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08:47:12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全球华人

从扎堆来到挥手走 美国还是中国留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吗?
文章来源:中国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03 09:50    点击量:308    

中国侨网中国毕业生在美国的就业市场。(美国《世界日报》档案图片)
中国毕业生在美国的就业市场。(美国《世界日报》档案图片)

  中国侨网6月2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综合报道,要说中国留学生关注最多的是什么国家,美国肯定名列前茅。世界领先的教育资源、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对各国学生的包容性,这些都是让中国留学生扎堆来美留学的原因。然而这种情况和“优势”,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中国留学生已连续7年成为美国留学生最大生源国,约占美国留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2016年,中国送出54.45万留学生,其中32.88万人去了美国。

  往年都是递增,但是2016年度赴美求学的国际学生数量出现了下降。

  那原因是什么呢?

  政治生态与安全状况影响留美热情

  据人民日报报道,美国高等教育界普遍认为,当前美国纷争不断的政治生态与公共舆论影响了国际学生赴美求学的热情。

  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首席执行官、美国国务院前助理国务卿埃斯特·布里默认为,国际学生家庭普遍注意到了美国的一系列新闻,例如美国政府推出旅行禁令。来自被纳入旅行禁令名单国家的留学生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或者回国探亲之后可能发现自己无法重新进入美国,预计大约1.7万名学生将受禁令直接影响。潜在的留学生更大的担忧是,一系列新政策与公共讨论反映出美国对待国际学生的态度有了变化——2017年7月,甚至一度有消息传出,美国国土安全部正考虑推出新规,要求美国在读国际学生每年重新申请签证。

  美国惠顿学院院长丹尼斯·汉诺此前在《华盛顿邮报》网站撰文指出,“我们的政治气候才是问题所在”。汉诺以自身经历举例指出,当前美国公共舆论风波不断,正让更多国际学生将目光转向别处。惠顿学院2017年曾推出一项专门为战乱国家学生设计的奖学金,且在发放时侧重考虑来自被纳入旅行禁令国家的学生。此举引起了美国国内自由派的广泛支持,但在保守派人士中引起了愤怒,甚至许多校友、捐赠者也出面明确表示反对。

  美国社会愈来愈频繁发生的枪击事件、仇恨言论等,也被认为影响了国际学生的选择。2017年早些时候,一名印度裔工程师在堪萨斯城遭枪击死亡,该案主犯被曝出是出于种族仇恨行凶。此事在印度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印度驻美使馆还一度介入。在高校看来,类似事件影响了印度学生赴美求学的积极性。位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州立大学2017年印度学生申请数下降了37%。该校校长维姆·维维尔在前往印度南部城市海德拉巴与数位被该校录取的印度学生见面后表示,这些学生的家长普遍对孩子在美国的安全状况担忧。

  与此同时,在吸引留学生方面,各国大学的竞争也在加剧。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报道,当前加拿大高校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显著提升,多伦多大学国际学生申请数增加了20%,威尔弗雷德·劳里埃大学国际学生申请数增加了32%。分析认为,更多学生在美国与加拿大高校间选择后者,因为后者就学成本更低。有统计显示,国际学生在加拿大公立大学就读本科一年学费平均为17264美元,在美国则是24930美元。事实上,更多美国学生也正因为成本因素选择赴国外求学。2016年,超过32万美国学生选择赴国外攻读学位,比前一年增加了4%。

  收紧高科技领域中国留学生签证让人望之却步

  美国国务院今年5月29日表示,特朗普政府计划缩短发给中国公民的某些签证的有效期,新规将于6月11日开始生效。

  据报道,发给美国使领馆的指示要求对于专业在机器人、航空和高科技制造等领域的部分中国学生的签证有效期将从五年缩短为一年。目前美国对中国学生签证申请人的签证期限最长为五年,之前的标准做法是颁发学生签证时都给予五年最长期限。

  这消息在留学圈里无疑激起千层浪。

  国际学生进入美国,增加了校园多元性,有助于打造更加富有创新性的学术环境,但也正因为这样,加剧了在美人才的激烈竞争。

  美国一直在努力争取保持亚洲优秀人才留美的优势,但随着移民政策的进一步变化以及像H-1B签证的各种“限制”,人们开始担心人才正在逐渐从美国中流走。

  而留学生们也应该好好自我思考,留美还是回国发展。无论是哪一种,势必是不容易的,是要美国的生活,还是想回归祖国的生活?起码可以知道的是,飞速发展的祖国,拥有强大实力有着强大的磁力,已经吸引着更多学子,踏上归国的路,激发着又一轮“海归潮”。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