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11:02:26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

赚快钱模式走不通 区域银行逐渐回归本源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24 11:47    点击量:341    

  区域性银行的根基在于地方经济、在于当地百姓,服务当地中小微企业、紧扣地方经济脉搏本应是立命之本,然而,出于规模扩张的战略诉求,近年来一些城商行等区域性银行加大了同业、非标等业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本业发展的轨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


  事实上,这两年金融强监管升级,一些区域性银行过去依赖“赚快钱”的激进模式已经走不通了。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回归本源”的再次强调,意味着未来区域银行应更加重视传统信贷业务,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聚焦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业务,本应是城商行、农商行等区域性银行的定位所在。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这样的“定位”渐渐变了味儿。


  “为了实现资产规模扩张和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一些城商行、农商行近年来加大了表外业务、同业业务的发展,金融投资规模甚至超过贷款占比。这不仅偏离了自身定位,同时还滋生了金融风险。”一家城商行有关负责人直言不讳。


  所谓“回归本源”,即专注主业,更好地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城商行成立的重要目的,便是解决区域内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与中小企业一同成长,最终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从金融结构体系优化的角度来讲,小银行要发挥“小”的作用,要有差异化的定位。


  区域性银行逐渐回归本源的思路,与近年来倡导金融业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总体战略是一致的。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2017年起监管部门加大力度推动“金融去杠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随着“三三四”和资管新规等一系列监管整治和政策的出台,银行的同业业务和投资业务规模与占比开始下降,贷款占比逐渐上升。


  与此同时,2018年以来,央行等部门也相继通过降准等政策,鼓励银行给民营企业增加投放信贷,进一步引导资金“灌溉”中小微民营企业。


  如何回归本源?在采访中,一些城商行、农商行的负责人认为,并不意味着“一刀切”地否认其他业务,而是重点强调其对实体经济部分的支持。


  “接下来,我们肯定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业务的贷款投放力度,但需要多方共同解决企业背后的征信、担保等难题,以及银行的风险缓释问题。”某城商行行长对记者说。


  他补充说:“更好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府的减费让利很重要。建立利率补偿机制,可解决风险缓释问题,才能让中小银行卸下包袱。现在的政策、法律正在往这方面不断优化,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是因为区域性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的重要性。“过去少数城商行比较激进偏离了主业,大多数区域性银行还是比较传统的,相信未来将更好地逐渐回归本源。”(黄紫豪 张艳芬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