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渣工程新变种!便民桥为何修成“惊魂桥”?
文章来源: 半月谈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14 09:08 点击量:5433 大
中
小
导读:本为便民却成了“坑民”,本想解决难题却成了制造麻烦。半月谈记者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采访发现,当地一些“平交道口改立交桥”(下称“平改立”)工程,对群众需求和安全性考虑不足,不仅没有方便交通出行,反而留下诸多安全隐患。
公铁桥修成“惊魂桥”
2018年8月以来,牙克石市、海拉尔区等地许多干部群众向半月谈记者反映,“平改立”工程实施后,多座公铁立交桥都出现路窄、弯急、坡陡等情况,对公路交通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个别立交桥护栏距居民楼甚至只有1米距离,楼内居民整日提心吊胆。
平改立工程免渡河镇中项目,可以看到桥梁和居民楼之间的距离非常短。(8月27日 航拍图)达日罕摄
半月谈记者在牙克石殡仪馆附近一处“平改立”工程旁看到,铁路与公路的交叉道口旁,就是通往该殡仪馆的唯一道路。当地居民说,由于堵车问题严重,之前曾启用的公铁立交桥已被停用,机动车和行人依然在铁路道口穿行。
平改立工程K11公里道口航拍图,可以看到,为了前往殡仪馆,通过道口时唯一的选择。(8月28日 航拍图)达日罕摄
“下桥处并没有设计可转弯的辅路,所有前往殡仪馆的车辆,只能下桥后在不到3.5米宽的路面上完成180度转向,转向时还要兼顾对面回来的车辆。”
平改立工程K11公里道口,已建成的沙土桥梁。可以看到下桥的辅路和桥梁之间,完全没有预留转弯的空间。(8月28日 航拍图)达日罕摄
牙克石市公路养护管理站副站长刘宏宇介绍,该桥启用后,在送葬车队集中的上午,堵车非常严重。冬天有积雪时,堵车加剧,车辆在桥上容易发生溜车事故,危险进一步升级。
在乌尔其汗煤田森林检查站附近,半月谈记者见到一座形似字母“S”的公铁立交桥,由于路窄弯急坡陡,迎面驶来大车时,除非有一方在桥下等候,否则极易发生剐蹭碰撞。知情人士说,修成这样,只是为了节省征地拆迁成本。
平改立工程乌尔其汗煤田森林检查站附近,可以看“S”型的桥梁如果弯道曲度适当,应当穿过林业局的检查站。(8月28日航拍图)达日罕摄
在牙克石市免渡河镇区,几公里范围内已建设3座跨铁路桥梁,其中两座为人行天桥,另一座公铁桥可供机动车辆通行。
当地群众说,3座桥梁均存在设计问题。一座人行天桥因坡度太陡被大家戏称为“梯子”,现在很少有人上下;另一座人行天桥设计复杂,缺少排水设施,晚间无灯,许多女性天黑以后不敢通行;那座可供机动车通行的大桥则紧挨着西二街小二楼居民楼和几座平房修建,桥护栏离楼头大墙仅有1米左右距离。
为被当地居民称为“梯子”的免渡河跨轨天桥。邹俭朴 摄
“这座立交桥给居民区造成了严重的噪音、灯光、灰尘污染及排水等问题。”小二楼居民李秀娟、张祥、付兴芝等人说,当初施工时,由于小区居民出来阻拦,建设方只能夜间偷偷施工。通车一年多来,居民们一直在反映情况,但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
符合相关要求就能“包打天下”?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呼伦贝尔行政辖区内的“平改立”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均由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哈铁局)负责,该工程多个项目指挥部负责人表示,设计施工过程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理论上不存在问题。
但当地许多党政干部认为,由于铁路部门在施工过程中缺少对当地具体环境特性的把控,与当地政府部门缺乏有效沟通,“纸上谈兵”,忽视民生需求,才出现后续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牙克石市位于北纬49度的高寒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冬季最低温度达-47℃,全年无霜期不到100天,封冻期达145~150天左右,冬春季节极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当地干部群众认为,“平改立”项目造成的路窄、坡陡、弯急等情况,无疑使事故风险剧增。
“以乌尔其汗公铁桥为例,桥梁设计纵坡卡在了设计上限的5%,曲线半径又过小,一到冬天大车在下桥时很容易冲出桥面。车辆一旦失控,甚至可能冲进桥下的森林检查站。”刘宏宇说。
免渡河镇的一些居民告诉半月谈记者,镇里的公铁桥原本打算紧贴铁路小区居民楼修建,由于桥梁设计不合理,坡陡弯急,弯道离居民楼太近,铁路小区居民担心载重车辆一旦失控会冲进楼里,故极力阻挠施工。双方僵持一年多以后,已建了一半的公铁立交桥被迫改成人行天桥,施工方又挨着小二楼重新修建了新的公铁桥。
“业内人都能看出来,许多工程就是为了节省成本,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牙克石市交通系统的一位工程师说,他与路桥打了一辈子交道,很少见到这样不负责任、罔顾群众利益的工程。
免渡河镇一些退休铁路职工痛心地表示,这些“平改立”项目的决策者只打“小算盘”算经济账,不考虑群众实际需求,结果只能重复修桥,劳民伤财,且后患无穷。
“豆腐渣工程”新的表现形式
“考虑交通安全和经济发展需要,一些公铁立交桥的宽度和曲线半径设计建设时实际上都应该增加。”刘宏宇说,对于这些问题,地方政府当初都已考虑过,却无法说服铁路部门。
“平改立”多个项目指挥部负责人向半月谈记者表示,每座公铁桥均有建设协议,符合设计标准,地方交通部门也看过位置,并同意设计规划,若想提高标准,当初就应自行筹措资金与铁路协商建设。
牙克石市副市长孟达英说,由于批复权责不在地方,地方政府按照上级要求配合拆迁、征地。一旦扩建,相应的工程需由地方提供配套资金,由于数额巨大,目前又处于化解债务和三大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实在有心无力。
“‘平改立’实际是铁路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却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压力。”呼伦贝尔市的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在一些公路车流量很小的偏僻地区,并不需要公铁桥,但铁路等部门“一刀切”的建设要求,却让当地政府必须为征拆等工作埋单,让一些原本就财力吃紧的地区苦不堪言。
“为了省钱,以‘设计符合标准’为挡箭牌来由群众承担风险显然不合理。”一些地方干部说,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不仅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建设方本可通过减小坡度,增加曲线半径等方式避免这些隐患。
一位交通系统的干部说:“有的工程,旁边的房子都征拆了,但建设方为了省资金,也没把引桥修得长一些。”
“其实这就是‘豆腐渣’工程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认为,这种欠缺民生意识的工程,设计单位难辞其咎,但委托方的责任和社会监督的缺位也不容忽视。
于光军说,作为事关民生的公共项目,如何建立多机构主体责任关联机制,如何完善对委托方、设计单位、决策参与者的惩戒机制,如何保障遴选过程的监督机制,从而达到保障项目质量的目的,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