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05:21:58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新学期开学 “妈妈工厂”留下妈妈 让留守儿童告别留守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9-26 16:18    点击量:279    

  新学期开学了,清晨6点,家住武汉黄陂区王家河街的黄红霞就起床了,准备好早餐,喊起儿子一起吃过之后,她把儿子送进了就读的小学。上午7点半,她准时来到工厂,一天的工作开始了。中午下班,她从学校接回儿子,吃过饭送到学校,她再上班。下午4点半,黄红霞把放学后的孩子接到工厂,和其她工友的孩子一起写作业,等着妈妈们下班了,跟着妈妈回家。

  这样的陪读生活,曾经是黄红霞的奢望,如今,因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让她和很多打工妈妈返乡回到孩子身边上班,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留守儿童迎回了打工妈妈

  大女儿就因为黄红霞外出广东打工而成为一名留守儿童。至今黄红霞都心中愧疚,“大女儿没这个福气,她小的时候我不在她身边。”此前十多年,黄红霞为了生活在广东一带服装厂打工,每年和女儿团聚的日子用手指都数得出来。“每次坐车要离开家,大女儿都会抱着我的腿不停地哭。”儿子出生后,黄红霞暗下决心不能让儿子“重蹈覆辙”。正是这个时候,她找到了现在的工作。

  这份工作源自一家被称为“妈妈工厂”的企业,由向京艳和妹妹向艳宁创办。谈起筹备初衷,作为曾经外出打工让女儿成为留守儿童的向京艳回忆说,“我身边有很多留守儿童,不是他们的妈妈不想在家门口上班,而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她将工厂定位为“妈妈工厂”,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目前工厂有70多名员工,大多数都有像黄红霞这样在外打工的经历。“现在都注重教育,没有爸爸妈妈在家里的孩子会慢慢发现:我有爸爸妈妈但是没有人陪我,我多可怜啊。”在黄红霞看来,自己的孩子胆小就是以前自己教育的疏忽所致。

  28岁的江琴是“妈妈工厂”里90后年轻妈妈的代表,“孩子读一年级,正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一定要陪在她身边。就算外出打工赚再多钱,孩子没教好钱等于白挣。但我也不想在家闲着,我一定要自己挣钱。”现在,虽然工作时间没有以前长,但是江琴会主动钻研技艺,提高自己的效率。除去租房、吃饭等成本,她实际上获得的收入并不比在深圳时少。

  返乡妈妈上班同时兼顾家庭

  黄红霞是工厂的车间主任。“厂长看我比较有经验,要我管理整个流水线。”黄红霞语言朴实,人有点腼腆,但是谈到如何做衣服,她就仿佛换了个人。厂里其她姐妹们有不懂的,都会找她请教。“淡季每月能挣3000多元,旺季做得好每个月拿6000元没问题。”对比以前在外打工的日子,现在既能照顾两个孩子,又能挣到钱,黄红霞十分满意。

  与其他工厂“效率第一”的风格不同,“妈妈工厂”的特别之处在于尊重妈妈和孩子的联系。工厂选址在周边5所学校的中间点,就是为了方便接送孩子;走进车间,醒目的横幅上写着“妈妈认真是孩子最大的榜样”;暑假期间,工厂有专门的场所让员工的孩子写作业;工厂从来不罚钱,厂长的绝招是“灵魂拷问”:“作为一个妈妈,你想想如果这件校服是穿在自己孩子身上会怎样?”简单的问话就能激励妈妈们认真制作每一件产品。工厂从来不加班,上下班的时间由员工决定。

  “我选择这里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上班时间自由,二是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工厂员工唐平说。一旁的向京艳笑着补充:“外出打工又返乡的妈妈们是一笔巨大的人力资源,她们技术好,能吃苦。这就是我们工厂的最大优势!”

  能够在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时间,给予最好的陪伴;能够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提升工作技能。这一切,让这个工厂成为一个有人情味、有向心力的工厂。工厂女工的丈夫会自发来为工厂做免费电工,出钱出力帮忙优化电线、灯管。孩子在哪里学跆拳道,在哪里补习英语,妈妈们都互相推荐。

  截至去年8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下降至697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国家持续推进返乡创业就业。“每多一位打工妈妈回乡,就会多一名快乐的孩子。”向京艳告诉记者,希望到这来上班的人越来越多。

  互联网经济成就“妈妈工厂”

  工作中,向艳宁的手机一直机不离手,“您要多少件?好的,明天发货!”在厂里,向艳宁主要负责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校服业务,她的微信好友已达到5000人上限,全都是她的客户。

  “黄陂就有不少代工厂,受制于传统模式,他们的生产其实很被动。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本土厂家走上电商的道路。”向京艳目前与8个本地代工工厂合作。

  向京艳的服装培训基地很快就要开张,“只要有想来学的,我们一律免费培训。”向京艳还帮女工们在学校周边联络了“小饭桌”帮忙托管孩子,填补学校放学(下午4点半)至工厂下班(下午5点半)这个空档时间,解决女工们后顾之忧。

  其实,武汉的“妈妈工厂”在全国不是独创。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盐仓镇的“妈妈工厂”更早出现,那里聚集了50多个需要照顾子女的妈妈,“啥时候来啥时候走,都行。”

  社会学专家、湖北省委党校教授万小艳表示:“如何改变农民工‘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的窘境?如何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妈妈工厂’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解决了这一难题的思路。利用互联网和便捷的物流系统,在乡村致富能人的带领下,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人才、技术、资本向农村的流动,让我们看到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和努力方向。”(记者 张翀)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