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2:16:33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吴敬琏:警惕改革空转现象 让顶层设计落地生根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潘圆 李松涛    发布时间:2016-02-20 16:30    点击量:387    

  2月19日,86岁的吴敬琏再次为改革疾呼。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上,他给决策部门提了一个意见,“执行部门好像有点慢,有一些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方案不衔接,这种现象很明显。”

  他说,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作了很好的顶层设计,很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方案,都得到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批示。但是这些顶层设计和一些具体实施方案的衔接好像存在问题。

  “最近一个月以来,出现了所谓的改革空转现象,上级部门忙着发文件,下级部门忙着学文件,一个文件还没学完,第二个文件又来了,或者说改革成了‘修辞’。”吴敬琏说,“这种批评,有一些可能不实,但是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一定要让这些很好的改革顶层设计、指导意见落地生根。”就像习近平总书记1月1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上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头3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今年要力争把改革的主体框架搭建起来。要牢牢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各项目标,落实主体责任,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提高履责效能,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激活全盘,努力使各项改革都能落地生根。”

  为此,吴敬琏建议,“领导部门和执行部门要充分协作,一项一项地改,认真研讨进度,比如原来的设计是否有不足的地方,执行过程中需要哪些补充。”

  当下着力推进的供给侧改革,他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这意味着我们从原来主要靠凯恩斯主义式的刺激政策搞增长,转向以提高供给质量,提高发展质量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是领导决策思路的重要改变。”吴敬琏说。

  过去主要是从需求侧的因素分析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寻求应对方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减速是因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力量不足,所以应对的方略就是扩需求、保增长。但是执行这个方针若干年以后,出现了一些问题。

  吴敬琏强调,从执行中央决定的情况来看,有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解决,就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主要依靠市场力量,还是主要依靠行政手段?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大多数人都承认市场力量能促进资源从效率低下的企业中流出来,转向效率较高的企业,实现决策优化,也承认市场有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达到奖优罚劣。但建立健全市场机制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而且需要相关机构和人员放弃既有的权力和利益,所以往往步履维艰。”

  “对于政府机关和官员来说,最顺手的‘老方法’就是用行政手段干预。一方面下达指标压缩过剩产能,消除房地产库存;另一方面设置各种各样的扶持基金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可是近年来的经验证明,优化结构必须优化体制机制,再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调结构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在吴敬琏看来,现在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投资回报递减,刺激经济的政策效率不断衰减,没有太大作用。与此同时,杠杆率不断提高,去年超过了警戒线,现在还在继续提高,隐藏着系统性风险。“我们不能再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来应对挑战。”

  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问题更加明显,人口红利消失、增加投资难以为继、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

  那么,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药方就是通过纠正资源的误配置,改变结构恶化的状况,建立兼容的激励机制来调动积极性。千方百计提高资源的配置效果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效果。”

  “所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其实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实现增长,转到主要依靠效率提高实现增长。所以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吴敬琏说:“加快经济发展转型成败的关键,是能不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消除实现转型的体制性障碍。正式提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已经20年了,是1995年制定‘九五’计划时提出来的,但直到现在转型还没有完全实现。在提出要实现转型10年后,就是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讨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进展这么慢?当时给出的结论是存在体制性障碍,归结起来就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使市场的作用不能发挥。”

  这个问题到现在仍未解决,如何才能解决呢?那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用全面深化改革消除这些转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发挥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来实现转型。

  本报北京2月19日电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