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林腾蛟:只有让国民从内心深处掘起 才能真正从“富”走向“强”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08 16:05 点击量:227 大
中
小
全国人大代表林腾蛟:只有让国民从内心深处掘起 才能真正从“富”走向“强”
本网北京讯(林启贵/廖根固)3月5日,林腾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将提交《关于把提升国民心灵品质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议案。他认为:心灵品质,是一个人的人格、智慧、胸怀和勇气,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的掘起,有三个方面决定因素:第一是人心,第二是制度,第三是经济。
林腾蛟指出:改革开放40年,已经让中国人“富”起来,然而网上曝光的魏泽西事件、山东大学生电信诈骗致死事件,曲阜一个村庄出现上百个被弃老人,还有一些企业靠不法手段获得利益,或是赚取财富就想着移民海外等现象,无不让人心痛。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只有让国民从内心深处掘起,我们才能够真正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有独立的中国精神,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重塑民族自信,才能共同凝聚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道德精髓,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理念、现代价值,是我们提升新时代国民心灵品质的重要指引,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林腾蛟建议主席建议
一、在制度层面,坚持以“心治”辅法治。五千年绵延不绝、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最坚实的内心自信。古圣先贤崇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崇尚“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崇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崇尚“言必信,行必果”、“知行合一”、“至诚如神”;崇尚“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无不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建议国家顶层制度设计,要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国民心灵品质的滋养、教化作用,以“心治”辅法治。国民心灵品质提升,贯穿经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建议由中宣部、教育部牵头,负责打造和完善国民心灵品质教育体系,将其内容列入公务员教育、企业家培训、高校及中小学课本等,树立鲜明的国民心灵品质要求和导向。同时,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
二、在社会层面,鼓励良好家风传承。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在传承途径上,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建议由国家文明办、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牵头,主流媒体参与,开展评选“中华好家族”活动,让传承“好家风”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坚持从领导干部做起,在廉洁修身的同时,还要廉洁齐家,把干部的家风建设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以良好的家风展示清正廉洁的社会风范。
三、在个人层面,倡导心灵品质修炼。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个人修炼。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让“圣贤化育天下之道”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引导每个国民时刻不停地在心上下功夫,去私欲存天理,明辨大是大非。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提升国民心灵品质的重要内容,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其内涵,使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财富在当下中国鲜活起来。除了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普遍价值观之外,针对不同群体,提倡符合其岗位性质的个人品质修炼,比如公务员,更强调民本意识、责任担当;对企业家,更强调契约精神、开拓创新;对教育工作者,更强调为人师表、化育人心;对医务工作者,更强调救死扶伤、严谨求实等等,从而激发每一个国民善良的人性本能,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人格高尚的生活,形成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