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07:48:30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人生,就是奔跑——记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30 16:33    点击量:720    

  新华社珠海4月30日电 题:人生,就是奔跑——记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

  新华社记者樊曦、齐中熙

  清晨5点,天微微亮。林鸣已开始了每天的晨跑。脚下,是他曾主持建设的淇澳大桥。不远处的伶仃洋海面上,是他的另一个孕育8年即将建成的大桥——港珠澳大桥。

  作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8年间,林鸣在建造港珠澳大桥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实现了中国建设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他说:“不能说超级工程就超级态度,一般工程就一般态度。人生只有一个标准,只有一种态度,那就是不断奔跑,把每件事做好。”

  “起步是0,往前一步就是1”

  港珠澳大桥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仅岛桥隧集群工程就长达近35.6公里。其中6.7公里的深埋沉管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第一”意味着无前例可循。摆在林鸣面前的几乎是一张白纸。林鸣说:“即使我们的起步是0,我们往前走一步就会变成1。”

  他四处搜寻,只找到一本薄薄的《沉管隧道设计与施工》,书中只谈到浅埋隧道。他和团队跑到美国、日本、韩国、欧洲考察十余次,拿到的只是一张整平船的远景照片。

  在与一家外国公司商谈沉管安装的技术合作时,该公司竟然开出了高达1.5亿欧元的天价咨询费。林鸣提出3亿人民币能做什么,这家公司的高管说“只能给你们唱首‘祈祷歌’。”

  在林鸣的案头,摆着一本《红旗渠的故事》。书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成了林鸣的精神食粮。

  “修建港珠澳大桥,我们遇到了无数问题,但是没有一个问题是绕过去的,都是闯过去的。”林鸣说。

  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世界已经建成了一百多条沉管隧道,但全都是贴着海床的浅埋沉管。伶仃洋上,万吨海船天天驶过,留给林鸣的选择只有一个:深埋。深埋意味着沉管在海底要承受超过浅埋沉管5倍的荷载——但无论按照传统的刚性还是柔性沉管结构设计,沉管的218个接头有1个承受不了这么大力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在反复验证沉管是刚性还是柔性后,林鸣终于决定采用半刚性。半刚性综合了刚性和柔性结构的优点,强化小管节之间的连接,进一步控制180米长、由8个小关节连接而成的大管节的变形。这一全球首创的结构设计让港珠澳大桥拥有了世界首条“滴水不漏”的海底隧道。

  “哪有什么最难,每天都很难”

  走进林鸣的办公室,房间一旁的白板上层层叠叠地贴着每天更新的各种资料和技术数据:工程进展、隧道沉降量、泥沙回淤量……在工程最难的环节——沉管安装的4年里,每天早上6点,林鸣就召集项目人员分析此前的技术数据,安排下一步的安装工作。

  33节沉管的安装,他全在现场。每节沉管有180米长,四层楼高,平均重达8万吨,相当于一个中型航母,在水下安装的困难可想而知。每节安装最长96个小时,最短近30个小时。

  2013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首节沉管出坞浮运,准备水下安装作业。没想到,在沉管最后一轮沉放后,检测结果却显示管艏与暗埋段匹配端高程误差竟然达11厘米。

  关键时刻,林鸣沉着应战,带领决策组迅速分析情况,查明基床上的淤泥是造成沉管对接误差的原因。

  4日凌晨1点,潜水员开始清淤作业。林鸣一直在船上指挥,和操作人员讨论编队、浮运、转向、系泊、沉放等一系列细节,下达指令……直到5月6日上午10点,经过96个小时鏖战,沉管顺利安装就位。

  8年间,林鸣和他的团队经受了无数没有先例的考验,交出了出乎国内外专家预料的答卷:

  ——采用世界首创的“快速成岛法”,将直径为22米,截面面积相当于一个篮球场的巨型钢圆筒直接插入并固定在海床上,再填砂形成人工岛。仅仅7个月,伶仃洋上多了两个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

  ——创造性地提出了“复合地基”方案。沉管隧道地基的沉降都控制在5公分以内,为全球最好水平。

  ——自主研发出成套沉管隧道浮运和安装技术。对隧道基槽开挖提出了0米-0.5米的误差控制范围,堪称‘海底绣花’。探索建立世界上首个回淤预警预测系统,用多种手段进行基槽回淤情况监测,为沉管隧道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只有一种态度,对每项工作都认真”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林鸣说,自己一辈子都在修桥,造好桥、做好事就是自己的人生价值。

  “桥的价值在于承载,而人的价值在于担当。”林鸣说,干大项目,必须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牺牲“小我”,才能成就“大我”。

  很多人不理解,年逾六十的他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

  “我对每一项工作都很认真,不能因为它重要你是一种态度,不重要又是一种态度。认真对自己有利、对团队有利、对企业有利、对国家有利,对民族也有利。”林鸣回答。

  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林鸣的付出与疲累。林鸣治下的项目,没有一个人不叫累,但却没有一个人不服气。在E8沉管安装期间,林鸣鼻子大出血,做了两次手术。刚可以下床,他就开始跑步,不能去外面,就沿着医院的走廊跑,护士不放心只好跟在他后面跑。第二次术后第七天,他就回到现场指挥安装。

  岛隧项目副总工、林鸣的“弟子”之一高纪兵说,跟着师父干,就一个字——“累”,但是累得值,因为进步特别大。“跟他干下来,以后什么工程都能干。”

  即使到最后主体工程已全面贯通,只剩最后的装饰安装的阶段,林鸣也一刻没有放松。高纪兵说,8年间,林鸣带领团队研究了100多个专题,其中注册专利有500多项,创新技术有好几十个。

  蓝天为卷,碧海为诗;深海卧龙,踏浪伶仃,只为天堑变通途。林鸣说,在正式通车的那一天,他想再来一次奔跑,挑战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全程。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