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3:11:49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十八大以来法律共同体舆论生态建设报告》发布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20 16:34    点击量:412    

  人民网北京2月20日电 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和人民网法治频道制作的《十八大以来法律共同体舆论生态建设报告》今日发布。报告总结了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取得的丰硕成果,从一系列引起广泛关注的政法工作和司法案件中,检视公安、法检、司法、信访等部门如何创新政法宣传、推进司法改革、全面提升政法工作能力和水平,与包括新闻媒体和广大网民在内的社会舆论形成良性互动。过去一些司法旧案、疑案容易产生社会分歧,近年来社会舆论在政法工作上消除误解误读,共同敬畏法律,维护公平正义,凝聚推进依法治国的社会共识,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法律共同体”是司法界常用的一个概念,描述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法学家等组成的法律职业群体之间,形成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良性互动关系。2013年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明确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建立选拔律师、法律学者等专业法律人才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制度机制”,让法律共同体看到了职业交流的“曙光”。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在《我们应当如何防范冤假错案》一文中提出,律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一员,要形成诉辩对抗、法官居中裁判的诉讼格局。已故的上海市高院副院长邹碧华生前曾发表《司法改革背景下,如何构建法律共同体》的主题演讲,提出律师对法官的尊重程度代表着法治的发达程度,而法官对律师的尊重程度则代表着社会的公正程度。本报告从这个概念出发,加入新闻媒体和网民两个司法界外部因素,考察了近年来围绕政法工作消弭分歧、增进共识的诚恳努力和显著成效,用扎实的数据揭示:十八大以来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法律素养有了很大提高,司法机关的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同步推进,提高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人民群众对法律、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信心极大增强。

  特别是嫖宿幼女罪的最终被废除,被各方视为立法机关不断汲取民意“正能量”、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经典典例。司法机关重视舆论但不为其所动,也推动了“司法与舆论各归其位”形成了广泛共识,在多起舆情个案中既回应舆论关切、又坚持司法底气的应对思路,越发为各方所认同。司法体制改革的迅速推进,重审疑案,平反冤案,得到社会舆论广泛好评。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与网民在关注案情、舆情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克制表达,理性进行舆论监督而非情绪化发动“舆论审判”,有效地为舆情“拨云见日”。

  该报告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不同舆论场域的共识度、舆论理性程度以及官方应对的舆论满意度等维度出发,对过去一年传递法治“正能量”的政法舆情事件进行排行,并总结个案背后的舆论互动亮点与应对得失。报告指出,各政法机关尊重舆论监督,同时避免舆论审判,在与舆论的良性互动上释放法治“正能量”,推动“良政”和“善治”;其中,司法改革、依法反腐、反暴恐和司法公开是在法治进程凝心聚力的重要“抓手”。防范冤假错案、队伍建设和律师执业权保障的舆论共识度和舆论理性程度与前些年相比也在不断提升,但整体尚需增进共识、弥合分歧。

  第二部分则是从活跃度、传播力和互动力等角度,对6个政法系统和法律类自媒体进行排行和点评,报告认为以“长安剑”为代表的政法新媒体在持续打破舆论沟通壁垒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地位。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中,报告比对分析了政法舆论生态与一般社会议题的互联网舆论“同中有异”,梳理出政法舆情的特殊演变规律,并对2016年政法工作的舆论生态建设进行了展望。报告预期,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专家之间正在打破职业壁垒,相互理解和尊重,新闻媒体和网民的法律素养也在不断提高,政法舆论场上司法理性日渐增强,合力助推社会各界形成对法治权威和规则意识的敬畏,今后司法舆情将更多地表现为“拨云见日”,而非“推波助澜”。

  报告的附录部分是2015年法治“正能量”典型个案舆情解读。根据报告,“邹碧华精神”获习近平批示持续引发学习热潮,“司改燃灯者”形象深入人心,引发“跨界”追悼、凝聚改革共识。根据报告,在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中,各级法院坚持司法定力和尊重民意并举受到舆论一致肯定。在此案中媒体、法律共同体呼吁慎用死刑,但保留死刑仍是当下主流民意。

  2015年度有关政法舆情案事件、政策改革的法治“正能量”排行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