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07:25:34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全球华人

唱京剧、说侗语、用普通话 这些“进阶版”外国人你服不服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15 16:53    点击量:347    

  中国侨网4月15日电 题:唱京剧、说侗语、用普通话讲化学课……这些“进阶版”外国人你服不服

  二十多年前,一个外国人如果会说一点中文,那真是稀世珍宝。

  上个世纪90年代,加拿大籍主持人大山凭借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红遍中国大街小巷,还上过央视春晚说相声。

  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会说中文”的老外已经不稀奇了。

  “普通话标准”,已经是老外“了解中国”的基本配置。

  不仅如此,有很多老外还学会了许多“很中国”的技能,比如书法、武术、甚至中医针灸,背个唐诗宋词,讲个成语典故,念个网上段子,那都不在话下。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早已不局限于“会说中文”了,他们不断进阶,点亮各种神奇的“技能树”,甚至连许多中国人都比不过他们了。

  洋博士用普通话直播化学实验

  网友:早点遇到他我也能成化学家

  近日,一个须发皆白、身穿白大褂、戴着护目镜的洋教授在中国成了“网红”。他叫戴伟,来自英国,毕业于牛津大学,是化学博士。

中新视频截图
中新视频截图

  这位洋教授在中国某短视频网站上直播化学课。化学课没啥稀罕的,稀罕的是,他的化学课是用中文普通话讲的,而且讲得还特别有趣。

  “大象牙膏”、“法老之蛇”、“化学红绿灯”、“火星四射”……戴伟用流利的中文,给网友展示出一个个新颖有趣的化学实验,获得了许多学生和网友点赞。

  目前,“戴博士实验室”已经获得了275.4万粉丝,单条视频最高阅读量达1500万。

  如今戴伟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的“戴博士实验室”的粉丝已超过275.4万。

  这些年,戴伟先将自己的实验室从英国搬到中国,到北京化工大学任教,随后在朋友的建议下,将工作重心从科研转至科普。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现在戴伟的汉语已经基本褪去了外国味,非常流利,更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这几年,戴伟的大部分的工作是科普,给中国的中小学生讲课,带他们做实验,帮助他们发现化学的乐趣。

  不少网友看到视频后纷纷留言说,“要是我的化学老师是他,现在我可能就是化学方面的科学家了”。

  “洋美猴王”唱京剧

  网友:我可能是假的中国人

  头戴罗帽,身披猴衣,腰系水裙,流水般的唱念做打……

  如果没有特别介绍,很少有人能注意到这位操着纯正京腔的京剧美猴王,其实是个外国人。

  “洋美猴王”名叫格法,出生于伊朗,在英国长大,格法自小喜欢看李小龙的电影,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格法在伦敦观看了一场京剧。优美动听的唱腔,绚丽多彩的服装,出神入化的表演,千姿百态的身段,一下子征服了这个英国小伙子。

  随后,格法只身一人来到中国,进入北京戏曲学校学习武生,成为一名专学京剧的留学生。当时已经32岁的格法每天都要和十几岁的孩子们一起,从基本功开始练。

资料图:图文无关。
资料图:图文无关。

  用格法的话说,当时的自己“跟鸟似的”,天天老师怎么说怎么做,他也就怎么说怎么做,“慢慢慢慢,有点儿意思,时间长了(就练出来了。)”

  学艺四年后,格法接触到了猴戏,自此开始了他半生的“洋美猴王”的生涯。渐渐地,格法迷上了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新角色,每天都比其他学员早一小时到练功房,还买了许多关于猴子的书籍、光盘潜心研究。

  如今的格法,说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在京剧圈小有名气,他出演的《闹天宫》还获得了国际京剧票友大赛最高奖“金龙奖”。

  在授课同时,格法还帮助京剧表演艺术走出国门,他曾组团在1个半月内在美国巡回演出66场,还组织过48人的京剧表演团巡回演出马来西亚。10年里,他共演出京剧400余场。

  格法说,希望把京剧传播到更广阔的舞台上,把京剧唱给更多人听。

  英国家庭普通话贵阳话侗语无缝切换

  网友:大写的服气!

  现在的外国人,谁还不会说两句普通话啊!想要成为“中国通”的,那还不得学会一门中国方言?

  就有这么一个英国家庭,一家五口不仅会说普通话,还能把贵阳话说得溜溜的,更厉害的是,父母还能用侗语交流。

  1993年,英国人吉志义和妻子孔瑞贤到中国学习中文。一次机缘巧合,夫妇俩听到了侗语和侗歌,他们立刻被这种语言深深吸引了,于是决定前往贵州大学开展侗族语言和文化研究。

  夫妇俩带着全家人坐上了北京去往贵阳的火车。一家人定居在黔东南一个侗族村寨。颠簸的路途,简陋的屋舍,不同的习俗,都没有浇熄这远道而来的一家子的热情,他们在榕江县宰荡村一住就是数年。2000年,吉志义和同事在宰荡村办起了第一个侗汉双语学前班,这也是该村第一个学前班。

  等儿女们都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又带着他们回到贵州,孩子们开始在贵州大学附属学校学习。在此期间,父亲在侗族语言文化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翻译了多部学术专著,完成了多部学术专著。

  后来,这一家人虽然回到了英国,却仍然念念不忘在在中国的时光。孩子们长大后,又陆续回到中国留学,大儿子吉伟仁还常年混迹于微博,灵活的在北爱尔兰英语和贵阳话之间无缝切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并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家人希望,把这段跟中国的独特情缘永远延续下去。

  当然,喜爱中国、精通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还有很多很多……

  德国人狄特马潜心钻研中医30余载,在欧洲爆发流感时,两个月里接诊了60多例因流感而高烧不退的患者,用经方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资料图:图文无关。
资料图:图文无关。

  意大利人白麒柏习武29年,经过不懈坚持与努力,终于成为叶氏咏春拳传人,并在上海开了一家教授咏春拳的武馆;

  90后美国女孩唐伯虎挑战中国戏曲和中国曲风歌曲,在中国达人秀舞台上脱颖而出,一连拿下周冠军、月冠军及年度第四的优异成绩;

  ……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许多外国人已经不满足于表面的了解,而希望对中国、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研究。

  希望“进阶版”的外国人能越来越多,与中国的情缘能越来越深厚!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