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利用的课时全部利用起来 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午休时光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09 10:17 点击量:216 大
中
小
原标题:可以利用的课时全部利用起来,仍有形形色色的专题教育活动无处安排
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午休时光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位教育界全国政协委员反映了他在基层学校抽样调研所了解的情况:一年中,形形色色的“进校园”活动有11个主题大类、近130个门类。这些活动的主办单位,除了教育部门,还有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各类专项办以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
繁复的“进校园”活动让学校疲于应付,让家长跟着忙碌,更让孩子失去了童真年代的玩耍时光。本报今起刊发“校园需要新减负”专题报道,借此呼吁统筹各类专题教育,为学校活动“做减法”,还校园一片“清静”。
中午11点45分,午休铃声响起,沪上一所公办小学的孩子们在上完了上午的四节课后,迎来了难得的休闲时光。然而,根据学校安排,孩子们匆匆吃过午饭,还得利用午休时间参加劳动教育和心理专题教育。
这样的场景并非特例。记者近日在沪上一些公办小学走访调研发现,孩子们的午休时光几乎被各种“进校园”活动蚕食。从急救培训、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到人工智能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防性侵教育等等,义务教育校园一边在推进“减负攻坚战”,一边又忙着应付一桩桩接踵而至的新任务。
“现在的孩子,真的太忙了!”教育界人士感慨,每个部门都有工作要开展,都有文件要落实,都要求“进校园”,娃娃们真能“不负使命”吗?
“进校园”活动多到你想不到
廉洁教育、“手拉手、奔小康”、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这学期,沪上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课程表上,小学部和初中部分别要开展11项和13项主题班会课,以完成各类“进校园”活动的任务落地。
除此之外,还有10项无处安排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能被“塞进”孩子们的午休时间。中午11点半,记者在学校看到,小学生们都乖乖坐在教室里,等待着广播里传出的心理健康教育话题。“有太多活动项目要开展,可以利用的课时全部利用起来,还是不够用。”该校德育教导叹了口气说。
而这仅仅是市级主管部门要求进入课表的活动,国家层面还有节约粮食、防止网络暴力等教育活动,区级层面也安排了尊老爱幼教育等活动,名称、花样不胜枚举。让这位老师精疲力竭的是,每个月,她还会不时接到临时任务——“开展第30届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开展119消防宣传月活动”等,“每个部门都有工作要开展,都有文件要落实,各类进校园活动多到你想不到!”
另一位小学校长坦言,开学一个多月来,各类“进校园”社会活动以几乎每周两次的频率开展,大多是利用周五下午的“快乐活动日”,以及每天放学后的330活动时间。因为要“进校园”的活动实在太多,如何排课表都成了一件难事——专题教育、拓展课程、大队活动等,都成为整合“进校园”活动的载体。
一位校长回忆,前阵子,国内某所高校发生了实验室安全事件,紧接着第二天就有文件下来,要整治、检查理化实验室,还要让相关教育活动进校园,“学校搞了很久”。事实上,每次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后,总会接到开展相关教育的通知,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成了常用形式。某小学德育教导笑言,每每这时,有些学校甚至连专家都“抢不到”。
每个班级认领一项“进校园”任务
“进校园”活动只有“加法”,什么时候能做做“减法”?在沪上中小学一线,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诉求。
每项“进校园”教育活动落地后,紧随而来的便是相关部门的检查,为此老师们往往要花费一两周时间准备材料。为减轻学生和老师们的负担,一些学校无奈想出了变通之举——全校每个班级分别认领一项“进校园”活动任务,轮到主管部门来检查,就让这个班级的师生负责呈现相应的教育成果。
记者在一所公办学校发现,同一年级不同班级教室门口贴出的课表竟然有“两张面孔”。其中一张课表右下角标注着“新”字,课表上悄然多出一节“红领巾小社团”课程。对此学校老师难掩尴尬,解释道:“这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检查而发放的新课表,没办法,平时实在来不及安排。”
此外,如今想要呈现一项校园活动成果,绝不只是写写活动汇报那么简单,需要通过多样、立体的呈现手段,才能充分展现成效。可孩子白天上课晚上又要做作业,于是乎各式各样的汇报就有赖热心家长的精心制作。
金爸爸就是老师们口中的“热心家长”,他自己经营着一家新媒体公司,为学校制作各类活动短视频的重任“当仁不让”落在了他的肩上。通过一条公交线路运营体现城市的发展进程;带着学生们去科技馆参观“大国重器”,并谈谈各自的感受……几年下来,金爸爸为学校拍摄的视频积攒了一个系列。
他坦言:“这些活动看上去的确都挺好,既能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又能启发他们思考。但用怎样的方式才能让孩子们真正从中学有所得,确实值得思考。否则到最后,忙碌的是父母,孩子在各类教育活动面前只是匆匆过客。”(记者 张鹏 朱颖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