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07:14:09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扫码的时代 当心二维码的骗局 制码的技术几乎是零门槛
文章来源: 法制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9-22 11:09    点击量:342    

  近日,网络上一段视频传播很火,视频中男子在扫码使用共享单车时,发现有几辆共享单车的二维码处被贴上新的二维码,将原码完全覆盖,如果不仔细辨认,根本察觉不出来,还好男子心细发现并撕下了假的二维码。

  《法制日报》记者梳理发现,针对这段视频,多地网警发出安全提醒,骗子已经盯上了共享单车二维码,一旦扫了假的二维码,很可能钱会被骗走,一定要通过安全渠道下载共享单车应用App,扫码时要留心是否被覆盖,也不要乱扫车身上其他位置的二维码。

  事实上,不仅是共享单车,随着扫码支付、扫码下载、扫码开锁等已经遍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利用二维码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也以各种形式频频出现,让人防不胜防。

  利用二维码伪造缴费单

  近日,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刘女士把车停在路边,回来时发现车上贴着一张“罚单”,上面注明为“违章停车单”,并附有一个交罚款的二维码,提示“扫一扫,交罚款”。

  看到文字排版、罚单内容、纸张材质等都与之前收到的违停罚单一致,刘女士并没有疑心,虽然之前的罚单上没有交罚款的二维码,但刘女士心想,这应该是交警推出的便民新举措,便按照“罚单”上的提示扫码缴费。然而,刘女士事后查询发现并没有此次违停记录,才意识到被骗。

  利用假罚单行骗的案件已经在多地出现过。记者从石家庄市公安局了解到,这类假罚单在材质、尺寸、抬头、格式等方面,其实都和真罚单有所区别,但当事人往往难以辨认。假罚单上最可疑的就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后通常会出现微信转账页面。而交警目前并没有提供任何扫描二维码缴罚款渠道。

  除了假罚单,不法分子利用二维码还伪造水电费催缴单、商家收款码等,设各种二维码缴费骗局。例如骗子伪造含有二维码的水电费催缴通知,发给手机用户或贴在住户家门口,扫码后出现的是给个人账户的转账界面,不少群众未经核实便落入骗子的圈套。

  目前,二维码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移动支付、产品促销、应用程序下载等方面,但由于制码技术几乎零门槛,不法分子将病毒、木马程序、扣费软件等植入二维码,消费者扫码被盗刷现象时有发生。

  每逢节日,网络上就会充斥大量各类活动的二维码。今年春节前,福建莆田开网店的汪女士遇上二维码骗局。一名诈骗分子假冒客户选中汪女士网店的一件商品,在支付时,称当日手机转账已达最高限额,要求通过扫描二维码支付。汪女士达成交易心切,用手机扫了一下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并点了下链接。没想到,她等了半天也没等到对方资金到账信息,却收到自己名下支付宝、余额宝、绑定银行账户等共计18万元资金被人转走的信息。

  汪女士报警才得知,不法分子将木马植入二维码,她扫描后手机已经中毒,或者被远程控制,或者个人信息泄露,账户资金即刻被盗刷。

  为此,警方提醒,遇到印有二维码的催缴单,无论是水、电、燃气费,还是违章罚款单,只要涉及钱财都要多个心眼,不要扫可疑二维码,不放心的话可以上官方平台查询,查明后再通过官方渠道缴费。

  随意扫码暴露个人信息

  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被掉包,假的缴费通知单上附有假的缴费二维码,只要扫描后认清转账页面不是官方页面,钱财还不会损失,但有的二维码背后则是连环骗局。

  据了解,有的二维码扫描后跳转的网页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有可能会在扫码之后跳转到不法分子搭建的钓鱼网站,这些网站会诱导进入的用户填写账号密码、下载恶意脚本等,不仅窃取用户信息,还可能威胁财产安全。

  有的二维码是加好友的微信请求,大多为微商,一旦同意加为好友,就会经常收到一些产品广告,或经常被各种推销的朋友圈刷屏。还有些通过加好友来实施诈骗,比如“微信美女卖茶叶”“美女支教老师”等就是这个套路。

  目前比较火热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也是二维码诈骗的高发地带,大多数作案手法是扫码充值。粉丝向主播刷礼物需要充值,平台会弹出支付二维码,或用支付宝、微信支付完成充值。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一环节,声称自己是平台客服或者内部人员以吸引受害人入套,诱导受害人扫码支付,受害人充值的金额直接进入嫌疑人的账号。

  今年中秋假期,家住河北省邯郸市的严某带家人到某景点游玩,景点门口有一处活动台,宣传只要扫二维码下载安装某App,再注册成为会员,就能得到该景点的门票优惠券。严某的家人跃跃欲试,可严某思索再三还是心存疑虑,没有让家人下载。回到家后严某上网查询,看到诸多因扫描二维码而泄露隐私、落入诈骗陷阱的案例。

  记者从石家庄市公安局获悉,近年来,很多商家都喜欢采取“扫码送礼”的方式吸引粉丝。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二维码后的公众号、App很可能就是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的平台,通过一个小礼物就轻易骗取到个人信息,有的用来倒卖,有的则用来在其他平台注册实施不法活动。还有各大社交平台或QQ群发布的一些兼职刷单信息、冒充网购平台客服人员等,要求扫码支付保证金等,都可能是二维码诈骗。

  不要随便扫陌生二维码

  为了保证用户资金安全,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已对支付二维码进行适当的调整,采取动态二维码支付、禁止二维码截屏操作等相应措施,避免犯罪嫌疑人远程骗取事主付款二维码盗刷事主资金的可能。但是,不少人有不良的扫描习惯,看见二维码就扫,很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目前,二维码的生产和流通并没有明确的主体进行统一管理。虽然一些部门开始逐渐意识到二维码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但尚缺规范措施,因此很难从源头上打击二维码诈骗。市民一定要做到:加强自我保护,千万不要见码就扫!

  警方提醒,在日常扫码支付和扫描其他二维码时,打开二维码付款界面等待出示时,记得遮挡手机屏幕;手机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指纹、刷脸验证来代替输入支付密码的习惯;用手机扫对方码支付时,要与收款方核对昵称;网上交易时,识别对方二维码须认真阅读提示信息;在手机上安装防病毒安全软件,过滤不安全二维码;不要在不知名的链接中输入身份证、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私密信息。

  此外,扫码领红包时一定要确认是否是官方活动,不要随意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扫码骑共享单车或者缴纳罚款,要用官方的App进行扫码,要核实信息是否正确再进行付款;街头上的扫码促销免费送礼品不要随意扫码,有可能会套取你的个人信息,严重的会给手机植入木马病毒,导致银行信息密码被盗取;商家要留意自己的静态二维码收款,防止被不法分子替换成他们的二维码。

  二维码诈骗看似百变,其实防范起来也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要随便扫陌生人或者非正规商家提供的二维码,如果扫码后需要提供个人信息,一定不要盲目填写,这样骗子也就无计可施了。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