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02:57:05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聚焦 中美经贸磋商最新的进展,这几天有点儿不寻常!
文章来源:参考消息微信公众号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16 21:47    点击量:229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看上去,本周,中美经贸磋商突然就进入了一个信息披露格外频繁的阶段。

  从周二开始,连续四天,信息几乎天天不重样,且每天都有新感觉。

  更新频率之快,披露细节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这多少有些不寻常。

  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几组数字中,或许可以试着梳理一下。

  “第3次通话”

  先来看今天早晨新华社的一条消息:

  3月14日上午7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进行第三次通话,双方在文本上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

  连标点符号在内,一共不到90个字。

  如果小锐没有记错,这是本周内新华社第二次播发有关信息。



  ▲当地时间2月21日上午,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右)、财政部长姆努钦(左),在美国白宫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楼共同主持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开幕式。 (新华社)

  上一次的报道,播发日期是3月12日。

  有相同点:

  除日期外,人物相同:都是刘鹤副总理和莱特希泽、姆努钦;

  具体时间相同:都是上午7时;

  都是“应约”,即美国人主动提出来的;

  两次电话也都提到了文本问题。

  报道篇幅都很短,不足百字。

  不同点也很明显:

  今天的报道提到了个数字:第三次通话。

  这意味着除了12日和14日的电话,双方还有另一次电话。

  几天时间,三通电话,真的不寻常!

  至少可以看出,双方谈判加班加点和紧锣密鼓。

  另一点不同,是关于文本的表述上。

  12日的报道是这样说的:双方就文本关键问题进行具体磋商,并确定了下一步工作安排。

  而在15日上午的报道中,则如是提及14日的电话:双方在文本上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

  听话听音。

  从“关键问题进行具体磋商”,到“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表述可谓层层递进,也意味,谈判进展巨大,是“实质性”的。

  新华社惜字如金,但如上述分析,细节往往都隐藏在具体的文字中,一个词,乃至一个标点,都可能传达出不同的信号。

  尤其是,当两条消息一起对比看的时候。

  从120页到150页

  这两次通话,美方发布方式也很有意思。

  不是通过白宫新闻秘书文稿,也不是美国大使馆的信息发布,而是分别在国会的两次听证会。

  当地时间12日上午10点多,也就是距离第一个电话大概15个多小时后,莱特希泽亮相美国国会参议院财经委员会听证会,内容是关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问题。

  有一个关键词,120页。

  小锐看了莱特希泽接受美国议员质询的视频,关于协议文本,他的部分原话:如果达成协议,这个协议会有110至120页长。

  这大概是第一次有正式消息,披露协议文本的“厚度”。

  在听证会上,莱特希泽不仅“意外”证实了与刘鹤副总理通电话的情况,还表示,13日双方将继续通话。

  本轮电话的“官宣”姗姗来迟,下一轮则开始了提前“预告”。

  确实有意思。

  同样有意思的消息,来自最新的另一场听证会。

  主角是姆努钦,时间是当地时间14日。

  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关于总统2020财年预算报告的听证会上,姆努钦也提到了一个数字:150页。

  “我们正就150页的文件进行协商。”这是姆努钦的原话。

  从120页到150页,“增加的”30页是啥?

  小锐觉得,未必是真的“增加”。而是这只能说明,在当前的协商阶段,协议文本具体页码大概很难会有准确的数字。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个协议,的确很厚;条款,很细;内容,相当繁杂。

  姆努钦在听证会上提到的另一个“点”是,他说,自己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紧密合作,昨晚刚刚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通过电话。

  这又对上了。

  可谓间接“证实”了莱特希泽前一天的“预告”。

  从新华社今天早晨发布的消息看,也确实如此,美国人又打电话来了。

  “未来三四周”

  遥相呼应,彼此“证实”,中美经贸磋商这一周,可谓环环相扣。

  当然,小锐也发现,外界最关注的信息点显然还有一个:贸易磋商前景,以及协议可能的具体签署时间。

  对此,莱特希泽的说法是,谈判进入到“最后几周”,但“还有很多重大问题”需要解决。

  姆努钦则最新表示,“我们希望达成正确的协议,这比具体的时机更重要,我预计不久会有一些结果。”

  “最后几周”,“不久会有结果”,乐观的信号,可谓释放得相当明显。

  虽然前面都有定语:“还有重大问题需要解决”,以及,“希望达成正确的协议”。



  ▲2月14-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北京举行第六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新华社)

  从外媒的报道看,特朗普这两天也在连续发声。

  周三,在白宫,他对记者先是重复了两个字:不急。

  原话是:“我认为事情进展非常好,我们会看看(元首会晤)日期是哪天。但我不急。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达成正确的协议。有人说我急,其实我一点也不急。”

  只是,“不急”的他,周四又发言了。

  消息来自路透社。

  美国总统特朗普说,“我们将会知道关于中国的消息。不管怎样我们将会在未来三四周就会知道。”

  从“不急”,到“未来三四周”,其中的变化意味深长。

  相向而行

  写的有点长,再简单说几点个人感受:

  1、美国的议员们对中美贸易磋商进展真的很上心。

  上述两次听证会,内容主题本来都并非中美谈判,但最后爆出“大新闻”的,却都和中美贸易磋商有关。

  议员们很上心,因为美国人都在看,全世界也都在睁大眼睛等着结果。

  中美贸易谈判,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之大,不仅对中国,也对美国,对整个世界贸易,都是同理。

  2、相向而行,这四个字正落实在行动上,应该为中美双方点赞。

  12日那次的通话,中方率先披露消息,莱特希泽随后证实。

  13日通话,莱特希泽先发预告,姆努钦证实,中方随后发通稿证实。

  而且,双方本周透露的信息,都密集提到“文本”二字,且相互呼应,内容越来越具体。

  怎么看?

  小锐觉得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双方谈判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相向而行”的味道,相当明显了。

  没错,不管谈判桌上如何刀光剑影,能坐下来谈,且彼此相向而行,这个态度是第一位的,应该点赞。

  3、谈判前景乐观,但双方都很审慎。

  小锐注意到,莱特希泽13日还说了一句话:“没有任何事情比预测贸易协议更难。这涉及到主权国家,都有各自的利益。”

  这是实话。

  面对这场规模宏大、史无前例的贸易摩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没有错,以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也是应该的,但对于结果,确实要做好两手准备。

  回看去年夏天以来的新华社通稿,你可以发现,内容措辞也相当严谨,不仅字少,表达更是滴水不漏。

  与中方的严谨相比,美方那边似乎一直是两种话都说全,两种可能都提到,每次均如此,无论是总统,还是“五大金刚”。

  《华尔街日报》13日就分析说,本周美方的口径有所调整,不像之前一味对双方三月份签约的可能性做乐观表态。该报认为,这可能是一种谈判策略。

  好吧,谈判就是虚虚实实推进。既然已经谈了这么久,如果真像特朗普总统说的,“还有三四周”,那我们不妨再等等看,别急。

  编辑:郭兴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