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情暖孤残老幼 追记湖北公安县麻豪口镇福利院原院长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17 07:37 点击量:269 大
中
小
23年情暖孤残老幼
——追记湖北省公安县麻豪口镇福利院原院长刘德芬
家是一种归宿,是心灵停泊的港湾,可以给人温暖的感觉,有爱的地方才叫家。她的“家”,上有偏瘫的老人,下有残疾的孤儿,在那个特殊的“家”里,她是那抱团取暖的火,生火做饭的当家人——她就是湖北省公安县麻豪口镇福利院原院长刘德芬(见图,左,资料照片)。
23年的坚守,她把这个“家”经营得有模有样,让孤寡老人衣食无忧,让孤残儿童幸福成长。她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胸怀,把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奉献给了福利院。
“最美公安人”“感动荆州人物”“荆州市十大母亲”“湖北省十大敬老楷模”“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刘德芬去世后,荣誉证书装满一个蛇皮袋。据粗略统计,23年来,福利院送走了65位老人,收养了45名孤儿和弃婴。每位老人辞世,刘德芬都以孝女身份,披麻戴孝,彻夜守灵。每年,刘德芬都要给孩子们准备生日宴、压岁钱。她是院长,更是服务员,常年为老人洗头洗澡洗脚,为孤儿寻医问药,端屎端尿。
“只要我还有口气,就会保证大家的安全”
至今,78岁的薛银珍老人清楚地记得:1998年8月6日,那是分洪大转移的日子。一听到要分洪,大伙都慌了神,刘德芬望着一院孤残老小,噙着泪说:“只要我还有口气,就会保证大家的安全!”十万火急时刻,汽车、农用车都到抗灾一线去了,刘德芬就用一辆旧板车,一车一车地拖着孤残老幼,运送到8公里外的安全区。直到第二天早晨,刘德芬才把一院老小全部安全转移。看到忙碌一夜的刘德芬双脚打满血泡,鲜血浸透袜子,院里的老人们心痛地说:“丫头,你歇会吧。”她微笑着摆摆手……
1991年初,时年40岁的公安县裕公乡赵家村妇女主任刘德芬,服从组织安排到沙场福利院担任院长。
当年的福利院,除了老幼病残的院民,就是几间破旧的房子。
刘德芬看到“家”里人那祈求的目光,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为了“家”里人吃饱穿暖,她撸起袖子,换上粗衣,下地锄草、喂猪养鸭;为了改善居“家”环境,她与院民一起改建教室、上房盖瓦、添置家具,硬是把一个破破的农村福利院建成“明星院”。
2007年,沙场福利院与麻豪口福利院合并,组织决定由她担任合并后的院长。
“福利院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上有老下有小。部分老人性格怪僻,不适应福利院的管理。”现接替刘德芬担任院长的常新,原本就是福利院老员工。常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08年,74岁的老人邹银享喜欢开小灶,房间里乱糟糟的,一次,刘德芬小心翼翼地说:“邹爹,我来帮您收拾一下吧,干净,才像个家的样儿,您住着也舒服啊!”邹爹发起了脾气:“我这么多年,都是这样过的。”刘德芬走过去,扶着邹爹说:“您小心,别摔着。您没儿没女,我就是您的女儿,为您尽点孝心。”邹爹一听更加激动了:“如果我有儿女,还会到这吗?”刘德芬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扑通跪在了邹爹面前。“邹爹,您不认我这个女儿,我就不起来了……”看到院长给自己下跪,邹爹蒙住了,心中的坚冰慢慢融化了……
麻豪口福利院虽然没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却有着舒适的生活环境。
“我现在就是你的妈妈,你有家了……”
她把大孝给了每一位孤寡老人,生前给他们端茶递水、死后为他们披麻戴孝。她把大爱给了每一个亟待抚育的孤儿,她含辛茹苦地拉扯孩子们长大,她呕心沥血地培养孩子们成长。
“2014年87岁去世的魏妈,和刘德芬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母女情’。” 常新介绍说,魏妈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做了5次母亲却没能养活一个孩子,连抱养的儿子最后也离开了她。老伴去世的时候,魏妈已经60多岁。
2011年腊月,魏妈来到麻豪口福利院时,人瘦得脱了形,还拖着一条断腿……刘德芬拉着魏妈的手说:“我也是个从小没妈的孩子,您就收下我当干女儿吧……”
那一夜,魏妈几乎没合眼。第二天天不亮,刘德芬就把一碗热腾腾的荷包蛋端到了魏妈床前,从此,魏妈便有了一个女儿、有了一个家。
两年多的时间里,刘德芬不仅治好了魏妈的残腿,给她添置了衣物,还隔三差五地帮魏妈洗头洗澡……在魏妈看来,遇到刘德芬,晚年的幸福该是持久的。
直到2013年6月11日,刘德芬住院前到福利院跟老人们告别,魏妈拉着刘德芬硬是不松手:“丫头,你这是去哪儿?有什么事儿可千万别瞒我。” “丫头,快告诉我,你要去多久?”魏妈急切地问着。
可是刘德芬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送别的时候,魏妈哭得肝肠寸断:“丫头啊,别看我吃不愁穿不愁,可我天天都提心吊胆,我怕你累,怕你病,怕你迟早会扛不住啊!”
如今,已在上海找到新家的中华,在养父母的精心呵护下,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然而,每每回忆起人生经历,想及刘妈妈对自己的关怀备至,中华总是感慨万千:2005年4月21日,中华出生仅两天就被父母遗弃,甚至没来得及洗去身上的污垢。看着这个脐带沾满鲜血,体重才两斤多,唇腭裂严重到连哭都不会哭的女婴,刘德芬心疼极了,她迅速把孩子送到医院检查,得知因胃肠道发育不全,中华不会进食,医生告诉她这个孩子根本养不活……
“无论多么孱弱的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刘德芬每天都要给中华滴食糖水、牛奶几十次,一边滴一边轻轻地抚摸她的面颊、胸腹,还把脸贴在中华的耳边悄悄地跟她说话:“孩子,不管你是谁家的孩子,我现在就是你的妈妈,你有家了,你一定活过来哟……”
渐渐地,中华能睁眼了,能吞咽了,每天的进食量从最初的1滴、2滴增加到10毫升20毫升。满月的时候,中华的脸上出现了少见的婴儿红,体重长到了3斤多,眼瞅着那个瘦弱的孩子奇迹般地存活,刘德芬别提有多高兴了……
中华活过来了,但唇腭裂依然是孩子命运中一道嶙峋的坎。她5岁那年,刘德芬从国家给予残疾孩子医疗救助的“明天工程”中,争取到了一笔手术费。
唇腭裂修复需要做3次大手术,第一次从住院到出院共用了13天。术后的中华好哭,一哭就要刘德芬抱。为了不让中华哭裂伤口,刘德芬便整天把中华抱在怀里不停地给她讲故事、唱歌……好不容易等到中华睡着了,刘德芬又要打饭洗衣交费拿药……不眠的13天,刘德芬的体重减了11斤!
“他们来到福利院,我就要善待他们”
23年,为福利事业操碎了心的她终于可以歇歇了;23年,没有回过几趟家的她终于回家了……
如果不是这场突来的病灾,如果不是母亲匆匆地离去,也许,儿女们至今也难以深切地理解母亲和她这辈子的选择。
在儿子张军的记忆中,过年总是一件让他们有着复杂情感的事。记得有一年春节,刘德芬第一次将唇腭裂女婴中华和无臂女婴三华带回家,这两个孩子一进门,吓得孙子大哭起来,原本喜气欢乐的春节气氛变得些许沉闷。丈夫说过年就应该一家人团聚,要讲点禁忌。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刘德芬较起真儿,初一凌晨便赌气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福利院。
刘德芬说:“人在一起是要有缘分的,夫妻是缘分,母子是缘分,兄弟姐妹是缘分,我和福利院的老小也是缘分。他们来到福利院,我就要善待他们。”是啊,在刘德芬心里,家与院,亲人与院民,不分你我,水乳交融。小家与大家,都是一个家。
天不假年,人生无常。为福利院老小苦心操劳的刘德芬终于心力交瘁,一病不起,后被确诊为肺癌晚期。2013年10月8日,刘德芬还是走了……
刘德芬在去世前一个月,把女儿张洁叫到床前,“逼”着女儿接下自己的班。她心中装着太多福利院的蓝图,今年的,明年的,近期的,远期的。女儿看着消瘦得没了人形的母亲,流着泪听着……
张洁原本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母亲央求自己去照管福利院,原以为只是代几天班,不承想却是母亲最终的安排!
直到今天,张洁的耳边依然回荡着母亲的再三叮嘱:“娃呀,你要是把我福利院的这面红旗弄倒了,没把院里老小照顾好,你就是罪人。不管你累也好,苦也罢,一定要记住,那些老人就是你的爹妈,那些孩子就是你的儿女……”张洁的心中始终牢记着她在妈妈临终前的承诺:“您放心,我会像您一样照顾好他们的。”
刘德芬走了,魏妈在哭,袁婆在哭,福利院的老老小小都在哭;她这一走,好多人老年丧子;她这一走,好多人幼年丧母;她这一走,好多人内心没了依靠。
刘德芬“德耀荆楚,芬芳人间”。23年的坚守让麻豪口镇农村福利院,成为上百位孤寡老人安享晚年的“家”。以她的故事为原型创编的歌剧《有爱才有家》,登上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舞台,并获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滚动扶持剧目。
5年来,公安县年年加强对农村福利院建设投入,全县建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庭院式农村福利院16所。全县各级在学习宣传刘德芬先进事迹过程中,又涌现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刘秀兰等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在民政系统评选“刘德芬式先进个人”,全县基层民政工作者“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明确。
潘 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