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04:41:23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全球华人

中国“慰安妇”老人的守护者:为让日本道歉拼命的努力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15 12:09    点击量:186    

  中国“慰安妇”老人背后的守护者:为让日本道歉 他们拼命努力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邢晓婧】编者按: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在这一天,揭露日军侵华战争期间实施“慰安妇”暴行的影片《大寒》重新上映。中国“慰安妇”老人再次走进大众视野,每每提及她们的经历,外界无不一片哀痛之声。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些人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守护在这些老人身边。“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张双兵、中国战争受害者“慰安妇”诉讼律师团团长大森典子、诉讼团的中国律师康健以及“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第一人”苏智良,分别来自山西、东京、北京和上海的他们在机缘巧合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相遇,共同开始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帮助受害老人状告日本政府,直至今天。近日,《环球时报》记者采访这四位中国“慰安妇”老人背后的守护者,听他们讲述这2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

  张双兵:活着一天,就抗争一天

  《环球时报》记者7月31日在四川建川博物馆的工农兵旅馆里见到张双兵时,正值电影《大寒》宣传期间,舟车劳顿的他趁着活动间隙窝在招待所的床上稍作休息,看见记者立马起身招待,头发凌乱,打着呵欠,一脸疲惫。


  张双兵被称为“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过去36年间,他找到约300名疑似“慰安妇”老人;130余人亲口承认并详细忆述日军的犯罪经过;127人的故事成为电影《大寒》的创作素材。他还带领16位“慰安妇”老人分三批进行历时16年的实名诉讼,要求日本政府公开谢罪并赔偿。

  2004年6月,张双兵带领中国“慰安妇”老人在日本国会举行索赔会议。

  1937年12月至1945年8月,侵华日军109师团135联队侵占山西盂县期间,在70多个据点设立“慰安所”“慰安窑”“慰安屋”,强征1000多名“慰安妇”,对她们实施极为残暴的蹂躏和摧残,导致绝大多数受害者死于日军残害。

  张双兵是盂县西潘乡羊泉村小学老师。1982年秋,他在一次学生家访途中碰到“跪在地上割麦子”的老人侯冬娥,意外得知她在“慰安所”的屈辱经历以及伴随一生的身心创伤。这让张双兵感到无比震惊和气愤,从此开始寻找中国的“慰安妇”老人。

  一听说哪里有疑似“慰安妇”老人,张双兵就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挨家挨户地打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那时候,张双兵每个月工资五六十元,除去日常生活开销,一多半都用来调查了,家里人对此很有意见。张双兵老母亲生前常常揶揄他说:“那些‘慰安妇’老人才是你的妈妈呢。”

  不过,在“名声大于天”的农村,让一位女性承认以前当过“慰安妇”比登天还难,调查工作迟迟没有进展。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张双兵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日本向战时中国劳工赔偿的报道,这让他兴奋不已,心想:为老人们申冤诉苦的时机到了。经过十几年的“穷追猛打”,老人们慢慢对张双兵敞开心扉,家属们听说有赔偿态度也缓和很多,张双兵的工作终于得以展开。

  然而2007年4月27日,日本最高法院宣布终审判决败诉。道歉没了,赔偿泡汤,一些老人的家属迁怒于张双兵。张双兵为此受尽各种委屈,遭到过暴力行为,也曾在大年三十接到法院传票,要求赔偿名誉损失费……“唉!”张双兵长叹一口气。采访时遇到不好表达的地方,他就会叹气。那一声声的长叹中,听上去蕴含了千万个故事。

  记者采访当天,是《大寒》中第127位“慰安妇”曹黑毛老人的头七。张双兵抹着眼泪对记者说:“我彻底没妈妈了。”更让他痛苦的是,他“食言”了。张双兵说,很多“慰安妇”老人在日军暴行下丧失了生育能力,晚年生活十分凄惨。他曾经承诺过,一定要让日本政府站出来道歉,并给她们经济赔偿。

  “有时候会不会有点儿无奈?”《环球时报》记者问道。“唉,我是无奈得很,不是有点儿!”张双兵眼中含泪说:“我今年65岁了,有心脏病,身体不好,经常感觉力不从心。可我还是放不下这件事,这辈子都陷进去了。有生之年我一定要给老人们讨回公道,活着一天,就抗争一天!”

  大森典子:为了让日本道歉,我在拼命努力

  说到中国“慰安妇”老人的守护者,不能不提到大森典子。她是中国战争受害者“慰安妇”诉讼律师团团长、东京町田法律事务所律师。

  大森典子来自一个法官家庭,自幼立志成为一名律师。1968年她拿到律师执照时,日本女律师的人数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优秀的大森此前曾在日本最负盛名的东京中央法律事务所工作。这家事务所擅长处理复杂案件,尤其是与宪法相关的。

  1994年,大森典子决定帮助中国“慰安妇”受害者向日本政府提起诉讼,由此加入日本律师调查团。同年10月,大森典子来到山西实地采访“慰安妇”。当年这种行为得不到理解和支持,他们不得不在地下室、仓库等隐蔽的地方辗转。

  彼时日本律师团的人数不少,鼎盛时期超过百人。不过,不少人想着“和这些事扯上关系搞不好能出名”。大森的初衷则单纯许多,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就是觉得必须要为这些事、这些人做些什么。”后来,那些“蹭热度”的人慢慢都淡出了,大森成为为数不多的坚守者。

  大森典子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日本接受正常教育的年轻人,是没有机会了解日本侵华史的,我本人也是在准备诉讼的过程中,才知道日军做了如此惨绝人寰的事情。”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之前,大森刚出差回来。70多岁的她平时忙于婚姻诉讼、经济纠纷、继承问题等法律事务,赚来的钱全部贴补“慰安妇”问题调查诉讼。大森开玩笑说:“我真是个不赚钱的律师,不过我一点儿也不后悔。”

  大森典子说,24年来她从没有产生放弃的念头。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些“慰安妇”老人们实名站出来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在落后的村庄里。“她们愿意向我讲述过去耻辱的经历,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因此我要对她们负责,绝不可以半途而废。”大森典子说。

  尽管日军犯下的“慰安妇”罪行是历史事实,但真打起官司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大森说,诉讼虽然失败了,但是逼迫日本政府承认了这一犯罪事实是一个很大的成果。此外,中国“慰安妇”老人出庭指证,足以证明日军的暴行远不止于韩国、东南亚国家等地,中国人民也未曾幸免,这填补了法律诉讼上的一项空白。

  谈起未来,大森典子坚定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为了让日本政府道歉,我在拼命努力!希望她们看到我的努力,我会继续坚持下去,让更多日本人了解历史真相。”

  康健:不要以为受害者去世这些事就完了,没完!

  北京方元律师事务所主任康健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国“慰安妇”对日诉讼律师团成员。她23年间跑遍山西、海南、辽宁等省份,义务帮助日本律师调查中国“慰安妇”老人情况,并向日本政府提起诉讼。

  1995年9月,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康健作为中国女律师代表参会。在一场座谈会的尾声,日本女律师大森典子突然提出要向中国“慰安妇”诉讼案提供法律援助,但身为外国律师有些不便,于是向中国律师寻求帮助。当时会场上一片寂静,康健便主动请缨。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本以为就帮忙调查一次,没想到一干就是一辈子。”

  经日本律师团介绍,康健和张双兵开始书信联系。康健在第二封信中告诉张双兵:1996年3月,她要去山西实地调查“慰安妇”的情况。

  在山西盂县西潘乡羊泉村的“慰安妇”老人刘面换家,老人忆起当年的悲惨遭遇抱着康健号啕大哭:“我不干净啊!我这一辈子都不是人啊!”1943年,3名日本兵闯进刘家要带走16岁的刘面换,她誓死抵抗,被日军用枪托砸断左肩膀,强行拉到驻地监禁40多天,落下终身残疾。

  让康健痛心的还有侯巧莲老人。当年有人告诉日本兵她父亲和八路军有联系,父女二人因此被一起抓走。日本兵先将他们一顿拷打,然后把他父亲塞进土炕的炕洞里,在炕上强暴了年仅13岁的她。

  康健对记者说:“事发几十年后,一些老人都还认为是她们的错。在没有外人的房间里,她们是趴在我耳边说的这些遭遇。对她们而言,这都是见不得人的丑事。”

  家人把侯巧莲老人赎回来后她精神失常了,养了很久才恢复过来。大约在1998年,侯巧莲到日本出庭,回家时路过北京,康健便带她去天安门和故宫看了看,当时老人很高兴。几个月后,老人就过世了。“我现在说起这些事儿来还是后背发凉,身体哆嗦,真让人气愤啊!”康健告诉记者,“当时我就决定,不能转身离开,一定要帮她们到底!”

  康健前前后后去日本出庭50多次。今年65岁的她还在四处奔波,每年都给日本政府写敦促函,提醒他们正视历史。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到“慰安妇”的申遗工作。康健说:“民间组织的力量还是比较弱的,但我们必须持续发声。不要以为受害者去世了这些事就完了,没完!”

  苏智良:每个人都应该为“慰安妇”做点什么

  上海师范大学“慰安妇”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开始这项研究纯属巧合。1992年至1993年,苏智良正在东京大学做访问学者,有位日本学者听说他来自上海,问他:“日军第一个‘慰安所’就在上海,你知道吗?”

  “尽管我专门做过上海的历史研究,但关于‘慰安妇’这部分当时完全不了解。而这恰恰又是作为中国人有责任深入钻研的领域。”苏智良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1993年回国后,苏智良开始“慰安妇”的历史调查研究。他最初预计上海有4个“慰安所”,可后来得到确认的竟超过180个。苏智良说:“在战争状态下,能够记录下来的只是冰山一角,实际数字恐怕多得多。日军自上而下推行‘慰安妇’制度,还有很多受害者被抓到没挂牌子的‘慰安所’,或者据点、炮楼等地。”据苏智良介绍,我国在世的“慰安妇”老人原来有14人,随着曹黑毛老人今年7月离世,还剩下13人。不过前不久,湖南一对90多岁的彭仁寿、彭竹英姐妹首次公开“慰安妇”经历,现在应该是15人。苏智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们统计‘慰安妇’受害者的工作开始得晚了,如果在三五十年前鼓励她们站出来申冤的话,肯定比现在多得多。”

  苏智良为“慰安妇”研究坚持20多年,支撑他的动力是什么?苏智良告诉记者:“在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中,总得有人出来做点事情。‘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作为学者,就要把这段历史详实地记录下来。”

  距离2007年的终审判决已经过去11年,中国“慰安妇”老人得到日本政府谢罪和赔偿的可能性还有多大?苏智良说,反人道的罪行永远可以追究责任,中国民间依然具有诉讼索赔的权利。他坚信,“总有一天会讨回公道,只是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来”。在苏智良看来,在某种程度上,“战争并没有结束”。因为这场战争影响的不仅是“慰安妇”受害者及其那一代人,还有后来人甚至是现在的年轻人。

  谈到电影《大寒》,苏智良对记者说,虽然这部片子有欠缺,但这也是一种记录的方式。“毕竟每个人都应该为‘慰安妇’做点什么,哪怕只是拍个片子,写篇报道。”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