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退休不褪色 5位老兵治沙18载建起17万亩绿色屏障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18 21:56 点击量:313 大
中
小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5位老兵治沙18载建起17万亩绿色屏障
新华社记者梅世雄
他们退休不褪色,脱下军装初心不改,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军人本色;
他们心怀绿色梦想,情系第二故乡,在内蒙古阿拉善接力治沙18载,凝聚起军民共筑北疆绿色长城的强大力量,打造出近17万亩绿色屏障;
他们,就是内蒙古军区原司令员黄高成,阿拉善军分区原司令员李旦生、张新华、李德海和阿拉善军分区原政委王永华。
2001年,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常年遭遇沙尘暴肆虐。时任阿拉善军分区司令员的李旦生,组织官兵投入“绿化大沙漠、遏制沙尘暴”的生态保卫战,在沙漠边缘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李旦生说:“以贺兰山为界,阿拉善成为河套平原乃至华北、京津的最后一道生态防线,是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时任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的陈东征看到老同学李旦生在第二故乡的作为和阿拉善特殊的生态环境,内心受到强烈震撼。一番恳谈后,两个人达成共建“青年世纪林”合作意向。
“陈东征带领首批员工志愿者,深入黄沙漫天的腾格里沙漠,与军分区官兵携手植树。”对10多年前的一幕幕,李旦生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我们采取军民融合的创新方式组织协调阿拉善生态建设,带动社会各界关注阿拉善、植绿阿拉善……”
从2002年退休那天起,李旦生一直在为实现沙海里的绿色梦想奋力前行。
“他经常一连几个月吃住在沙漠上。每天都拄着棍子、扛着锄头与大家一起干,头上、身上、脸上滚满了沙土。”志愿者王新宇说,“饿了,就吃自带的干粮;累了,就靠到沙地坑壁睡觉。”
李旦生说:“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从一棵梭梭开始种起,一棵一棵地种,一片一片地绿化,一个沙丘一个沙丘地治理。”
后来,李旦生把军分区几位退役官兵召集在一起,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四处募集生态建设资金,决心建立3个大型种植基地。
春来冬去,沙漠中的植被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李旦生一干就是18年。他如同骆驼草,在沙漠里生根、发芽,顽强地生长着。
义务植树18年,不是没有遇到过问题和困难。每每遇到困难,李旦生和他的战友们都在竭尽全力克服。
“现在想起来,仍被那些在沙漠中植绿的身影感动。”李旦生说,“我不是一个人在种树,这18年,从部队到地方,从企业到个人,许许多多的人都在为实现阿拉善的绿色梦想默默奉献。”
比李旦生还大一岁的黄高成退休后,与老伴儿经常从北京家里往沙漠里跑,全力植树治沙。他还利用各种机会了解沙漠治理的新理念、新技术,为军民传授“容器植树”“高压水冲植树”等新方法。
“种活一棵树,固住一方土,留下一片绿。我们播种的是绿色,收获的是未来。”望着身后郁郁葱葱的树林,黄高成感慨万千。
再后来,张新华、李德海和王永华又先后加入治沙队伍中。5位老兵的家分别安置在北京、江苏、山东、内蒙古等不同的地方。他们口音不同,却有个共同感受:一旦在此前寸草不生的沙漠中种活一棵树,你就很难不去种第二棵,因为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治沙英雄”的植绿行动感召和带动了社会各界纷纷参与其中。18年间,先后有36批百余家金融企业、上市公司的近万名员工,来到大漠接受国情教育;先后有26万多军民投入到植树会战中,在腾格里沙漠东缘逐步建成宽4千米、长30千米的绿色长廊。
如同沙漠中的一棵棵树苗茁壮成长一样,老兵们的白发也与日俱增。到今年,他们平均年龄已达67岁。如今,他们郑重许下3个诺言——“2021年建党100年时,建成生态公益林20万亩;2027年建军100年时,建成生态公益林30万亩;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生态公益林40万亩。”
“今后,我们会按照3个承诺的‘军令状’,继续凝聚各界力量,共同谱写让大漠披绿、让北疆更美的崭新篇章。”李旦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