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08:23:51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英雄的礼赞 奋进的凯歌—致敬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9-29 08:25    点击量:367    

  这是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这是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事迹——

  70年峥嵘岁月,他们坚守爱国心、心怀报国志,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70年华彩年轮,他们守初心、担使命,以卓越功勋和崇高精神感召亿万国人,汇成助推国家发展进步的雄浑力量。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即将走进国家殿堂,接受党和人民的最高礼赞!

  征程与功勋

  2019年7月26日,北京京西宾馆,一张照片定格珍贵瞬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会见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当看到94岁的老英雄张富清,习近平总书记俯下身,双手紧握住老人的手,深情地说:“你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一时间,掌声四起。

  这是对英雄的致敬,更是对英雄模范的礼赞!

  张富清,94岁,原西北野战军战士,曾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战功赫赫;从部队退役后,他选择扎根偏远山区,一心为民,默默奉献……虽历经风雨,老英雄仍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忠贞不渝。

  千里之外的广西南宁,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在中秋节前夕如愿来到了军区军史馆,看望昔日的战友,问候他们“中秋快乐”。

  烈士墙面前,李延年驻足凝视良久。这位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要贡献的战斗英雄轻抚着牺牲战友的名字,眼里噙着泪水。随后,他缓缓举起右手,庄重地面向烈士墙敬了军礼。

  这是一名老兵饱含深情的致敬,更是英雄向时代展示的英姿。

  新中国70年历程,多少忠义志士为国鞠躬尽瘁,多少拳拳赤子为民奉献一生。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声“东方巨响”震惊世界: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中国仅用了2年零8个月,速度世界第一。

  这一天,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终生难忘。他曾隐姓埋名28年,将毕生心血投入到国家核武器研究事业当中,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承载国家使命,身肩千斤重担。一次核试验前的讨论会上,压力和紧张笼罩在人们心头。突然,只听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敏背诵起了《出师表》。那一刻,在场的人无不泪流满面。

  “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可以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把血流光,我就一滴一滴地流光。”1950年,24岁的黄旭华入党转正,在汇报思想时这样表明心志。

  作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深潜”报国30年:悄然离家时,还是风华正茂;归来与亲人相拥时,已是华发满头。

  在黄旭华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辽阔海疆从此有了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

  “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黄旭华的话掷地有声。

  峥嵘皆本色,不悔是初心。为了国家的强盛,多少赤子燃烧了一生!

  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一生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紧紧相依,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等作出卓越贡献。

  几十年潜心钻研传承创新、甘冒风险以身试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执着一生,让中医药造福全人类,89岁仍在科技攻关一线孜孜不辍,诠释着一名科学家“心中有国家、造福无国界”的大爱情怀。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当年近九旬的郭兰英再次唱响《我的祖国》时,歌声依然如烈火般炽热。这首被她称为“生命之歌”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的顽强不屈和对祖国的赤诚热爱,早已成为所有中华儿女心中的“生命之歌”。

  赤诚与信仰

  金秋九月,太行深处,硕果累累,玉米飘香。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的田间,申纪兰像往常一样,穿上蓝色外套,和农民们一起劳作。尽管90岁高龄,她的一招一式却充满力量。

  申纪兰一生不曾离开劳动,“勿忘人民、勿忘劳动”的朴实名言,是这位老共产党员毕生恪守的信条。

  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她还是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积极贡献……

  她像一棵劲松,坚韧挺拔,用坚强与朴实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传奇。

  八百里太行,巍峨雄奇,“传奇”仍在续写。

  “我是农民的儿子,看不得农民受苦……作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为太行人民脱贫致富做实事。”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作为青年教师的李保国早早就立下了“初心”。

  35年间,他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利用科技兴农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常年高强度的工作让李保国积劳成疾。最终,他拖着疲惫的身体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他是一粒种子,生根开花,以赤诚为民的情怀在百姓心中树起一座丰碑。

  朱彦夫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与新中国同岁。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失去四肢和左眼,成为一级伤残军人,却拒绝躺在功劳簿上享清福,转头扎进山东淄博沂源县西里镇的小山村,担任村支书25年。

  开山劈岭、治山改水……失去双手的他,把老百姓的事情一件件做实;没有双脚的他,带领老百姓蹚出一条脱贫新路。

  他说:“我这个条件只能是一个字:拼!为百姓,就是守住阵地!”

  使命在肩,哪里都是光荣的阵地。

  王继才守岛,王有德守家。

  开山岛上的生活是万般“熬人”的,王继才却给自己增添了一项升国旗的任务——每一个清晨,他和妻子王仕花迎着熹微晨光早早起身,在祖国不可或缺的方寸土地上,升国旗、奏国歌。

  在王继才登上开山岛的第三十二年零13天,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守岛,就是守国,他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让岛上的国旗永远猎猎飘扬。

  在旁人看来,与风沙抗争是王有德身上宿命般的“偏执”。40多年来,即使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沙进人退、人进沙退的拉锯,他从未放弃。

  旁人看不到的是,风沙吹不老心中信念:“多栽一棵树,就是我的价值;多治理一片荒山,就是我的价值;让当地老百姓找到致富之路,就是我的价值!”

  在广袤的国土,有多少甘于平凡的无悔坚守,有多少为国为民的满腔赤诚!

  维和烈士申亮亮,在执行任务中遭遇恐怖袭击,汽车炸弹爆炸瞬间将战友推离,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部队其他人员的平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公安局副局长艾热提·马木提,在搜捕公安部A级逃犯时身负重伤,经全力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在危难面前,他们作出了相同的选择。用血肉身躯铸就“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新中国军人和警察本色。

  如今,已经83岁高龄的王启民依旧每天早上来到办公室。谈起正在开展的新技术研究,他劲头十足。早在2015年,王启民就正式退休,本可安享晚年,但作为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他选择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

  大庆油田,这片“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黑土地,从不缺少“铁人”式英雄。在王启民身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薪火相传,为新中国旌旗簇簇的岁月留下了厚重一笔。

  梦想与使命

  2019年6月3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的盐碱地,袁隆平科研团队在这里试种下“海水稻”。伴随着大型机械的轰鸣,稻苗在这片曾经寸草不生的荒地上扎下了根。未来,黄沙戈壁将“变身”成碧绿良田。

  一切好似梦境。

  而这个造梦者,就是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一直以来,袁隆平心中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不仅让中国人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还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如今,89岁的袁隆平仍坚守在科研一线,为实现梦想奋斗不息。

  梦想缤纷,召唤着勇敢追梦的民族!

  2018年年底,云南贡山传来喜讯:在党和国家关怀扶持、社会各界倾力相助下,独龙族宣告整族脱贫,告别延续千年的贫困。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独龙族脱贫“带头人”“老县长”高德荣豪情满怀,畅谈“新梦想”:“我们要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把独龙江建成山青水绿、鸟语花香的人间天堂,让独龙族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个人的梦想始终与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相通。

  “呜……”60多年前,当拉响汽笛的巨轮驶离雅加达海港时,印尼华侨王文教却心绪难平。这个年仅20岁的青年,带着让中国羽毛球扬名世界的梦想,义无反顾地投入祖国的怀抱。

  作为中国羽毛球队前总教练,王文教是中国羽毛球崛起的创造者和见证者:56个世界单项冠军,9个世界团体冠军。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光辉岁月,激发着中国人民更加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奋斗的动力,让无数梦想成真;使命的牵引,使个人与国家紧紧相连。

  头顶浩瀚星空,“人民科学家”追梦不止。

  过去15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从探月、落月到世界首次月背软着陆探测,“嫦娥”团队自主创新,不断突破,取得五战五捷的辉煌成果,圆了中华儿女千百年来的“奔月”梦想,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精彩一页。

  雄心不老,叶培建的壮志依然指向灿烂星河——到月球采样返回,环绕火星探测并着陆、巡视勘察,对木星进行探测……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无止境,建设世界航天强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脚踏黄沙泥土,“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勇担使命。

  半个多世纪里,江南女子樊锦诗与大漠黄沙相伴。自大学毕业后来到敦煌这块土地,修复彩塑壁画、建立数字敦煌,她全身心投入对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弘扬,再未离开。尽管她的乌丝已成白发,却留住了莫高窟的美丽容颜。

  热情讴歌时代,“人民艺术家”笔耕不辍。

  “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1953年,19岁的青年作家王蒙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用小说《青春万岁》叩响新中国新一代青年人的心门,展现了新中国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从那时起,王蒙怀着对祖国的满腔挚爱,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记录国家成长,抒发时代心声。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发出意味深长的回响——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的豪迈宣示,在一代代中国人民的接续奋斗中,不断变为现实。

  “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铿锵在耳,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

  行程万里,初心依旧;追梦远方,使命不改。

  让我们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在新时代征程上奏响中华儿女的奋进凯歌。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姜潇、黄玥、吴光于)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