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华人孙浩良:集装箱书屋到中文图书馆的蝶变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17 13:48 点击量:232 大
中
小
澳大利亚新金山中文图书馆创办者孙浩良讲述——
集装箱书屋到中文图书馆的蝶变(侨界关注)
孙浩良的微信头像是一张他自己的卡通漫画:一幅细框眼镜,一双弯弯的笑眼,身边摞着两堆书本。这和他的形象以及他的工作十分相近——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与书打交道的图书馆创办者。
有些特别的是,孙浩良是在海外办华文学校,也是在海外办中文图书馆。这可比在国内难多了。然而,他一做便是20多年,并将此视为自己终身的事业。如今,他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创办的新金山中文学校,已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校;而他创办的新金山中文图书馆,更成为推广华文教育、传扬中华文化的生动窗口。
集装箱里的中文阅读梦
“最初,我们的图书馆就是一个集装箱。”说起近20年前在墨尔本创办中文图书馆的往事,孙浩良眯起笑眼,娓娓道来。他说的不是一句玩笑话。
2000年,已在当地办了七八年中文学校的孙浩良意识到,要让“华二代”们学好中文,阅读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办一个小型图书馆的念头由此萌芽。然而,因为条件限制,当时的中文学校是借当地学校的教室上课。“就像‘游牧民族’,没有固定场所,可是图书馆没法挪动,怎么办?”孙浩良没有被这个难题难倒。
“我和当地学校的校长商量,能否在操场边找一块空地,让我们放一个集装箱,放置图书。”获得同意后,孙浩良花了2000澳元,买来一个40英尺的旧集装箱,又专门回国采购了一大批适合少儿阅读的中文读物。“当地华文老师也捐赠了不少自家的藏书,我们的小图书馆就这么办起来了”。
聊起图书馆的“集装箱时期”,对孙浩良而言,当年的诸多不易都化为如今的一番趣谈。“那时,图书馆由我们的老师亲自管理。他们从中挑选20本适合班里学生阅读的图书,发给学生,大家交换着看。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便能看不少书了。”
2006年,图书馆迎来“转型升级”。那年,孙浩良攒够了钱,在火车站附近买下一栋二层楼房用于藏书,新金山中文图书馆由此成立。除了教学需要之外,图书馆也向整个华人社区免费开放。
“我们和国内出版界及本地图书馆都保持非常紧密的合作,在各方支持下,藏书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孙浩良介绍,目前这栋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近10万册,其中包括众多珍贵的古籍、画册和字帖。
“有一次,一名华人学者去墨尔本大学的东亚图书馆借阅一份中文资料,没有找到。馆员就建议他来我们的图书馆看看。那名学者兴冲冲地来,还真在我们这儿找到了。”这让孙浩良颇为骄傲。看着自己亲手建起的图书馆,从一个集装箱发展到如今颇具规模且小有名气,孙浩良的欣慰溢于言表。
让图书馆真正“活起来”
“当年想办图书馆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解决学生的课外中文阅读需求。”孙浩良说,一如20世纪90年代初,刚刚移民澳大利亚的他不会想到,最初只是为了给自己和朋友的孩子补习中文开设的周末培训班,之后会发展成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校,而推广华文教育、创办海外中文图书馆则成为他终身的事业。
随着规模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如今的新金山中文图书馆功能更加丰富,不仅是当地华侨华人的“精神粮库”,更成为向海外讲述中国故事的“文化窗口”。
点击进入图书馆的官方网站,除了详尽的馆藏信息之外,文化沙龙、京剧欣赏会、电影欣赏会、书法班、国画班等活动信息比比皆是。
“现在,我们图书馆的借阅量很大,尤其到了周末,许多华侨华人都会来这里,上午读书看报、谈论时事,下午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孙浩良说。此外,图书馆还会经常举行展示中国风土人情的各类展览,吸引许多当地民众慕名前来。
“图书馆要上档次,不仅要靠藏书量,还要让图书馆真正‘活起来’。”孙浩良说。为此,去年6月,他在图书馆推动成立澳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希望以此赋予这座海外中文图书馆更多“厚度”,也让它与华人社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根据计划,孙浩良和他的同道们将在3年内采访100名有影响力的澳大利亚华侨华人,其中既包括对老一代的抢救性采访,也有对新移民的发掘性采访。“目前已经采访了30多人。我们将在征得被采访人同意后,将采访的录音录像存放在图书馆,向公众开放,丰富馆藏‘活资料’。”
孙浩良还记得,去年,他们曾采访了一对1936年移民到澳大利亚的华人老夫妇。“老两口都曾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十分传奇。老人家已90多岁高龄,原计划分3次采访,可是在做最后一次采访之前,老人已经住进医院,不得不停止采访。”这让孙浩良深深感受到这份“留档”工作的紧迫性,必须抓紧时间留存下这些宝贵的资料,为人们观察华侨华人移民澳大利亚的200年历史提供一扇新的窗户。
深挖华文教育的“富矿”
6月,孙浩良回到中国,辗转多个城市,忙着洽谈合作。说起热爱的事业,他的脸上总是神采奕奕,让人很难想象他其实已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
“我始终相信,办海外中文图书馆,离不开中国这个母体。”孙浩良说,这是他近20年来最深切的心得。当初,图书馆的藏书增长便与来自中国的大力支持息息相关。未来,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同样离不开与中国各大图书馆的密切合作。
前些日子,孙浩良在墨尔本组织举办了首届海外中文图书馆论坛,邀请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多家中文图书馆共同交流探讨发展之道。“这次回国,我和浙江图书馆达成合作意向,开展人员交流,相互派遣工作人员赴对方图书馆进行短期工作,促进相互学习,这个事情我们很快就会启动。”
不仅如此,新金山中文图书馆还将开设“浙江之窗”,辟出专栏,用以陈列介绍浙江历史、文化、发展现状的书籍,让海外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浙江。
“办好海外中文图书馆很有必要,它可以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孙浩良说。
如今,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文化风靡世界,学习中文、阅读中文的热潮不断高涨。在孙浩良生活的澳大利亚,中文已经成为第二大语言。海外的所见所闻,让孙浩良深感推广中文以及华文教育的意义之重要、前景之广阔。
“不同于我们这一代当年出国留学、在外扎根,现在很多‘华二代’、‘华三代’都选择到中国发展,这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孙浩良笑言,从他的中文学校毕业的学生,都可以在北京、上海成立校友会了。“早年的中文教育、中文阅读对他们的发展帮助很大”。
谈及将来,孙浩良丝毫没有“退休”的想法。相反,他已列出不少计划:与中国企业合作,推广线上中英文教育;完善网上中文图书馆,令其作用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
孙浩良曾这样解释为何给中文学校和中文图书馆都取名为“新金山”:“因为我坚信海外华文教育是一座富矿,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比黄金更珍贵。”而今,他依然致力于挖掘这座“富矿”,孜孜不倦。(严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