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01:12:50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抢救非遗 数学老师兼职教安岳竹编 3年30多人学有所成
文章来源: 成都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28 11:58    点击量:487    

  安岳县李家镇初级中学,李刚(站立者)在竹编兴趣教室内向学生们教授竹编技艺。

  资阳市安岳县的安岳竹编工艺作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曾是进贡御品,畅销国内外。然而,和诸多非遗一样,安岳竹编后继乏人。尤其是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汪子明去年去世后,传承遁入困局。

  困境中,汪子明的弟子,如今担任数学教师的李刚站了出来。因为他,其所在学校3年前开起了竹编课,将竹编技艺搬进课堂,由他“兼职”传授安岳竹编工艺。如今,3年过去,有30多名学生学有所成,他寄望能有学生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安岳县文体广新局也表示,李刚重拾安岳竹编技艺,并传授给学生,或将成为安岳竹编这一非遗的“抢救师”。下一步,他们准备将其作为安岳竹编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以更好地传承这一工艺。

  落寞

  曾为进贡御品畅销国内外 如今传承人已逝后继乏人

  四川素有“竹乡”之称。早在战国时期便编制竹箕填石拦河,唐代时与生活结合,有了竹扇、竹席、竹鸟笼,及至清朝时期竹编与文化艺术相结合,尤其是用竹丝编制的“龙凤席”细薄、光滑、柔软、可折叠,成为御用佳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安岳竹编中的凉席、枕席、桌席、蚊帐、帐檐、条幅、挂屏、座屏等高档竹编工艺品畅销国内及欧美、东南亚、中东、日本等地,顶峰时全县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每年可外销300多万件,其中以安岳县李家镇的竹席、永清镇的竹背、高升乡的筲箕和龙台镇的竹编生活用品为代表。此后,安岳竹编作品在国内外展出,收获了很多赞誉。其中,“毛主席在天安门挥手致意”7尺条幅等作品至今保存在首都展览馆。

  安岳竹编艺人创新开发了竹丝书画、竹丝宝扇、屏风、座屏等几十个品种,上百种图案。2009年,安岳竹编工艺成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然而,上世纪90年代起,竹编日用品被塑料制品等广泛取代,需求量日益减少,难以为继的竹编艺人陆续外出打工,从事竹编行业的人越来越少。2002年底,曾经享誉中外的安岳唐氏工艺竹编厂停产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因竹编工艺复杂、工期长、产量少等原因举步维艰。“编制一个好的工艺作品,周期太长,价格也不算高,所以从事竹编的人越来越少。”安岳县文体广新局负责人说。

  安岳县文体广新局艺术股负责人介绍,去年,安岳竹编工艺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汪子明去世,“他曾去学校教过竹编,也带过一些徒弟,但徒弟基本都没从事这一行,他的后人也没人学过竹编。”

  传承

  数学教师兼职教竹编

  3年30多人学有所成

  尽管安岳竹编后继乏人,但在传统竹编之乡李家镇,当地初级中学却在3年前将“竹文化”引入校园,开设了竹编课。该校数学教师李刚曾师从汪子明,学有所成,独立完成的“哪吒闹海”工艺竹编曾在成都参加全国工艺品赛展时获三等奖。

  6月26日,在李家镇初级中学竹编兴趣教室里,李刚及学生们编制的竹编作品分类陈列,既有竹编文字和竹编图画等作品,也有背篓、竹篮、筲箕等实用的生活用品。其中,一幅制作精美的《八骏图》竹编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李刚在2011年暑假花了43天时间编制的,曾有人出价4000元。“每周三下午上竹编课,因为下周要考试了,所以这周的竹编课没上。”李刚说。

  今年45岁的李刚于1992年考入安岳县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学校曾聘请工艺竹编传人汪子明到学校传授工艺竹编。“我从小就跟着家里人编背篼和一些简单的竹席,加上我也喜欢书法和绘画,便参加了学习。”李刚回忆,两年中,至少有200多名学生跟着汪子明学习竹编。但不少同学因嫌工艺竹编破竹等工序繁杂,且无绘画基础,相继退出。“我获奖的‘哪吒闹海’工艺竹编就是那时编制的,也是200多名学生中唯一一个获奖的。”

  师范校毕业后,李刚被分配至学校教书,2002年调至李家镇初级中学担任数学教师。教学任务重,加之担任班主任,他无暇从事工艺竹编创作。直到2011年,他在央视看到关于老师汪子明的节目,得知安岳竹编后继无人,这才逐渐唤醒他,“不能把技术烂在肚子里”。为此,他慢慢捡起曾经的竹编技艺,在2011年利用暑假,编制了“八骏图”。

  2015年,学校开展青少年学技能活动,李刚将竹编技艺搬进课堂。每周三下午的兴趣课,李刚都会分艺术组和生活组对学生进行授课,讲解工艺竹编和实用竹编的编制工序和技巧。“第一期有12名学生参加,其中4人基本掌握了竹编工艺工序和技术。”李刚说,3年来,共有100多名学生学习竹编,有30多名学有所成,10多人能独立编制一些工艺竹编或实用竹编作品。

  “学校开了竹编课,挺好奇的,就来学了,也算是一种爱好。”初二学生陈珍说,经过学习,如今她能独立编制竹编文字作品。

  李刚说,据他了解,安岳目前掌握竹编工艺的人还有,但因年事较高,加之市场等因素,早已不再从事竹编行业,自己是从事安岳竹编最年轻的人。“我之所以教学生竹编,就是想把这门技艺传下去。不一定要求他们的技艺有多精湛,但至少要让他们会完整的编制工序和技巧。”李刚也期待能遇到几个有天赋的学生,把这门技艺发扬开来。

  举措

  或成为安岳竹编“抢救师” 当地准备将其申报为传承人

  安岳竹编工艺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汪子明去世,那么,后继乏人的安岳竹编这一省级非遗又如何传承呢?

  “主要是安岳竹编的市场小,所以很多曾经的竹编艺人外出打工了。”安岳县文体广新局负责人说,虽然未做过具体统计,但从掌握的情况看,如今有为数不多的人在外地从事竹编行业,而安岳本地除了一些实用竹编匠人外,鲜有人从事工艺竹编行业。

  在他看来,李刚在学校开设的竹编课上传授安岳竹编技艺,利于安岳竹编的传承,至少这培养了一部分人的兴趣,而只有有人学,才能将安岳竹编工艺传承下去。“但目前的面还比较窄,需要进一步扩大。”该负责人认为,李刚师从汪子明,其通过教学重拾安岳竹编技艺,或将成为安岳竹编这一非遗的“抢救师”。

  安岳县文体广新局艺术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准备将李刚作为安岳竹编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并采取更多措施,以将安岳竹编这一省级非遗传承下去。(记者 姚永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