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探访贵州大方脱贫攻坚:健康“守门人”试点将扩围全国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26 10:11 点击量:509 大
中
小
新华网北京3月26日电(何凡)健康扶贫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一。而作为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全科医生在夯实基层医疗基础、解决贫困人口“看病就医”问题所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记者近日在探访贵州毕节大方县时了解到,农工民主党“同心全科医生特岗人才计划试点”在当地实施三年来,有效助力全县脱贫攻坚。按国家卫健委部署安排,今年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将全面实施。
健康扶贫新探索 求解人才缺失之惑
近年来,我国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取得多方面进展,不过,基层人才供不应求仍是短板之一。优秀医卫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难题应如何破解?
作为以医药卫生为主要界别特色之一的民主党派,农工党一直重点关注医卫领域,并围绕全面深化医改、健康扶贫攻坚等方面积极建言。其在相关调研中发现,全国相当一部分乡镇卫生院既没有一个医学本科毕业生,也没有一个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更没有全科医生。
2013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调研时提出“特岗医生”设想后,农工党吸引激励全科医生人才下基层服务的探索在多个省份展开。在大方,农工党中央先后召开7次大型会议和多次专题调研调度会研究定点帮扶工作,建立12个专委会“一对一”与县直部门结对子、38个农工党地方组织“多对一”与28个乡(镇、街道)结对子机制。
“2018年末,我们30个贫困乡镇全部摘帽。一项项成绩的背后,无不凝聚着社会各界,特别是农工党的真情帮扶。”据大方县县委书记佘龙介绍,五年来,投入资金3084.2万元助力健康扶贫,目前已培养“同心全科特岗医师”22名,19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门诊34.4万人次,随访病人1.6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8431人次,还开展“名医主刀”免费手术等6次大型公益医疗救助活动,义诊3万余人次。
破题基层就医难 夯实乡村卫生之基
“基层卫生院面对的多数患者,都是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他们看病不容易,需要更多关心和照料。”服务于大方县理化卫计中心的陈亚,就是同心特岗医生中的一员。工作三年来,她把每位患者当自己的亲人看待,与他们耐心交流、沟通,接诊门诊已有近3500人次。
接手健康扶贫工作后,陈亚负责的家庭医生签约有44户、147人。她时常会搭乘摩托车或步行数里山地,到村民家中看望、诊疗。“乡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最能走进老百姓生活的,能清楚了解到他们的医疗需求。如果遇到疑惑,我就及时查阅相关书籍,或是向县级导师、同事请教,这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她对记者说。
经过素质全面培养与基层工作历练,一批人才苗子不断涌现,快速成长为当地民众的健康守门人。29岁的胡明前在2015年8月参加工作,现在已走上医院管理岗位。作为六龙镇卫生院负责人,他现在思考的是如何更好服务好这一方水土的百姓:“建议加快、加大市域县域医共体建设,全科医生轮岗服务,在医共体县级医院服务一月,在乡镇医院服务一月,就能以传帮带的方式,让乡镇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整体提升。”
成为同心特岗医生后,不仅能拥有导师专业指导和特岗津贴补助,且在职称晋升等方面享有优待,职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这一‘县管乡用’等医疗扶贫的新模式,探索出吸引并稳定住一支医疗服务水平高、群众信任的基层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途径,为‘强基层’提供人才支撑。”国家卫健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陈昕煜这样评价。
顶层设计补短板 因应资源均衡之需
事实上,着眼于满足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需求,国家对全科医生一事已做出顶层设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经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会议和第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于去年1月正式印发执行。
在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看来,人才队伍建设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培养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优化、分布均衡的全科医生,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迫切需要。
按照全面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城乡每万名居民将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特别是在加强贫困地区的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一系列实质性措施,以尽快补齐短板。陈昕煜表示,《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中有很多政策突破,卫健委将进一步抓好落实工作,继续扩大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的实施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