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03:50:01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全球华人

近期出国不关注这些新的动态,入境时可能要惹来大麻烦
文章来源:中国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22 13:17    点击量:255    

  中国侨网8月22日电 题:近期出国不关注这些新动态,入境时可能要惹大麻烦

  无论是出国留学、商务洽谈,还是探亲访友、旅游观光,顺利入境都是计划得以落实的基本前提;入境时受阻,严重的可能影响整个行程。

  近期,一些国家的入境政策发生变化,引起广泛关注;也有国家对以往政策加强执行,令不少习惯不良的入境者“中招”。

  赶快随小侨一起看看,这些最新变化和典型案例,是否就与你息息相关?

  入境美国被问老师姓名?中国留学生感慨审查趋严

  开学季临近,各留学国家的主要机场也正迎来越来越多的返校学生。

  不过,在美国洛杉矶机场,不少中国留学生发现,一个暑假回来,再次入境美国时竟然有点“不一样”:相比过去,过关等候时间更长,面谈环节更加严格。

  几天前,就读于南加州大学的小张抵达洛杉矶国际机场,入境时除了被问及就读学校、所学专业等例行问题外,竟然还被问到最喜欢的课程及授课老师名字,以及新学期的时间表。

  搭乘同一航班的数位旅客也被拦下做第二轮检查。不少人显然从未有过此种经历,回答询问时颇为紧张。在小张看来,整体而言,当天大多数人入境花费的时间,普遍比以往更久。

  就读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持有美国绿卡的小李同样遭遇盘查。在回答了诸如“具体哪天返回中国”“待了多久”等常规问题后,被边检人员得知回国是为了陪伴女友,小李又不得不面对有关女友的连环提问。

  他认为,边检这次的询问堪称事无巨细,幸好他逐一冷静回应,否则可能就要被请进小黑屋。“在美国留学多年,每次进出都比较顺利,唯独这次格外严格。”

  最近几月以来,关于美国入境审查趋严的情况,几乎每隔几天就有新报道。

  总体看来,这一趋势不可避免,且只会更加严苛。

  为避免入境受阻,小侨建议,一方面,入境前有必要做更充足的准备,既包括了解违禁品常识、想好例行问题的妥善回答等,也包括更充分的 “心理建设”,如将小黑屋等以往并不常见的情形考虑在内,以免真正遇到时因意外而手足无措、答非所问,给自己招引更大麻烦。

  另一方面,在规划行程安排时,也应留出更多时间,避免因入境延误影响后续计划。

  加拿大入境添新规 生物识别成必须

  对于中国旅客来说,从今年12月31日开始,想要顺利入境加拿大,又多了生物识别这一必检项目。

  具体说来,在申请加拿大各类签证时,申请人需要提供指纹及照片这两种个人生物识别数据,而在入境环节,须先在大型机场的自助检查亭验证指纹、确认照片,然后在亭内的屏幕上申报,方可进入后续流程。

  请注意,上述操作相当重要。如有意逃避检查,则可能被视为冒用签证的“问题人士”,除严格盘问外还将面临其他处罚。

  另据了解,凡年龄在14至79岁之间者,都需要提供生物识别数据,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除外。

  今年7月31日,这一规定已对来自欧洲、中东和非洲的申请人生效,而亚太地区及美洲的申请人,则将于12月31日开始执行这一操作。

  从已施行国家的实例看来,提供生物识别数据的过程并不复杂,通常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

  不过,申请人须支付相应费用,个人为85加元,以家庭为单位共同申请则需要170加元。

  在小侨看来,相比于这些投入,生物识别所带来的好处无疑更加可观:在恐怖袭击、恶性犯罪事件频发的当下,多一些安全手段,将已知罪犯,以及妄图借伪造、窃取他人身份入境的不法之徒拦阻在国境之外,在此居住、工作、学习时就能多一份心安。

  怀疑“滥用”商务签证 中国男子先关监狱后遣返

  持有商务签证,就意味着可以在目的国从事所有与商业有关的行为?对于这个问题,不少人只能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

  来自上海的张先生就是如此。今年3月,他从上海到美国底特律的公司总部出差,因为不是长期工作,所以只申请了商务签证;入境时被官员问及来美目的,他回答是培训,顺利入境。

  居留期满前,张先生回到上海,没留下任何不良记录。一个月后,他再次前往底特律,没想到这一次却惹上大麻烦。

  边检人员认为,张先生频繁入境美国,不像培训,反而更像来工作。在小黑屋进一步盘问时,张先生坚决否认,还拿出邀请函等文件,但都没得到对方的认可。

  无奈之下,张先生找来美国公司负责接待的白人助理,本想让他帮忙作证,谁知对方却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告诉官员:他(张先生)就是来工作的。

  至此已毫无扭转余地。张先生先在监狱过了一晚,次日被送上飞机遣返回国。

  且不论真相究竟如何、张先生是否被“冤枉”,签证滥用现象一直以来广泛存在。

  持商务/旅行签证来美工作,凭十年签证长期居住……有人明知故犯,想借其他签证实现不法意图;有人嫌申请对应签证门槛较高,转而用容易申请的签证“走捷径”;有人单纯是常识匮乏,不了解签证类别规定的行为界限。

  无论归属哪类,小侨都建议大家尽快予以重视。有迹象显示,包括美国在内,不少西方国家正再度加强对签证滥用现象的审查,并给予相应处罚,轻则撤销签证、遣返回国,重则数年禁入甚至终身禁入。

  一个投机取巧的行为,换来如此严重后果,是否值得?相信大家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付强)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