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补齐管理短板 对建立战时联勤保障大数据管理制度的思考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25 11:17 点击量:271 大
中
小
原标题:用大数据补齐管理短板
——对建立战时联勤保障大数据管理制度的思考
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触角已延伸到战场联勤保障领域。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我军联勤保障在管理方面尚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加快建立大数据管理制度,不仅是提升我军战时联勤保障投向精确性的具体路径,也是落实习主席“军队能不能打仗、打胜仗,科学管理起着关键作用”指示的务实举措。
大数据应用背景下,战场联勤保障面临重重挑战
战时,军队联勤保障系统作为大数据应用的重要领域,既面临着实现“即时保障”的重大机遇,又面临着“数据迷雾”的袭扰难题。
战时数据规模巨大,难以获取有用信息。信息化作战条件下的联勤保障,大量的侦察监视器材遍布战场,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联勤保障数据收集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数据非常庞杂。这些海量数据被分散存储在不同联勤保障领域的数据平台中,怎样在这些大规模数据源中获取有用数据,是战时开展联勤保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战时数据种类繁多,难以进行实时分析。未来作战中,来自战场的联勤保障数据既有文本、数字、图片、音频、视频,还有电磁频谱、无线电信号等,不仅需要联勤数据系统对这些原始实时数据进行及时抽取、转换,还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归类汇总,如从低到高区分为基础数据、专业数据、共享数据和决策数据等类别,为战时联勤保障信息的分布查询和按需分发做好准备,这些要求是对联勤保障大数据应用的又一挑战。
战时数据关联复杂,难以实现科学决策。战时,因为大数据繁多庞杂,数据关联也非常复杂,如果不能准确找到数据关联并加以分析,则难以快速形成战场联勤保障态势图,联勤保障的科学决策将无法保障。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利用先进成熟的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联勤保障领域内大数据“辅助决策”功能。这是未来战场联勤保障应对“大数据挑战”的关键节点。
大数据管理制度在战时联勤保障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大数据管理制度可有效激发大数据自身具有的敏锐洞察力、高速分析力、科学决策力等,更好地促进战时联勤保障运行中“分析-判断-决策-执行”过程的高速循环,突出表现为三个有利于:
有利于创新战时联勤保障模式。在大数据研究方面,美军的第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大数据管理制度创建真正能够自主决策和自主行动的无人系统。以无人化保障装备为例,未来无人机有可能摆脱人的控制而实现完全的自主行动。美军2013年试飞的X-47B就是这一系统的代表,它可以在完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在航母上起降并执行作战和联勤保障任务。现今,美军联勤领域的无人机数量已经超过有人驾驶飞机。可以预见,未来战场联勤保障将以自主无人系统为主,向对网络依赖程度低的“数据自主联勤保障”方向迈进。可以设想,在大数据管理制度保障下,不仅无人化保障装备可以成建制地对作战部队进行精确保障,而且还能使数据流程与联勤保障流程无缝链接并相互驱动,构建全方位遂行保障任务的“侦保一体”的动态体系,实现战时联勤保障模式的重大突破。
有利于提升战时联勤保障效率。大数据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把战时地方保障潜力实时、精确、定向、快速地转化为军事联勤保障实力,还能把战场“缺什么”与市场“有什么”、军队“需要什么”与地方“能做什么”及时对表。如联勤保障领域的民用运输装备数据,大数据管理制度可对其分析后提出“民改军”的具体建议;通过实时交通数据,大数据管理制度可研究生成最优的投送路线;通过市场价格数据,大数据管理制度可快速筹集作战通用物资等,这些功用都是对战时联勤保障“军民融合”的关键支撑。
有利于战时联勤保障科学决策。大数据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实现了联勤保障数据资源的统一化、规范化、交互化、标准化,为联勤指挥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数据环境,也为引领联勤指挥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保证基础。战时,传统联勤保障决策分析一般基于因果关系,主要关注“为什么”。大数据管理制度保障下的联勤保障决策会基于需求,通过关联数据解决“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并擅长在大量混乱的数据中抓住关联分析手段。数据量越大、关联度越高,就越容易找出联勤保障科学决策的方法。
加快建立战时联勤保障大数据管理制度体系
战时联勤保障大数据管理制度体系,是对作战环境下联勤保障中“人、事、物”的科学规范,这些不同功能、不同类别的数据管理制度,相互配合补充,统一管理战时联勤保障数据的应用进程。
战时联勤保障数据需求标准化制度。标准化是联勤保障的重要基石。没有标准化,即使拼凑出了联勤保障体系,也无法产生精确高效的保障力。当前,各联勤信息系统采用的技术、体系结构各不相同,联勤数据的命名、标识、格式等也有较大差异,无法满足战时联勤保障对海量信息资源整合、交换、共享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建立战时联勤保障数据军事需求标准化制度,就是要规范战争期间联勤数据军事需求的层次结构,统一数据接口规范、联勤通信指挥协议和技术标准,使标准化数据流牵引物资流,为联勤数据在战时联勤保障中采集模式顺畅、数据实时准确、信息互通共享、保障精确无误等具体要求提供保证。
战时联勤保障数据归口采集制度。战前,我们要对作战部队的弹药、油料、物资、卫勤等数据进行精确采集,对联勤保障部队自身的编组、前运、后送、救治等保障能力进行实际检验并确定其参数,为“联勤制胜”提供预判基础。就我军而言,未来应针对战时联勤保障各类数据“采什么”“由谁采”“怎么采”等问题,明确各战区作战部队的任务区分,制定统一筹划、定人定责、分类培训、考核验收的制度规定,确保取得战时联勤各项保障内容上的第一手实时数据。
战时联勤保障数据质量监理制度。战时,如果采集到的联勤保障数据不准、质量不高,就难以确保保障效果评估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就可能在联勤保障的关键决策上造成误判。因此,需要建立战时联勤保障数据质量监理制度,尽可能让庞大的原始数据“不失真”,重要关联数据分析“不失准”。应专门成立对军队联勤保障大数据质量审查的第三方机构,履行以下职能:制定联勤保障数据质量验证标准、跟踪联勤保障数据采集过程、确定联勤保障数据质量评价结论、提出联勤保障数据失真处罚建议等。并视情安排数据会审,按照成熟一个建制、汇总一个建制、审核一个建制的方式推进战时联勤保障数据质量审查评定工作。
战时联勤保障数据决策评价制度。过去,战场后勤指挥强调指挥员的经验,但有限经验在无限大数据的战场中如同抽样调查,取样相对总量所占比例越少,准确性就越差。未来信息化战争,精准把控数据关联度的作用将远远大于依赖指挥员经验的作用。但也不能据此否定人的决策,战时联勤保障重要决策的产生途径恰恰需要由人的主观判断向人和数据的综合判断转型。因此,应突出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确定联勤保障决策的流程和方法,让基于数据和基于经验的联勤保障决策进行有机融合,相互印证。
战时联勤保障数据安全防范制度。未来,即使是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联勤保障数据系统,也不再是网络战中绝对安全的“禁地”,数据攻防已拓展到陆、海、空、天、电等多维空间。战时,如何形成己方联勤保障数据的“金钟罩”?建立安全防范制度是一条必由之路。联勤保障大数据的安全防范,应从制度层面构建以数据防护策略为核心、先进技术为基础、法规标准为支撑、人才队伍为关键、安全管理为保证的联勤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如大力培养作战数据管理人才,强化联勤保障数据从产生、加工到安全访问的全流程控制,建立等级防护标准和联勤保障数据监控机制,完善身份认证、授权、访问控制等安全保密措施,这些对于战时联勤保障数据安全管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徐靖宇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