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03:29:10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社会 守护绿水青山 被毒蛇咬被野蜂攻击 38年“守山人”
文章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03 09:58    点击量:302    

黄少明说,自己这辈子都要做大山的守护者。

黄少明在检查一处倒伏的树木。

  在佛山三水,有这么一个“守山人”。他从1980年开始便在面积1万多亩的公益林场当护林员,38年间,他和妻子一直坚守在深山老林中,每天起早贪黑上山巡山。风餐露宿,被毒蛇咬,被野蜂攻击,被野猪袭击。

  距离山林最近的墟市离他所在地有30公里,下山一趟要两个小时,每隔一个多月他才能吃上一顿新鲜蔬菜。没有任何娱乐,日复一日与大山为伴,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寂寞。守山人这个角色,黄少明一当就是38年,直到他明年退休。黄少明说,他这辈子最有成就感的就是为子孙后代守住了一片绿水青山。

  从广州驱车两个多小时,记者来到群山逶迤的三水大南山公益林场。一场大雨过后,路面湿滑,树枝伴着发黄的雨水从山上往下倾泻,南山水库的水位也开始小幅上涨。每次大雨过后,都是黄少明最忙的时候,他正大汗淋漓地在山间巡逻,披着蓑衣、穿着雨鞋的他,让人想起了旧时在山间狩猎的樵夫。上个世纪60年代,国家在这里设立林场并修建水库,水库所在的大南山村,不少村民身份转变为林场职工,黄少明也因此与大南山结缘,变成这个林场的守护者。

  初到时工资70元

  今年59岁的黄少明已经两鬓斑白,皮肤黝黑,脸上写满沧桑。常年在山野间风餐露宿,让他的皮肤看起来格外粗糙,像被砂纸打磨过一般。他的一双大手也布满老茧,手指粗壮有力。和人握手时,你能明显感觉到这双大手的手劲。即便是在夏天,黄少明的这双手也经常裂开血口子,他便在裂开处缠几根山草药,用野草拧成绳子绑着。因为他经常在山间穿行,要徒手拔草、除枯枝,甚至扒开坍塌的山体。久而久之,他的手指便被碎石、杂草、枯枝磨砺得分外厚实。

  黄少明如今是大南山国营公益生态林场的场长。1980年,他从部队退役后便来到这个林场工作,没想到一干就是38年。他边说边点起一支烟,和记者讲起了30多年前的往事。“30多年前,林场的工作还是个香饽饽呢,是‘吃公粮’的,虽然苦点,但还算有口饭吃。”黄少明笑着说,他的父亲也是林场的一名护林员,父亲老了,他便接任当起了第二代护林员。

  黄少明至今还记得,初到大南山林场时是夏天,每个月工资是70元。刚到时,有老护林员笑着跟他说,在大山里工作的好处是有钱都没处花,能存住钱。

  到这里工作的第二天,黄少明便跟着一位老护林员上山巡山,手里拿着一把柴刀、一把锄头,穿着一双草鞋,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当时,大南山还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山野间野猪、獐子、野兔、山鹰等野兽和飞禽处处可见,面积1万多亩的山野间经常有野兽出没。一个人巡山非常危险,因此巡山都是两个人一组。

  被毒蛇咬伤险丧命

  黄少明形容大山里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分平”。公益林场如今全部被参天大树覆盖,即便是白天行走在树林间,也只能隐约从树尖看到一小片天空,下午4时,山林间光线已十分黯淡。

  在大山中要找到一小片平地种菜吃对黄少明夫妻俩来说都是难事。“我们这里吃得最多的就是土豆、大白菜,因为方便储存,新鲜蔬菜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可能一个月才能吃上一顿新鲜蔬菜,只有招待贵客时才能吃上新鲜蔬菜。”常年在深山中生活,黄少明吃得最多的肉食是腊肉,原因同样是便于存放。因为常年吃不上新鲜蔬菜,黄少明和他的同伴们个个都脸色蜡黄。这种局面直到2005年以后进山的公路陆续被修通,山下的蔬菜可以方便运上山来,才算有所改观。

  午饭后,记者和黄少明一起巡山。山里水汽蒸腾,行走在山野间,便如同置身于雨雾之间,记者感到浑身都湿淋淋的,十分难受。而黄少明一年中有半年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雨后山路湿滑,路面上布满苔藓,稍有不慎便会滑倒,但黄少明还是提着一把镰刀就上山了,他用柴刀将沿途的杂草砍掉,开出一条路来。在湿滑的山路上,他依旧健步如飞。借着这个机会黄少明和记者讲起他年轻时的趣事。

  初到山林时,黄少明还仗着年轻、身板硬朗,经常独自跑到山间巡逻。但很快他就发现,在山野间生活,危险重重。“山上有一种蛇,颜色近似黄色的泥土,一眼望去很难发现,等到你发现它时,就已经被它攻击了。”

  大概是工作第二年的一个夏天,暴雨过后,黄少明上山查看有没有山体滑坡,但刚上山不久,黄少明就遇到了毒蛇的袭击。一条大蛇从草丛里窜出来,咬到了他的小腿。当时他只觉被针扎一样,一阵刺疼。黄少明本没在意,但没走几步,就感到小腿有些麻痹,渐渐失去知觉。

  黄少明很快推断自己可能被毒蛇咬了。他将身体靠在一棵树上,扯来一把野草拧成细绳先绑住伤口上方,以免毒液扩散。他逐渐感到有些口干舌燥,遂大声呼喊同行的同伴。所幸同伴距离他不远,听到他的呼救后赶紧赶了过来,在山中找了一种专门可以解蛇毒的草药,敷在伤口上。随后几个同事将他抬下山,找了村中一位老中医为他治疗,他才算脱离了生命危险。他后来才听同伴说,如果当时他被送下山再晚半个小时,他可能就没命了。

  “在大山里生活的人,几乎都被毒蛇咬过,被野蜂蜇过。这些都不算事。最危险的还是遇上野猪。我们这里有职工巡山时遇上了野猪群,为了躲避野猪只好爬上树等待救援。”

  38年里最难忍是寂寞

  回忆起30年前进山时筚路蓝缕的日子,黄少明都忍不住慨叹,现在的日子比以前越来越好了。“以前当护林员真的是太苦了,山林有1万多亩,没有车,也没有现代化的探测设备,所有的工作全部是靠双腿。”黄少明说,一个夏天,他要穿坏几十双草鞋。他通常早上5点就起床,带着几个烧饼当干粮,然后沿着固定的几条巡山路线进行交叉巡逻,渴了就喝山里的山泉水。通常,要到晚上8点钟,他才能将自己负责的区域巡逻一遍。“每天巡逻回来,饿得两眼发晕,白面条都能吃上两三碗。”

  30年前,从市区到山上没有通公路,从市区过来差不多要3个小时。那时通讯也不畅通,电话经常没信号。夏天遇到大雨,山里经常停电,电话线也会被大风刮断,这时,山上的林业站便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

  38年生活在深山老林中,黄少明整天接触最多的除了大山就是大树。相比被毒蛇咬,被群蜂攻击,寂寞才是山里人最大的天敌。到大山生活的第一年,黄少明便感觉自己“快崩溃了”,因为生活实在太单调乏味了,树林之外还是树林。不能上网,不能看电视,不能逛商场,不能吃夜宵,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就连打麻将都凑不够人。寂寞来袭时,他的心里像被虫子啃噬一般难受。

  有一段时间,他都有些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了。“寂寞真的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缓解,只能靠自己慢慢去克服。”寂寞来袭时,黄少明会站在窗前,深吸一口气,然后跑进大山里,听鸟叫,和鸟儿们说话。他说一句,鸟儿们叽叽喳喳回应几句,好像他们之间真的在对话似的。

  和山里的其他护林员相比,黄少明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成功地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另外一半。妻子乐燕金也是附近村子里的姑娘,在他到大南山林场工作5年后,妻子也陪着他一起到林场生活,过起了“神雕侠侣”般的日子。

  但其他护林员就没有他这么幸运了。黄少明说,因为在大山里生活实在过于艰苦,长期以来,很少有人愿意到这里来工作。“到了我们这里,找对象是个大问题,之前来过好几拨年轻人,有人来了一个月就受不了这种寂寞,然后辞职了。”在这里工作很难找到对象,可能会打光棍。很多护林员都是30岁之后才找到对象。

  直到2011年,林场变成一类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有所提高,才陆续有女生愿意到这里工作。如今,林场里有3名女性。但到现在,男护林员找对象还是个大问题,作为场长的黄少明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尽量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年轻的小伙子们出去交流,如果周末不用值班的话就让他们到三水城区去玩。

  留住了一片绿水青山

  随着时代变迁,大南山林场职工人数从鼎盛时近200人发展到现在不足20人,“现在就算想打麻将,也凑不够数。”黄少明笑着坦言,在他18岁那年,他曾想借着服兵役的机会离开大山到外面看看,但没想到最后依然回来了,更没想到,这一待就是38年,他的这辈子都献给了大山。

  扎根深山38年,最让黄少明难忘的是2006年8月4日强台风派比安来袭,当时24小时雨量达到420毫米,山体多处出现滑坡,几百棵大树被大风吹倒。山上水电中断,他也和外界失去联系。“松树被冲到水库里,水面浮起油脂,根本不能喝,鱼都因为缺氧而死了,发电站也因为洪水停了。第二天一早我去巡山,发现成片成片的草皮滑坡,辛辛苦苦长了几十年的大树被冲倒了,当时真的是眼泪直流。后来花了3年时间,才把被破坏的生态修复好。”

  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黄少明仍记忆犹新。“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少明说,如今他最有成就感的就是为子孙后代守住了一片绿水青山,自己看护的这1万多亩公益林没有发生过一起自然火灾或重大病虫害,30年没人砍过一棵树。如今这里原生林占到70%,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成为整个佛山的一道生态屏障。“你看,这山泉水多清澈啊”。黄少明指着南山水库上游的一汪叮咚的泉水对记者说。

  常年生活在大山中,黄少明与孩子也是聚少离多。儿子念完三年级就被送到镇里读书,父子俩通常要一个月才能聚上一次。如今,只要是周末,儿子都会带着孙子回来看望自己,也算是弥补早年的遗憾。

  护林员后继有人

  常年在湿气重的深山老林中生活,黄少明和其他护林员都患上了风湿病,一遇到阴雨天,腿就疼得厉害。“这是职业病,没办法。”黄少明只好从山中找来一些草药,根据村中老中医的偏方,自己熬制一些“祛湿汤”来喝。如今,妻子乐燕金已经退休,回到市区生活,只留下黄少明一个人在大山中留守。“她跟着我苦了半辈子了,也该到城里享享清福了。”

  明年,黄少明即将满60岁,对于大山,他有说不尽的眷恋和不舍。“我们家几代人都是守山人,我这辈子都要做大山的儿子,能守住这片绿水青山,也算此生无憾了。”让黄少明感到欣慰的是,大山的守护者总算后继有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护林员的行列。

  在大南山林场深处,有一个占地面积上百亩的育苗场,每年为佛山提供20万株苗木。年过六旬的张沛全便在苗场工作了一辈子。张沛全说,因为各种原因,如今护林员锐减,工作也很艰辛。但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儿子张少峰决心延续他们守山人的使命。28岁的张少峰是林场第三代护林员,正在攻读林业管护专业学位,同辈的年轻人都到外地务工谋生,他却铁了心要回来这里守山护林。

  “因为我的老家在这里,我对这里有感情,回到这里也算是一种归宿,我要把父辈的事业传递下去。”张少峰说。(肖欢欢)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