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涌泉报 华侨32年前借友1000元今还1000万
文章来源:中国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19 16:29 点击量:343 大
中
小
中国侨网3月19日电 题:华侨32年前借友1000元,今还1000万!滴水之恩涌泉报,真心值得点赞!
日前,一位西班牙侨胞的故事在国内社交平台登上热搜。
故事的主人公——浙江青田籍人士孙胜荣,因不忘旧人,慷慨回报多年以前的滴水之恩,得到无数网友发自内心的赞赏。
故事到底是怎样的?
32年前,孙胜荣还是一个年轻小伙,刚进入社会不久,在江苏徐州一家理发店做洗头工。
彼时,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张爱民24岁,为人仗义,血气方刚。张爱民作为店里常客,每每去理发,都是孙胜荣帮他洗头。一来二去,两人聊得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好,渐渐成为非常投契的朋友。
谁知,好景不长。由于各种缘故,孙胜荣失去了理发店的工作,辗转之后来到尘土飞扬的车间,成为一名抛光小工。
偶然的机遇,让张爱民再次遇到孙胜荣。看到孙胜荣“灰头土脸”的模样,张爱民详细询问了事情的原委。
孙胜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位相熟不久、月工资只有90元的大哥,竟一下拿出一整年的工资——1000元,帮自己渡过难关。
张爱民鼓励孙胜荣自主创业。他为孙胜荣打气道:“你既然有手艺,为什么不自己开一家理发店?”
“当年1000元对我来说,完全就是天文数字”,孙胜荣至今回忆起来,仍然无比感慨。“1986年时,我们每个人的工资,最多也就六七十块,攒1000元,我要不吃不喝两整年。”
时光飞逝。1991年,由于张爱民服兵役,进了部队,两人通讯渐少,慢慢失去联系。
1995年,带着微薄的积蓄,孙胜荣来到西班牙。从在餐饮店打工、摆地摊开始,白手起家,多年后终于在贸易行业做得风生水起。
难能可贵的是,无论事业如何成功,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年最潦倒无助时,全仰仗一位 “老大哥”援手,自己才得以渡过难关。“这份情谊,我自始至终记在心里。”
为报恩情,孙胜荣三回故地,通过多方人脉设法寻找张爱民。2012年,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久违的恩人。
张爱民比记忆中老了很多。
此前所在的机械厂因效益不佳,2011年,张爱民已买断工龄下岗,与朋友合开了一个小门市部。孙胜荣提出,要给张爱民买房买车。谁知,都被张爱民摆摆手,坚决拒绝。
张爱民说,“他在西班牙,打拼那么多年也不容易啊,点点滴滴,都是辛勤劳动的成果”。
孙胜荣抱着张爱民哭了。张爱民笑着拍拍孙胜荣说,“不错啊,过了这么多年,还能想着你哥,有这份心意就行了”。
最终,在孙胜荣的坚持下,张爱民终于同意,代孙打理一座价值1000万人民币的西班牙酒庄。
酒庄的所有权,孙胜荣悄悄改至张爱民名下,由张出任董事长。对此,得知真相后的张爱民至今坚定表示:“尽管写在我名下,投资人也是我,酒庄永远是孙总的,我只是代为管理,早晚是要还回去”。
一个籍籍无名时讲情分,慷慨扶持;一个飞黄腾达后讲信义,诚挚相报。
看着这样的兄弟情,网友纷纷由衷送上肯定和祝福:
事实上,海外华侨华人一直以来都秉承了心系故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优良传统。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为中国慈善事业尽心竭力。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40年以来,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捐资总额达1000亿元人民币,是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细细讲来,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当国内发生自然灾害时,广大华侨华人出于血浓于水的情感,永远在第一时间慷慨捐助。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球华侨华人闻讯,当即不约而同加入救灾,捐赠的善款总额数以亿计(人民币)。
兴学助教,侨胞们同样不遗余力。
美国归侨、香港知名电影制作人、慈善家邵逸夫,数十年在中国内地捐助社会公益事业超过47亿港元,兴建了6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社会活动家、慈善家、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的基金会,对全国各地教育文化事业捐资累计达7.6亿港元;归侨慈善家田家炳,累计捐资10亿多港元用于中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益事业。其中教育占比高达90%,共有130所中学、80余所大学、40多所小学受益;印尼华侨黄仲咸,几十年来累计捐助中国教育、文化、卫生福利事业5亿多元,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尊师重教,振兴中华”奖……
每当民族迎来盛事,侨胞从不缺席。
以北京奥运会为例,35万海外侨胞携手港澳台同胞捐款9.3亿元人民币共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这座标志性场馆,已然成为全球华侨华人心手相连,回馈桑梓的一座丰碑……
永不忘本,饮水思源。一代又一代华侨华人身上,我们始终能看到如此可贵的“初心”。由衷为他们点一个赞!这样的品质,无论在哪个年代,永远该被珍视,永远值得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