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的守护首都这道亮丽的风景线:高温下清洗检修华灯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31 10:23 点击量:234 大
中
小
冒着高温清洗检修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上的253基华灯,平均年龄27岁的“华灯班”——
用心守护首都这道亮丽的风景线(青春派)
华灯班的队员准备检修天安门广场上的华灯。本报记者 李昌禹摄
即便你没去过首都北京的长安街,或许你也对长安街上端庄优雅的华灯有所耳闻。
当夜幕降临,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伴着夕阳的余晖缓缓降下,随之而后华灯初上,光线映照点缀下,十里长街被勾勒出独特的轮廓与神韵,典雅沉静,光彩照人。
在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上,华灯的点亮和熄灭是有规律的:清晨,国旗升起华灯熄灭;傍晚,国旗降落,华灯点亮。天安门广场上守护国旗的“国旗班”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有另外一批默默的守护者——“华灯班”。他们的任务,就是清冼维护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上的253基华灯。
守护华灯数十载,如今的华灯班人员更精简——只有15人;队伍更年轻——平均年龄只有27岁,他们牢记使命责任,默契协作,创新进取,默默守护着长安街上这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一基华灯的清洗检修,都需要团队密切配合,分6个步骤、37个环节完成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前夕,华灯与首都十大建筑同步建成,华灯班也于此时成立,隶属于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据介绍,在国旗班正式守卫国旗前的25年,国旗每天都是由早期华灯班一线电力工人骑着自行车来升起的;国旗杆上的第一颗电动按钮,就是由华灯班设计安装的。
“华灯有9球莲花灯和13球棉桃灯两种,一共253基。其中长安街有143基,是13球棉桃灯;广场及天安门内有110基,是9球莲花灯,100个灯座上有100个不同的花案,象征百花齐放。”一说起华灯,华灯班副班长、85后郭鑫琳脸上洋溢着兴奋自豪的光彩,“莲花、棉桃的造型还是周总理在十几种方案中亲自选定的!”
清扫维护华灯,听起来很轻松,实际上却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华灯灯柱高大,设计复杂,每一基华灯都是由多种光源配出的色调,灯柱内线路密布,再加上华灯所在的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人流、车流密集,交通状况复杂,呵护好这些宝贝,单靠一个人不行,明确细致的团队分工必不可少。此外,还需要借助他们口中的“变形金刚”——华灯车来完成,华灯车是为维护保养华灯专门设计的,一辆华灯车上,配备包括司机、交通指挥人员、专业维护人员20余人。每一基华灯的清洗检修工作都需要整个华灯车的团队密切配合,严格按照交通指挥疏导、华灯车操控、灯球清洗和检修作业等6个步骤、37个环节完成。
团队中,谁负责交通疏导、谁负责指挥调度、谁负责驾驶升降平台、谁负责安全监督、甚至谁负责“摘桃”——摘下灯柱顶端的棉桃灯,都有明确的分工。“大家组成了一条流水线,一环扣一环,可得做好自己的分工,专注协作,不能轮到自己这儿卡住了。”人称“强子”的韩国强在平台上专门负责与爬上顶杆的“摘桃人”对接,“要是你走神或怠慢了,耽搁的就是大家的事儿。”
“其实,这个工作非常考验整个团队的专注和默契度。大家磨合久了,只要对方看一眼、嗯一声,队友就能马上把他需要的东西递上去。”华灯班班长陈春光说,这背后在于每个人都全心投入、敬业专注,凝神聚力地雕琢好每一道工序的细节。
闷热的夏季,清洗检修时,华灯车上的最高温度将近70摄氏度
“周围没有障碍物,好,起车!”随着调度员一声令下,“变形金刚”打开升降平台,贴着华灯灯柱升起,当高度达到约10米时,升降平台上的一块动板自动打开,形成一个豁口卡住灯柱。一声“开动”,年轻敏捷的小伙迅速从平台上爬上灯柱,系上安全绳,拿出钳子等工具,小心拆卸灯带,然后将灯球取下递给下一人。为了防止直径长达68厘米的大灯球掉落震碎,华灯班还特意为灯球制作了用细铁丝编成的“灯带”网来固定灯球。
这是华灯班清洗检修华灯的日常。这个活干得可不轻松。为了迎接国庆节和减少对正常交通的影响,华灯班的检修工作限制在每年的5月到9月,每天的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正是在酷暑之中的最炎热时间段。“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一带是首都的心脏地段,车辆多、游客多、重大活动多,实际上留给我们检修的时间更少,我们不敢松懈,只能抢时间干。”郭鑫琳说,为了争取时间,37个环节常常需要压缩到最少15分钟完成,队员们休息、用餐都是在酷暑中的检修车上。
由于作业平台都是铁板,检修时,华灯车上的最高温度将近70摄氏度。但华灯班的年轻人仍然要穿戴着严实的防护衣帽,顶着袭人的热浪,对华灯一次次进行清洗检修,同时还要核对记录灯的光源、保险、线路、镇流器等情况。“灯球是玻璃的,暴晒后隔着厚手套还灼手,有些灯碗里积攒了很多死掉的虫子,臭味熏得睁不开眼,给灯具的螺丝上油,经常弄得全身都是。”陈春光说,“但一招一式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娇贵的灯球摔着。”说话间,陈春光好像就在捧着灯,一副紧张的神情。
除了清洗检修,“看灯”是华灯班最日常的工作。为了保障节假日和重要活动华灯不出事故,华灯班还肩负着每年不少于200天的保障特巡任务,全年轮班下来,很难有时间休假。
“有些队员孩子小,过年过节也难得多陪会儿。”陈春光说,对于家人,大家感到最多的是愧疚,但一说起华灯人的事业,大家又有了精神。“华灯人的责任和奉献最重要,有志男儿立业就得持之以恒,没有捷径。有时候起点低,只要踏实地干就能被认可;起点高,没有踏实钻研的态度,也会失败。‘看灯’工作虽然平凡,但却特别考验人、锻炼人。”陈春光说。
“有本事,守华灯去!”
自1959年建成以来,253基华灯矗立在长安街与天安门广场已近一个甲子。与之相伴,一直默默擦亮、守护着它们的华灯班,也经历了一代代赓续传承。
眼前的华灯班算起来已是第四代华灯人了,成员一茬接一茬,可对华灯那份情从未变。今年29岁的裴希瑶,就是华灯班新招来的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在华灯班,他的岗位是资料管理员,从小就对电路感兴趣的他,来到华灯班如鱼得水。尽管长期的现场工作让他很快变成了亲人眼中的“黑小伙”,可他工作起来依然很开心,“在一线班组,更能夯实专业技能,能加入有优秀传统的华灯班,在核心区工作,感觉很荣幸!”
“我们一代代华灯人就是要看好灯。灯,比自个儿重要。”刚刚接任的80后新班长陈春光说,华灯人对华灯的情怀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水爷那些前辈都说,有本事,守华灯去!”
陈春光所说的“水爷”,就是刚卸任的华灯班老班长孟庆水。孟庆水是1960年生人,几乎是华灯的同龄人,从1981年起,他在华灯班工作了37年,对这里的每一个灯座、每一盏灯都了然于心;对哪一盏灯在什么时间发生过怎样的故障都门儿清。在这些后辈看来,老班长孟庆水就是他们心中的旗帜,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都会去找他。
而在孟庆水看来,如今的年轻一辈与自己那个时代相比,掌握的技术更先进,更懂得创新,是一支有朝气和活力的队伍。“我们最早清扫检修时,是用碗口粗、十多米长的杉篙搭成架子,上面铺上木板,不仅站不稳,清洗一基华灯就得挪动好几次,一个上午只能洗完一两基。”孟庆水说,如今,在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创新工作室”平台和华灯一线小组的努力下,已研发出第四代清洗检修车“变形金刚”,采用液压装置,用智能控制升降和平移,并且配备污水循环系统,节能环保。
“技术不断进步,华灯的光源也在不断更新,1959年那会儿用的是1000瓦的白炽灯,寿命很短;1984年光源换为450瓦自镇流高压汞灯,后来又在2006年和2008年两次升级改造,换上了瓦数更低的无极灯,更加节能可靠,越来越好!”陈春光说,如今,华灯人还自发组织开展了多项创新活动,现在已有18项技术获得专利,创新成果达26项。
在不断的传承与创新中,借助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自主研发的单灯监测,华灯班已经能够确保核心区100%亮灯率,不仅能监测到每一基华灯,还能精确到每一基华灯上的每一盏光源,“任何一盏光源发生故障,我们都可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修复。”陈春光说。
(实习生黄秋霞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