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子女读国际名校?看看这些华人“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文章来源:中国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03 20:30 点击量:251 大
中
小
中国侨网4月3日电 题:想让子女读国际名校?看看这些华人“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三月,海外高校迎来“招录季”,华人子女考上国际名校的消息,也频现报端。
新西兰华人Andrew Chen,取得新西兰奖学金考试最高等级奖学金,被牛津大学录取;日本多名华二代考取了最高学府——东京大学……
看到他们的成绩,您是否有几分艳羡?几分嫉妒?更多了几分效仿之心呢?
毫无疑问,个人努力是这些“学霸”获得今天成绩的关键。不过,在他们身后,父母的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侨这就带您一起来扒一扒,华人“学霸”们的“成长经”!
用好的教育理念引导孩子
华二代“学霸”们很大程度上赢在从小父母的教育理念。
新西兰华二代Andrew Chen获得了2018年度新西兰顶级奖学金(Premier Awards,共11名)、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拿到了铜牌、拿到牛津大学的offer。如此优秀的孩子背后,有这样一位母亲。
Andrew的妈妈认为,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石,是独立思考的起点,阅读带给孩子无限宽广的世界。
在Andrew小时候,她从图书馆借了很多书回来。不要求他把所有书都看完,如果不感兴趣,可以不用看。慢慢地,让他养成给书打分的习惯。喜欢的书就打高分,不感兴趣的就少给分。
坚持下来,Andrew就爱上了阅读,也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他来说可谓获益良多,为他此后的学习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去年考取麻省理工(MIT)的美国华人女孩王雯捷,数学成绩骄人,参加各项比赛屡获佳绩。在SAT考试中拿数学满分。
王雯捷的爸爸王善平,毕业于复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作为高材生,他对女儿的教育极其重视,王善平秉持这样的教育理念:只要开始得早,数学基础打得好,那么孩子在数学和其他成绩上的发展都会是水到渠成。
王雯捷还有一个妹妹,同样在爸爸的培养下,数学成绩优异,在11岁那年参加SAT考试,考取数学750分的成绩,成为了约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大学的精英研究项目的入选者。
激发孩子自主性和自控性
除了独到的教育理念,“学霸”的父母一定要培养和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和自控性,才能让学习事半功倍。
Andrew的妈妈认为,家长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少包办,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要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强劲的驱动力,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最宝贵的。
因此,她会尝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让孩子做多一些事,比如阅读、绘画、运动,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做的事,并且通过一些积极反馈,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让孩子体会到付出努力后的成就感 。比如张贴的孩子创作的艺术作品,让孩子加入运动队一起努力打赢比赛等等。
不仅如此,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多陪伴和支持孩子,帮助分析问题,找到努力的方向。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多欣赏和鼓励,不要为了结果而用奖惩来控制孩子。如果家长对结果比孩子更心急更重视,孩子只会感觉到压力。聪明的家长会退后一步,不要事事都安排好。
无独有偶,新西兰华裔男孩张一彬,在去年成功拿到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作为一个刚满18岁的大男孩,一彬在生活上的自控力令人惊叹。
当其他同学信誓旦旦说要学习三小时,但实际只有一个小时在专心用功的时候,一彬却可以只学习一小时便达到他人三小时的学习成果,而这其中的关键也就是两个字:专注。他认为,“高效学习,不用学很长时间,也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多。”
而一彬的自控力,无不来自于家人的培养。从6岁起,一彬的姥姥每天都会监督一彬学习一小时,10年如一日,姥姥的坚持让一彬养成了高效、专注学习的好习惯。
“学霸”也有叛逆期 父母如何应对?
别以为“学霸”们都是乖乖宝,对父母的管教百依百顺。其实,“学霸”也有叛逆期,这时候,父母的引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的发展走向。
华人父母们大多望子成龙,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希望,所以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花大量的精力管教孩子,他们的辛勤付出无不让外国家长感慨!
但是,花时间管教孩子,也讲求方法。
说起叛逆期,这位妈妈有话说。
辰辰,今年考入东京大学,据其妈妈介绍,辰辰并不一直都是爱学习、听话的孩子。初二开始,辰辰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在家几乎不怎么学习。让父母担心坏了,那一段时间天天跟儿子打游击战。
因为辰辰喜欢打游戏,爸爸妈妈就拔wifi、藏手机、藏平板,可是辰辰也有自己的对策。一次冬天,爸爸妈妈夜里12点拔掉了wifi,辰辰夺门而出,在咖啡厅用wifi玩平板到深夜三点才回家。
辰辰的妈妈说,孩子那段叛逆期,做家长的没少陪着操心。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却不能直接表露,夜里陪孩子打游击战,比管孩子学习还要辛苦。
即便这样,辰辰的妈妈也不甘放弃,引导孩子主动选择热爱的事情做。不得不说,妈妈的坚持让儿子重拾学习的乐趣,高二那年,辰辰的妈妈听说一位中文讲得很好的老师,便给辰辰报了学习班。
这一次,终于让辛苦却摸不着头脑的妈妈获得了安慰。从那时起,辰辰重新喜欢上了学习,他说:“我喜欢林先生讲中文。虽然我喜欢玩游戏,可我也喜欢学习呀。”
虽说是林老师让辰辰重拾学习的乐趣,但背后却是妈妈辛勤的付出。
别人的光鲜,不是唾手可得的;别人家的孩子,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如果您想让自己的孩子,也成为备受夸赞的“别人家的孩子”,
那么,提升教育理念和改善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也是会助孩子一臂之力哦!
国际各大高校的录取还在进行中,期待更多的华人学子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