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01:32:27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全球华人

中国留学生学成回国:爱国是海归创业的不变底色 学有所用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28 10:50    点击量:410    

中国侨网图为与会人员合影
图为与会人员合影

  原标题: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三百多万留学人员学成回国——

  爱国是海归创业的不变底色

  近日,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在南河沿大街111号的欧美同学会,1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留学人员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拳拳爱国心、畅谈铮铮报国志。

图为王胜地在座谈会现场发言。 孙亚慧摄
图为王胜地在座谈会现场发言。   孙亚慧摄

  学有所用

  奋力创新创业

  2015年创立“爸爸的选择”的王胜地,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座谈会上,他作为青年海归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验和感悟。他创办的是一家专注于母婴全产业链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日化公司,创业3年以来,“爸爸的选择”已经建立起一支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成熟团队。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王胜地及其团队也不忘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如建设乡村图书馆、帮助残障人士择业就业。“有些残障人士虽然有肢体残疾,但是做一些电商客服类的工作并没有问题,效果很好。在其他电商公司中也可以推广这种做法。”王胜地说。

  在甘肃,在宁夏,王胜地及其团队参与了当地的扶贫工作。王胜地谈到,扶贫过程很艰辛,有时去基层调研,路面行进都很困难,但既然接下了任务,就必须一丝不苟地坚持完成。“扶贫工作,道路艰难而漫长”,王胜地说道,“作为一支年轻的创业团队,我们必须克服这些困难,长久地做下去。”

  接下来,王胜地及其团队还会深耕“教育扶贫”,计划成立基金会帮助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免去后顾之忧。

  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梦秋也谈到了所在分会的会员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努力。“扶贫先扶教,扶贫先兴教”,留苏分会副秘书长陈海燕向甘肃、宁夏的3个县捐赠了总价值达300万元人民币的教育产品和设备。同时,帮扶当地的特色农业深加工产业,利用京津冀地区的广大市场来推销他们的产品,为精准扶贫助力。

  现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欧美同学会会长的闫傲霜,1995年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回国。她表示,留学期间不只收获了学业上的精进和发展,更重要的是,积攒了一份浓浓的爱国情和报国志。

  当年学成回国时,正值国家“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能把自己在海外所学贡献到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使闫傲霜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己作为海归所担负的使命。至今她还清晰地记得,回国当年,她就来到北京南河沿大街的这个院子,注册成为欧美同学会的会员,拿着排名靠前的会员证,心中充满了“大干一场”的热情。

  “为什么会有欧美同学会?因为要把个人的‘报国志’转化成集体的‘报国情’?发挥组织平台的作用,1+1>2,实现的效果会超出单个人的力量,水平更高、范围更大。使我们个人的‘报国梦’真正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闫傲霜说。

  凝心聚力

  与祖国“同频共振”

  1913年,正值中华民族危难之时,留美学者顾维钧提议,把国内有过留学经历的学生联系在一起,团结社会进步力量,共谋国家之大事。在顾维钧、梁敦彦、詹天佑、蔡元培等人的共同发起和赞助下,欧美同学会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了105个春秋。创建伊始,“爱国情怀”就深深刻入了这个留学人员组织的基因。

  “现在,每年中国有60多万学生出国留学,也会有50多万人带着所学本领回到祖国。”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介绍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留学人员数量和归国人员数量都达到了世界之最,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才大循环。”

  “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这股庞大的留学归国人员力量,已成为当代创新创业洪流中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海归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同频共振、阔步前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归国人员总数已达313.2万人,其中 231万人是近5年学成回国的,占留学归国人员总数的70%以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陈竺指出,近年来,高层次人才呈明显回流趋势,与国家的发展契合度不断提升。一批心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留学人员,响应号召,无怨无悔地参与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来,在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潜心人才培养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欧美同学会,正在努力建成留学报国的人才库、建言献策的智囊团,成为开展民间外交的生力军。在人才库建设方面,欧美同学会持续开展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人才落地、技术对接、项目落地工作。陈竺谈到,欧美同学会着力做好留学人才工作,以丰厚的人才资源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加大建言献策的力度,以密集的智力优势打造留学人员新型智库,努力发挥资政建言的作用,为政府提供有价值、有作用的决策参考。中央驻港联络办副主任谭铁牛在座谈会上也表达了自己的希冀,他希望欧美同学会能拓展到香港,开展新的工作,实现更大发展。

  连通中外

  构建“交流之桥”

  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王丕君介绍说,仅2017年,在与河南省委省政府联合举办的欧美同学会年会上,就形成协议项目441亿,落地338亿,落地比达到78%,创历年地方项目对接之最。同时,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从帮助黔西南一州一县,扩大到甘肃、宁夏三省、三县、四个乡镇的扶贫。

  现在,欧美同学会已在全国建立了42个地方组织,个人会员突破22万,联系着海内外近600万留学人员,与主要留学国家的100多个海外留学人员团体建立起广泛联系,正在成为连接广大留学人员的桥梁纽带。

  欧美同学会东南亚和南亚分会秘书长王金宝介绍说,2014年,东南亚分会通过成功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会,为海归提供了交流平台。2017年,同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举办了“公共管理人才发展研讨会”,以“推进创新合作、加强人才交流”为主题,服务“一带一路”建设。2018年,又成功举办了东南亚和南亚区域“一带一路”建设论坛。

  “从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介绍外国企业来到中国,再到参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留学人员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王辉耀说。如今的中国,为留学人员归国大展拳脚创造了广阔的天地,各地的多种留学机构也发展迅速,形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留学信息服务网。

  今后5年,欧美同学会将与各地政府共同创建“海归小镇”,打造海归科技品牌,将海归的力量“聚点成面”。上海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吴玉华介绍了正在规划设计中的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海归科技园区”和“海归区域一体化小城”。这将为中国区域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做出属于海归的独特贡献。

  吴玉华介绍说,“海归小镇”主要功能是引进前沿技术,通过“苗圃选优”、孵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为留学人员创造良好的创业条件。“海归科技园区”则以引进资本技术和优秀人才为主,力求对当地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率。升级和扩大后的海归科技园区“变身”为“海归区域一体化小城”,将人才力量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运营,充分发挥留学人员科研能力强、海外联系广的优势。(本报记者 孙亚慧)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