大家无障碍地交流和协作,工作似乎并未受太大影响。

  “现在几百人的全国范围公司管理层会议,都是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的形式,为避免交叉感染,员工都在线办公,销售拜访都在网上进行,算下来,暖气费、电费、差旅费,办公成本可以节约30%。”位于安徽合肥的沐坤科技公司董事长孙曙辉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历春节假期之后,全国线下复工复课相继推迟。但停业不停工、停课不停学,一场蔚为壮观的云端复工复学潮上演,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应用需求猛涨。

  2月5日,阿里旗下移动办公应用“钉钉”首次跃居苹果App Store排行榜第一,刷新了办公应用的下载新高。激增的需求让应用商措手不及,不得不紧急扩容服务器。

  日均扩容云主机近1.5万台、8天紧急扩容超10万台云主机、投入计算资源超过100万核……从1月29日开始到2月6日,腾讯会议每天都在进行资源扩容。这不仅在腾讯云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也打破了中国云计算史上的纪录。

  热闹的不止云上办公,还有在线教育。包括科大讯飞在内的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向社会开放免费在线教育。疫情期间,网民对线上教育平台的依赖加强,在线教育用户量相比去年春节增长了22%,时长更是增长了30%。

  “我们基本上从大年初一开始全员网上办公,后台运维人员更是从早上七点忙到夜里两、三点钟。”孙曙辉说,疫情期间,每天大约50万毕业班学生在沐坤的在线教育平台上学习,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用户量陡增60%,对企业的运维服务能力和产品能力,都是一种极大考验。”

  受疫情影响,各地普遍延长假期。学校纷纷选择“空中课堂”,停课不停学。除了原有的教育部门各类电教平台,QQ、微信也成为线上教学平台。为了适应教学需要,QQ和微信还在短时间内迅速推出“一键群静音”“在线双屏”等新工具,满足线上教学要求。

  疫情期间,科大讯飞紧急开发标准解决方案,向湖北省中小学免费提供“停课不停学”产品,包括智能教学助手、智慧空中课堂、同步课后作业。其中智慧空中课堂,以互联网为媒介,构建在线课堂,实现远程授课,师生可进行实时课堂互动,还原课堂情景,把课堂送到家。目前,科大讯飞已先后在湖北省12个地级市免费提供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和服务;截至2月9日,初步完成了全国1000多所学校的部署及课前培训。

  疫情隔离了人们的线下互动和出门采买,却催生了更活跃的线上交易。足不出户超市购物,传统商超变社区电商,疫情正悄然加速线上零售的发展。

  每日优鲜、盒马鲜生、大润发优鲜等生鲜电商异常火爆;微信小程序中,苏宁易购、叮咚买菜等用户激增。同时,疫情期间,健康、新鲜的有机蔬菜备受追捧。

  “这段时间我们的平台订单和社群订单天天爆单,在群里刚放出一个销售二维码,500人的限额顷刻‘秒满’。”有机蔬菜电商——合肥左岸香颂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魏宁告诉记者,“有机蔬菜相对价格较高,之前网上销售量有限。这次疫情打破了常态,新鲜有机蔬菜的订单激增。”

  战疫前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赋能,成为防控指挥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分析,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绘制每天的疫情动态分析图,为防控指挥提供疫情研判和决策支撑。腾讯携手医典、微医、较真等多个平台及自研功能,推出“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面向村民提供在线义诊、健康自查、疫情辟谣、发热门诊查询、患者同行查询等服务。截至2月10日,平台使用量超73.4万人次。此外,线上预约口罩、线上捐款、同城车次查询等这些都给疫情下的“宅生活”提供了足不出户的便利。

  疫情之下,不少人感叹,线下的城市是“暂停”的,云端的生活却是热闹的,互联网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这么多可能。调研机构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从1月23日开始,全网用户每日使用总时长节节攀升,从原来的50亿小时,一路飙涨到57.6亿小时,日活跃用户规模、日均用户时长均创历史新高。

  是应急之需,还是新的起跳?

  记者采访发现,此次疫情下的线上经济火爆引发了业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普遍关注。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科大讯飞的智慧教育、智医助手发挥了积极作用。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中,他们发现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政法以及运营商等多个领域存在产业机遇。比如教育方面,广大中小学都存在智慧教育与远程线上教育的需求。医疗方面,在未知病毒传染病例出现时,如何实现从基层向上级快速上报;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时,如何快速分析病例筛选病患;在治疗时,如何采取不见面诊疗和智能护士等方法,疫情之后,加强智能医疗建设将成为刚需。

  此外,这次疫情也使得人工智能辅助政务系统发展迅速,如口罩登记发放、预警智能电话外呼等,疫情之后,智慧政务将迎来新机遇。

  为战“疫”提供信息决策服务的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永东认为,这次疫情带火了一些线上行业,如互联网医疗的春雨医生、在线教育猿辅导、在线外卖美团等,这背后都离不开大数据。未来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线上模式将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解决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问题,可以说这是一次应急之需的爆发,更是一次数字经济的新机遇。

  安徽睿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大勇认为,随着5G时代的到来,线上服务的体验将越来越好,如5G生活娱乐场景、5G远程办公场景和5G远程教育场景等,配合高清视频,将变得更加清晰和通畅,会赢得更多受众的喜爱。数字经济也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

  为此,不少企业正在摩拳擦掌,为疫情之后的行业春天做准备。“疫情结束后,人们会对健康保健有更大的需求,这一点让我对有机农业坚定了信心。”魏宁说,疫情过后,计划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新零售模式,并且会尝试结合线上数据做个人健康咨询。

  科大讯飞也在积极布局,建立前方信息收集通道,开展全国各区域在线教育需求调研,对接北京、安徽、湖北、上海、天津等全国19个省、31个区域的“停课不停学”需求,覆盖学生数达800多万人。

  在众多业界分析人士看来,此次疫情更像是一次外力倒逼,对社会公众进行一次数字经济的全方位启蒙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注线上经济的赛迪顾问数字转型研究中心分析师丁逸楠说,疫情以突发的形式,将很多线上模式、场景消费“强加”给用户,这段时间将促成新的生活、学习、办公习惯的养成,给线上经济的细分领域带来新的契机。

  安徽大学商学院教授刘晓云认为,在这次疫情中的各种互联网应用一定不会是应急和昙花一现,应该是这些应用发展进程中一次重要的催化和促进过程,会导致某些应用的井喷式发展。就像2003年的非典,阿里打开了淘宝的应用宝盒,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此次疫情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前景。她表示,此前一直不温不火的在线教育、远程协作办公等线上服务和模式,在这次疫情中发挥了作用,让更多网民有了更直接的体验,正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以及转移用户购买使用习惯,将带来更多商机。“疫情之后,云计算、物联网、5G等数字产业将迎来新的升级和蜕变。”她说。

  创办安徽首个电商特色小镇、也是全国首批十大特色小镇的安徽淮商集团董事长刘浩认为,这次疫情将带来我国商业的自我革命。“过去我们说发展新零售,实际零售没有新旧之分,只是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交易手段而已。这一次不同,可能带来新商业的加速。”刘浩说,这次疫情下新商业的雏形也已经形成,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变化,而且是通过互联网链接了全产业链,完全打通了所有产业闭环。尽管还存在物流、平台等堵点,但趋势已经形成。“这点意义重大、价值太过巨大,无法衡量。”他说。

  奔向数字经济春天,还须补齐“短腿”

  麦肯锡预测,线上消费每增加一个单位,61%替代原有需求,39%成为新增需求。面对疫情阴霾下巨大的线上需求,一些地方政府也敏锐意识到这一变化,出台政策顺势推动新经济的发展。

  浙江省近期专门出台针对疫情全力稳企稳经济的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商业模式,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热点,加快发展新商业模式,支持商贸企业利用APP、小程序等方式维护和拓展客户,大力发展网络诊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数字娱乐、数字生活等新业态。安徽省也出台了大力发展新零售的鼓励政策,提出将创新流通模式,支持传统商贸主体电商化、数字化改造升级。

  然而,疫情的爆发虽然从客观上驱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但也检验出了数字经济相关支撑和配套方面的不足。

  安徽大数据产业联盟云计算专家组专家葛晓滨说,数字经济自2015年提出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子商务、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技术和业态不断驱动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新常态,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快速的驱动和发展,暴露出很多的短板和不足。

  首先,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能力还需要加强。葛晓滨等人谈到,这次疫情带来了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应用骤增,但在准备做这些数字化工作的时候却发现,载体和相关的配套及技术,距离大众化和普适化还有一定的距离。此外,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为例,因为疫情的发生,大家必须在家里驻留,虽然在线订购的频率越来越高,但是数字经济的配套基础设施明显不够,最突出的就是物流配送的相关基础设施明显缺乏应对,有些区域开始尝试采用无人机作为运送工具。

  刘晓云说,“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大,互联网应用普及及市场收益都会比较迅速。但在一些软硬件的研发上,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比如说核心的操作系统,目前对外依赖性仍然很强,国产的OS使用性功能性体验度还有待完善,这都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究和开发。”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度不高也被认为是制约未来发展的又一瓶颈。受访专家认为,数字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不管是数字经济产业化还是产业经济数字化,都在全速前进。但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度不够高,尤其是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的路程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刘浩认为,从新商业的角度看,现在线上经济还存在物流不匹配、保障不全面等问题,未来线上线下的全产业链融合是唯一的路。而要实现全产业链的整合,就是产品从生产端就和销售端打通,如寿光的蔬菜、新疆的大枣不滞销,而且能在各线上平台实现同网同价同销,并能实现多网配送。

  此外,不少业界人士和专家还谈到,在思想认知上,我们对数字经济的准备也不完全充分。安徽省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吴鑫坤表示,对企业上云,很多工业企业一直持观望态度,不敢上云,不愿上云,总是担心各种安全问题(包括成本问题),在企业复工之前,对于非医疗行业的工业企业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无法通过云端进行远程办公的企业只能在等待中干着急。

  安徽省经信厅推出的“皖企登云”,合肥市经信局出台的“万企上云”计划,为工业企业上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目前,安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安徽省云计算产业促进会、合肥市企业上云服务联盟都组织了政府认定的上云服务单位,在疫情期间,免费为企业提供上云服务,也是一次对企业数字化的加速推动。

  刘晓云等受访专家指出,未来,需要在全社会加大对数字经济相关的配套以及培训普及工作的支持,只有当全民化的数字经济深入人心之后,才能真正使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爆发点。

  “未来就看谁的前期布局好,用户基础好,看谁能针对这次疫情导致的特殊局面快速地完善各自应用。”刘晓云认为,这次疫情需要抓住的机遇,应该是垂直化及精细化应用市场的挖掘和推广,是互联网+各类垂直应用的纵深化发展。(记者 王圣志 杨玉华 王菲)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