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了!“老顽童”儿科医生涂鸦哄娃 孩子来看病都不哭不闹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05 10:30 点击量:286 大
中
小
林海平医生“哄娃”有一套。
林海平画的漫画放在办公桌上,随时可以给患儿看。朱鼎兆 摄
林海平画的单格漫画。
相信不少父母带娃去医院儿科就诊,都会遇到内心崩溃的事:孩子因为害怕一直哭闹不愿配合儿科医生检查,加上孩子还小,往往对自己身体不适的情况表述不清,这让不少爸爸妈妈干着急。那么,怎么能让孩子乖乖地听医生的话,接受诊疗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医院的一位医生有妙招。今年50岁的儿科主任林海平,因为一次特殊的给聋哑患儿诊疗的经历,而开始了用画漫画的形式与病患小朋友交流。之后,为了更好地让小朋友们接受治疗,他使出了“十八般武艺”:针对不同年纪的孩子,他变换着吹口哨、打响指等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讯员 王敏 紫牛新闻记者 朱鼎兆
医生这样“哄”孩子
吹口哨、打响指、画漫画,“十八般武艺”全上
为的就是拉近与患儿的距离
还没有进诊室,一名小朋友就开始嘟囔嘴,虽然没有哭出声,但眼泪已挂在脸颊上。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林海平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小朋友病情,而是从办公桌下拿出一张纸,开始与小朋友聊天。这张略显破旧的A4纸上是他的五颜六色的涂鸦:米老鼠、螃蟹、小乌龟、小蜗牛……林医生在让小朋友辨认纸上的图案之余,顺便就把他的病情了解了,量体温、用听筒听诊,随后开中药。整个问诊过程,小朋友非但没有显露出排斥的情绪,反而在愉快的聊天过程中让整个就医过程一气呵成。
而另一位母亲在带着儿子就诊的同时,还带着年幼的小女儿。就在林医生为患儿诊断时,旁边的小女孩有点好动,不停地打扰诊断。既要向医生说清儿子的病情,又要照顾好动的小女儿,让这位母亲一时乱了手脚。此时,林医生再次拿出那张画有小动物的纸给小女孩,看到各种小动物,小女孩立刻被吸引住了。母亲有点担心这张纸会被女儿撕了,林医生笑着说:“这些画本来就是给小孩子玩的。”于是,小女孩更加专注地看纸上的小动物图案了。
“说是漫画,其实就是简笔画,对于我来说就是涂鸦”,林海平说着拉开自己的抽屉,拿出一个小台历,打开台历,紫牛新闻记者发现,上面画满了各种小蜗牛:有的是单格画,但更多的是四格画。
林医生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许多人不理解儿科医生的辛苦,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准确诊断出患儿的病情,作为儿科医生的他首先就是要拉近与患儿的距离,为此,他吹口哨、打响指、画漫画涂鸦,将电脑屏保设置为一些小动物、卡通图案,他竭尽所能,让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全部用上。他自嘲道,为了与小朋友“与时俱进”,他不得不逼着自己看动画片。对此,家人都戏称他是个“老顽童”。
画漫画源于两年前一次特殊问诊
聋哑患儿又哭又闹,一涂鸦却安静下来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林海平199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涟水中医院工作。林海平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自己之前没有绘画功底,只是喜欢。画漫画的想法,最初源于一次特殊的问诊经历。两年前,一位家长带着3岁且聋哑的患儿前来就诊,小孩在诊室里哭哭闹闹,随手拿起桌子上的圆珠笔,在纸上涂鸦,他也就跟着一起涂鸦,没想到孩子很快就安静下来了。于是,林海平就开始尝试着用涂鸦的方法和前来就诊的孩子交流,放松孩子的心情。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蜗牛作为漫画的主角呢?林海平说,因为觉得蜗牛和自己的性格很像。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他做起事来像蜗牛一样,慢吞吞,尽管慢,但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当,而且最终也能达到目的,这与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不能一蹴而就,要细心、耐心对待患者的态度是一致的。
并且,蜗牛遇到高温、低温、少食、缺水等不利情况时,就会自动分泌粘液结成膜靥,封住壳口,直至逆境解除,才逐渐苏醒破膜而出,继续活动。蜗牛的休眠期可达6个月之久,也就是说蜗牛不吃不动可休眠6个月也不会死亡。这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也是符合的:不吃不动,一坐就是半天,喝不了水,去不了厕所,因为一直都被病人包围着,不同的患者应接不暇,也许同样的话一天要重复上百遍,也许还要遇到一些情绪激动的患者,但他们仍需要不厌其烦、耐心应对。
儿科接待的患者,年龄跨度比较大,有的尚在襁褓中牙牙学语,有的刚上幼儿园,有的则上初中了,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问诊时,如果患儿情绪不好,他也会有所区别,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哄:牙牙学语的,对声音敏感,就吹口哨、打响指;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对漫画或卡通人物有兴趣,他就给患儿看他的涂鸦或者电脑屏保上的动物图案,或蜗牛系列漫画,甚至探讨动画片的故事情节。
儿科医生确实不容易,林海平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他为此用一首打油诗诉说平时工作中的种种不易:“小儿科,不好混,小孩见了哭又闹。吹口哨,打响指,有时没有半点效。细心逗,小心哄,娃娃就是跳。闲无事,涂个鸦,有的宝宝见了笑。做事情,有毛窍,这招不行用那招。”
林海平说,漫画也不是天天画,办公室也没有专门的画笔与画纸。画笔是别在工作服上的圆珠笔,画纸就是普通的办公用纸,在办公室“就地取材”。更多的时候,则是将画好的漫画拿出来哄患儿。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林海平画的蜗牛系列漫画,内容除了“哄”患儿以外,还有“心灵鸡汤”、励志故事:有的吐槽社会现象,有的则是情景剧。对此,林海平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在日常生活中,他会把遇到的、想到的一些事情,“不由自主地”通过蜗牛漫画系列表现出来,自己解解闷。
患儿家长很感谢
这位医生的办法很灵很新鲜
孩子来看病不哭不闹了
在涟水中医院儿科诊室,紫牛新闻记者遇到前来复诊的患儿家长刘女士。据其介绍,前些日子,小孙女因为腹痛,在涟水中医院特意挂了林主任的号。与事先预想的一样,小孙女看到穿白大褂的林主任就开始哭闹。
“孩子哭得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刘女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孩子生病,父母又在外地打工,这让她做奶奶的本来就很着急很心疼,加上这么一哭闹,她就更加心烦意乱,一边要向医生说明孙女的症状,一边还要安抚哭闹的孙女。就在她不知所措时,林主任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旧台历,打开后指着上面的漫画与小孙女开始聊天。“这是什么?”小孙女摇摇头,“这是小蜗牛”,小孙女的眼神被台历上林主任画的小蜗牛漫画吸引住。在聊天的同时,林主任趁小孙女注意力集中在漫画上,很顺利地量完体温,随后开了点中成药。经过几天的治疗,小孙女病情好转,然后前来复诊。
刘女士说,当小孙女得知又来医院时,还特意问她是不是还找那位给她看漫画的叔叔,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小孙女高高兴兴地与她一起前往医院。
在涟水中医院,其他科室的医生其实早就知道林海平主任哄孩子有一套:吹口哨,打响指,实在不行用漫画把孩子“套”。他们说,其实,每个科室遇到的患者都有各自的特点,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怎么更进一步地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对于林海平的做法,涟水中医院郭军院长用一句话表达他的看法:“只要做个有心人,医患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近,越来越和谐。”(记者:林海平)
记:画漫画,涂鸦,有多长时间了?为什么想起画漫画?
林:两年了,主要就是为了拉近与患儿的距离。
记:夫人知道吗?有何反应?
林(笑):开始不知道,今年春节时把一幅漫画发到朋友圈后,被她看到了,在文化站工作的她还开玩笑,“没想到,嫁了这么多年的书呆子,还有艺术细胞”。
记:对漫画主角蜗牛有啥想法?
林:我要继续画下去,等到退休时,装订成册,交给下面的年轻医生,希望我的“小蜗牛”对他们有所帮助,也希望我的“小蜗牛”能出名,到时候,会给我的“小蜗牛”取个响当当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