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8万元起 你愿意去一座大山里的乡村当职业经理人吗?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27 14:10 点击量:230 大
中
小
这座偏居浙西山区一隅的乡村要聘职业经理人,结果来的人不少,素质还超出预期
18万年薪招才,下姜村在想什么?
游客在下姜村的小广场游览。十多年来,下姜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跃升至27045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华丽转身。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基准年薪18万元,上不封顶,你愿意去一座大山里的乡村当职业经理人吗?
上周六,1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赴考者向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全体村民们交出了自己的答案。
“没想到报名的人还挺多,他们的学历和工作经历等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看着报名统计表,负责招聘工作的下姜村大学生村干部李晓鹏有些兴奋,“希望这次真的能为我们村找到一位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带动全村的人一起致富。”
如今,在全国各地的乡村中,农村集体企业、农村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层出不穷,并且大多数由本村村民领导,有些也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但为何这座偏居浙西山区一隅的乡村需要如此“大动干戈”地招聘一位职业经理人?
这事,得从8年前说起。
贫困村的“逆袭”之路
2011年前,淳安县下姜村曾因贫穷而“远近闻名”:土墙房、烧木炭,一年只有半年粮,有女莫嫁下姜郎。“我们村的土地少,人均不到一亩,而且交通非常不便,如果仅靠种植业,每亩土地的年收入最多千余元。所以那时候,村里80%的壮劳力都在外打工。”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浩强回忆。
但从2011年开始,随着路过村口的环湖公路正式通车,一切都开始变得不一样:以前,从淳安县城到村里或坐船,或过轮渡,至少需要3个多小时;而环湖公路通车以后,县城到下姜村的时间一下子缩短到约40分钟。当时的村两委里思想活络的干部们就开始思考种地之外的农村发展之路:“我们这里山好水好,发展观光农业或是不错的选择。”
这一年,下姜村将村口村后近500亩大片农田和150多亩山地统一流转给村集体,一开始由村集体和枫树岭镇成立公司对土地进行管理,后又引进专业的农业经营公司进行管理。但这依旧是传统的农业,村民们因此获得的收入依然有限。
后来,随着民宿经济在浙江省的快速发展,2016年,下姜村又成立了村集体企业——下姜村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开始发展民宿产业,吸引了一批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村创业。不到3年的时间,下姜村的民宿总量已从最初几家发展到去年底的30家,床位数达498个,其中有6家为精品民宿,村产值也达到3010万元。
急寻职业经理人
“现在村里民宿发展的势头的确很好,从收入看,一家民宿少的年毛利也有10万,多的可以达到八九十万。”李晓鹏介绍,但是通过民宿富裕起来依然是少部分人,“还是希望全村人都能富起来,一起享受到村里快速发展的红利。”
于是,下姜村于2018年8月初成立了淳安千岛湖下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村民以人头股、资金股或资源股的形式“入股联营”,并进行公司化运作。在资金股方面,第一期就有60户农户共165位村民入股,金额达165万元。
“别看入资金股的村民每位只出1万元,但这在浙西农村来说已经是不小的数字。”村干部们都认为,经营实业公司的担子着实不轻。然而,在选择经营者时,村里现有的人才却都纷纷表示不能胜任实业公司总经理的职位。“我真的觉得自己的思路有局限,能力有短板。”曾被“选中”的姜苏荣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一家公司成立半年却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经营者,这可怎么办?“还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吧。”村两委和入股实业公司的村民们心里盘算了许久,终于提出:我们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带领大家找到一条适合下姜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下姜村对人才的需求是急迫的。今年春节假期结束后第二个工作日,一条题为“年薪至少18万,上不封顶!杭州这个村有个特殊的招聘,你来吗?”的信息就出现在“杭州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吸引了来自全国的目光。
11天来了26位应聘者
从发出招聘信息到正式笔试、面试只有短短的11天时间,但下姜村就收到了来自9个省市的26位应聘者的简历,且大多数为“85后”。
“几乎每位应聘者在投简历前都给我打过电话,从言语中可以感受到,这些应聘者都是对乡村振兴有情怀的人,几乎没有人对18万的年薪有很多的疑虑。”李晓鹏说。他还透露,甚至有外地应聘者在投简历前专程来到下姜村实地考察了一番。从前期发布招聘信息的传播看,下姜村的这次招聘颇为“热闹”,但村两委的干部们和村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胡闹”。
2月23日,这是下姜村“开考”的正日子,考场里聚集了几十位考官——不仅有来自枫树岭镇20多个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还有行业内的专家评审团。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先笔试后面试,试题涉及乡村振兴、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实例,也有宏观,可谓既“接地气”又专业。
在参加考试的所有“应聘者”中,42岁的鲍方云是学历最高的一位。他认为,在下姜村当职业经理人并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希望把自己在城市里积累多年的技术在乡村找到落脚点。“比如论述题,我就写了‘利用科技文旅赋能下姜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还有一位来自江苏连云港的街道公务员小刘,是一位“90后”,也是参加这次考试的最年轻的应聘者之一。小刘认为年龄不是问题,曾经在基层的工作已经帮自己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农村来说,需要来自我这样的年轻人的创新和闯劲。”
重新定义人才
“无论从参加考试的应聘者的背景和能力,还是社会影响力,以及招聘的评审过程,这次招聘的整体效应超乎我们的预期。”专家评审团成员之一、乌镇智库秘书长方刚向记者表示。
但对于最终能不能选出真正符合下姜村要求的职业经理人这个问题,方刚认为最终的成效,还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尝试和探索来进行检验。同时,这次招聘对下姜村来说也不仅限于选一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而是借助各位专家评审和应聘者的思考,更清晰地梳理了下姜村未来的发展之路。“或许还能通过下姜村带动周边村的发展。”
对于下姜村职业经理人未来的工作任务,姜浩强介绍,今年先建立村里的农旅产业,并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资源整合。其中,第一个项目就是发展村里的“猪栏餐厅”。目前,猪圈改造工程已经全面启动,计划建筑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一楼供游客就餐,二楼则将设立培训教室。
“这只是我们的一些计划。”姜浩强表示,职业经理人来了,“只要他把村民的致富增收放心里,我们会给他充分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并帮助营造良好的经营管理环境。”
或许,下姜村招聘职业经理人是一次探索,更是对乡村“人才”的一次重新定义。就像生于1996年的大学生村干部李晓鹏所说:“对像我一样的生于农村,在城市求学,又回到农村的年轻人来说,乡村振兴就是看人。看有没有人才回到农村,更看人才为我们村民带来多少幸福感和获得感。”(记者 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