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创作激情不减 张和平:市场打磨出的文化官员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24 07:37 点击量:566 大
中
小
张和平
本报记者 牛春梅
歌曲《糊涂的爱》《不见不散》《想说爱你不容易》,电视连续剧《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甲方乙方》《红色恋人》;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联欢晚会,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这些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作品和重大活动,彼此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其实在它们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张和平。
张和平今年72岁,但他的职业生涯几乎与改革开放完全同步,算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
天天都在“激情燃烧”的总编辑
从1979年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回到北京市文化局到今年退休,张和平曾经先后担任过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总编辑、北京紫禁城影业总经理、北京市文化局局长、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北京文联主席等众多职位,但在这其中,他非常珍视的一个身份就是工作了10年的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总编辑,可以说,就是从这里开启了他职业生涯中不一样的成就。
1985年,还在北京群众艺术馆工作的张和平看到文化局有一套先进的摄录设备,因为之前有过拍摄电视剧的经历,他就跟领导提出来,能不能办一个音像出版社?领导很支持他的想法,于是全国第一个由文化厅局开办的音像出版社——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成立了。
出版社成立之初,靠着反应快和特色经营占领市场,“几乎天天都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张和平说,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什么著作权、版权的概念,音像出版社很重要的一部分利润来自“扒带子”,同行之间的竞争往往就是看谁扒得快,“央视春晚播了什么歌曲比较火,大年初一我们就进棚录制,十几天时间就能推出磁带。”
电视剧主题曲是那时音像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产品。电视剧《渴望》火了,全国的音像出版社发行的主题歌录音带《好人一生平安》就卖了一千多万盒,光利润就是一千多万元。张和平从中看到了商机,干脆制作电视剧然后推出歌曲再靠卖磁带挣钱,于是先后制作了《爱你没商量》《过把瘾》《宰相刘罗锅》《东边日出西边雨》等热播电视剧。《过把瘾》一天一集,播出到第三集的时候就非常火了,张和平赶紧让主演江珊和王志文进棚录音,制作了专辑《再过把瘾》,十几天后就上市了。现在看来这种操作有点奇怪,但实际上当时制作电视剧很便宜,41集的《爱你没商量》才花了180多万元,最后电视剧播出加录音带收入达到600多万元。8集的《过把瘾》制作费才40万元,而录音带的收入就有五六十万元。“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些为了卖录音带而生的电视剧,都成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上的经典。
十年的音像出版社经历,让张和平有了一般官员没有的敏锐市场触觉,为他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开启内地“贺岁片”先河的总经理
大家都很熟知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原本是一部8集电视剧,编剧王兴东想用这部电视剧做“敲门砖”,把自己从长影调回家乡大连。因为大连电视台对这个故事有些没底,他只能转头去找当时正担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的张和平商量。
那时,张和平刚向上级领导提出,成立一个属于北京市自己的制片机构,以便在电影领域能有更大的作为。看到这个本子时,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好题材,于是决定先借厂标拍摄。说干就干,1996年9月底看到剧本,10月就开始筹备立项拍摄,春节前就拍摄完成。过年前,电影局审查完这部影片后,相关负责人就表示,这是送给过年的最好礼物。1997年3月,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34周年纪念日,这部影片就上映了。1997年6月份成立的北京紫禁城影业以这部影片完成了精彩的亮相。
北京紫禁城影业的成立在当年也是一个大事件。因为电影管理制度改革,电影产业划归广电局,文化局不能设立电影制片机构。紫禁城影业就由北京市文化局和北京市广电局跨系统联合成立,广电局占51%的股份,派出董事长;文化局占49%的股份,派出总经理。这种以资本为纽带强强联合成立电影制片企业的做法,当时在国内也是独一份。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这句来自电影《甲方乙方》的经典台词,大概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对张和平而言,这句话也是他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一个注脚。
当时国内并没有“贺岁片”的概念,《甲方乙方》上映时正值年底,想着可以算是为新年、春节庆贺,张和平就提出“贺岁片”的概念,“国内首部贺岁片”横空出世,为推广发行影片营造了更多的话题。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偶然的提法竟开启了一扇大门,成为中国电影迅速发展的一个推动力。《甲方乙方》票房3600万元,在今天看来实在不值一提,但在二十多年前却为低迷已久的电影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甲方乙方》之后是《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红色恋人》……紫禁城影业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当时国内电影市场上的实力派。
永远不忘“抓作品”的局长和院长
从音像出版社到紫禁城影业,凭着对市场的把握创造了北京市文化领域一个又一个亮眼的成绩,1998年底,张和平被任命为北京市文化局局长。
张和平上任后抓的第一个作品就是连台本京剧《宰相刘罗锅》,连续三年,每年两本,依然沿用贺岁档的概念,每年春节期间推出。这与他当年在音像出版社制作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不无关系。这个戏不仅在舞台上再现了“连台本戏”这样一个几乎要被遗忘的京剧体裁,而且还创新地邀请了话剧导演林兆华来执导。这部既传统又不传统的京剧作品,创新的舞台形式,原汁原味的唱腔,不仅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大奖,还在非常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中提振了不少京剧人的信心。“抓作品”也成为他在文化局任职期间,一以贯之的工作方法。
2003年开始在北京市政协任职的张和平,在2007年又被派往北京人艺任院长。学话剧表演出身的他,曾经把进入北京人艺当演员作为最高理想,“到人艺当院长那是想都不敢想的,所以当组织上提出这个建议时,虽然家人都不同意,别人也觉得我不必如此,可我却说不出一个‘不’字。”张和平回忆说。
在人艺期间,“抓作品”依然是他最重要的工作方法。还未正式上任,他就抓住作家刘恒为人艺写戏。他在就职发言中表示:“唯有出戏,人艺才有戏。”刘恒的作品《窝头会馆》,聚集来何冰、宋丹丹、徐帆、杨立新、濮存昕的五星阵容,为北京人艺在新的时代创造了新的经典。随后,他又邀请莫言为人艺创作了《我不是荆轲》,请老艺术家们出山“搭建”《甲子园》,邀陈道明何冰共同演绎《喜剧的忧伤》……一部部至今演出仍然一票难求的作品,拉近了张和平和人艺艺术家们的心。2014年,当他离开北京人艺时,大家都依依不舍,有人录下了他的告别感言,回家反复地听,每一次都泪湿衣襟。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则是“过了多少年之后,当人们再说起我时,能说这人还行,我觉得就已经不错了。”
关于过去的成绩张和平不愿多谈,“我能够获得这些成绩,因为我是党培养的文化干部,是组织给了我施展能力的平台和机会。”他更愿意说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有心人会发现,许多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歌曲,像《糊涂的爱》《过把瘾》《想说爱你不容易》《天地之间有杆秤》《故事就是故事》《追寻》等,几十首歌曲的词作者其实是“张和平”,“一个人可以死亡,但作品却可以永远留下来,无论我怎样,这些歌曲能留下来,我就知足了。”
今年6月,张和平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但是,他依然在忙碌着。在他办公室的一角,摞着已经看过的一人多高的剧本,他手头参与策划制作的不仅有国家重点大型活动,还有歌剧、电视剧、电影、话剧等,“一个大公司同时做的项目大概也没有这么多,不过我不觉得累,还挺兴奋,觉得挺好玩儿的。”他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