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05:49:44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拿下“教科书级”成果副教授:冷门缺经费 从未想过放弃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02 14:44    点击量:216    

许晓东副教授在实验室做实验

  因为《自然·通讯》杂志一篇科研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晓东副教授和他的团队走入公众视野,这个仅有三个人、科研经费不足的团队,攻克下“可入教科书级”科研成果,首次在病毒中发现朊病毒,这一发现或为阿尔兹海默症的防治带来曙光。经过近十年努力,许晓东团队攻克下被外国专家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实验意外发现课题

  灵感源于一次意外的实验结果。2002年,仍在英国雷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许晓东,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一个名为LEF-10的杆状病毒蛋白出现在了浓缩胶里,并且信号非常强烈。然而,许晓东多方查阅资料都没能了解异常信号出现的原因。

  2009年,许晓东和妻子陈红英回到国内,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并建立起实验室。为了实验室的运转,许晓东也做一些其他课题的研究,但浓缩胶里的LEF-10一直是他抹不去的心结。

  经过反复摸索实验,许晓东猜测,浓缩胶中的LEF-10可能是朊病毒。此前,科学界曾在动物和真菌中发现过朊病毒,但还尚未有人从病毒中发现朊病毒。这个猜测让许晓东兴奋起来,然而,提出假设到论证结果之间,仍有很难迈过的鸿沟。

  为了鉴定LEF-10是朊病毒,许晓东从国外研究者那里借来了酿酒酵母Sup35p鉴定方法,该方法由已故的著名生物学家苏珊·林德奎斯特建立,但此前仅用于酵母领域朊病毒鉴定。国外的研究者曾告诉许晓东,这个实验非常“tricky(棘手)”,即使拿到鉴定方法,也很难获得实验结果。

  经费人力不足仍然坚持

  实验过程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许晓东介绍,生物实验出结果一般都比较快,但国内在朊病毒鉴定领域尚属空白,很多技术手段不成熟,失败是家常便饭。“别的实验要做出一张图,一两天就够了,我们却需要一两个月”。

  更艰难的是经费和人员的短缺。因为实验尚停留在假设阶段,许晓东申请不到科研经费,靠着入校时的科研经费和学院的支持,他支撑了近十年的科研工作,“我后来算了一下,我总共的科研经费是48.5万”。因为经费短缺没有招生指标,2016年许晓东的硕士研究生南昊毕业后,因为热爱这个课题,成为许晓东实验室的编外人员,不拿任何资助,甚至需要在外打零工养活自己。

  付出终有回报。许晓东团队首次在病毒中发现朊病毒,这也将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带来曙光。据了解,朊病毒是一类具有感染性的特殊蛋白,这种蛋白能将某种构象在同种蛋白甚至不同种蛋白间传递,最终导致所有蛋白都发生变构。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在研究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时发现了朊病毒的存在。美国生化学家斯坦利·普鲁西纳因发现朊病毒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近年来,科学家们陆续在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中都发现了朊病毒。但是病毒中是否存在朊病毒一直不为人所知。如今,许晓东团队的研究填补了这项空白。

  未来三年的科研经费落实了

  西北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郁飞介绍,许晓东所从事的是基础性科学研究,相对于一些应用性的研究,确实更难获得科研经费。学院在了解到许晓东的困难时,也尽力为他提供一些支持。

  郁飞告诉北青报记者,他评判科研人员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他的工作状态,看到许晓东团队努力工作的情况,郁飞在一些考核指标上也尽力为他创造更为宽松的条件,“不会用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卡他”。此外,学院也曾给予许晓东资金和硬件设备方面的支持。“基础科学研究也许不能立马服务国民经济,但这不代表基础科学研究不重要,我一直认为我们国家科研能力的提升,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郁飞说。

  郁飞介绍,许晓东的研究成果发表后,学校、学院多个层面已经开展工作,将为许晓东提供支持,“未来三年的科研经费已经落实了,南昊也可以继续跟随许晓东读博士。”郁飞说。

  对话

  副教授许晓东:学生贡献大 理应给他署第一作者

  北青报:为什么在申请科研经费时遇到一些困难?

  许晓东:我过后统计了一下,整个课题最后的花费大概是48.5万元,其中包括30万的人才引进经费和学院支持的一些费用。像生物学这样一些还处在假设阶段的课题,一些科研经费不太可能给予支持,因为在实验做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它的价值和意义。

  北青报:实验中你们为了节省经费,做出很多努力吧?

  许晓东:那肯定会,为了坚持完成这个实验我们也想了很多省钱的办法。有一次我到哈尔滨讲座时,说到我们用了一个很贵很贵的培养皿。一位听众以为我用了特殊的仪器,我一描述,他才发现就是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皿,四十多块钱一个。但实验中要用很多这种培养皿,我们经费紧张,就买不起,还是其他老师资助的。就连实验室买离心管时,一包十几块钱,我们都一毛一毛地往下讲价。

  北青报:您的夫人陈红英教授也支持了您一些科研经费吗?

  许晓东:她当时在蓝耳病病毒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因为要为我这个研究争取一些经费,就暂时放弃了蓝耳病毒方面的研究。

  北青报:过程如此艰难,有想过放弃吗?

  许晓东:真的没想过放弃。因为在生物领域发现一个新的课题是很困难的,而且我认为这个课题是能够出现重大突破,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曙光,因此,不管多难也得做下去。

  北青报:南昊是您的研究生吗?他在整个课题中主要负责什么?

  许晓东:南昊是我13级的研究生,到他2016年毕业时,我没有博士生招生名额,当时有其他老师找他,但是他还是继续跟着我做实验,成为我实验室的编外人员,因为经费也紧张,也没给他资助。这个课题中,大部分的实验都是南昊做的,我只参与了一小部分。

  北青报:网上很多人说您给南昊署第一作者非常高尚,您怎么看?

  许晓东:这个课题绝大部分工作都是南昊做的,我只是做一些指导性的工作,所以他理应是唯一的第一作者。

  北青报:论文发表之后,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

  许晓东:因为我们这个研究属于领域开拓性的研究,往下可以研究的东西非常多。

  学生南昊:三年没拿钱 靠打零工挣钱帮老师做实验

  北青报:什么时候跟着许老师做这个项目?

  南昊:从2012年大四时就开始跟着许老师做研究,2014年开始做朊病毒这个课题。2016年毕业的时候,许老师没有博士招生名额,当时也有其他老师找我读博,但是我很喜欢这个课题,也希望跟着许老师继续研究,就留下来了。当时已经签了待遇不错的其他工作,本想利用闲暇时间做实验,但是精力跟不上,就辞职专心做实验了。

  北青报:从2016年毕业到现在经济来源是?家里人支持你这种选择吗?

  南昊:毕业之后,我主要是靠在外做一些兼职来养活自己,兼职也都是和本专业相关,比如给一些科技公司做顾问之类的。家里人刚开始也不支持我,毕竟这是一个不同于常人的选择,我就是不断给他们“洗脑”呗,告诉他们我所做研究的重要性,因为这可能是改变教科书中一句话的研究。我妈妈倒是一直很支持我,因为她觉得我从小到大没干过不靠谱的事。

  北青报:科研经费紧张会有什么影响?

  南昊:有一次实验中需要配重,一般实验室都会采购金属块等,但我们没有经费,我就去楼下的花园里面捡砖头,自己敲碎到合适的重量。但我认为科研经费的紧张也从另一方面锻炼了我的能力。一些经费丰裕的实验室,有时候会花钱雇外包做实验,其实作为学生什么也没学会。因为我们经费紧张,所以一切实验都得自己上,像有个实验我就做了一千多次,那这样的训练对我一辈子的科研都是有好处。所以我认为科研经费很重要,但不能经费多到花钱解决而不动脑子的地步。(文/记者 李涛 张月朦 统筹/蒋朔)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