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01:41:16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探访沈阳百年“胡魁章”:古法制笔的坚守与辉煌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06 09:48    点击量:402    

  新华社沈阳3月5日电  题:探访沈阳百年“胡魁章”:古法制笔的坚守与辉煌

  于也童 高爽

  元宵节期间在辽宁大剧院组织的文化展示展演活动中,展示中国传统制笔技巧的沈阳胡魁章笔庄展台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围观。今年80岁的刘春兰练习书法已有近70年,老人的一番话道出了中国很多书法爱好者的“胡魁章”情怀:“我从小就酷爱书法,那时候谁能用上一支胡魁章的笔,连走路的时候都多了几分骄傲。”

  胡魁章笔庄成立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是中国三大名笔之一,延续手工制笔古法至今,用不变的匠人精神活态传承手工制笔技艺。笔庄1993年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2007年被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沈阳繁华的中街商圈附近,一面有些褪色的红色招牌上写着“胡魁章笔庄”几个大字。“岁月沧桑不改专诚一志,历经百年依然古法精良”——张贴在门柱上鲜红的春联,正静静诉说着属于百年老店胡魁章笔庄的坚守与辉煌。

  据介绍,一支毛笔要经过独特的浸、拔、垫、齐、梳、择等40多道工序的处理,有的工序要反复做十几遍甚至更多。经由古法制作的毛笔聚锋、团毫、含墨而吐墨均匀,书写效果温润而不失锋芒。笔庄负责人朱晓宇告诉记者:“由于坚持古法制笔,笔庄目前销售的毛笔全部出自两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手,每天十几只笔的产量常常供不应求。”

  在胡魁章笔庄的生产车间,两位师傅正相对而坐制笔。负责“水盆”环节的李世美师傅左手捏着一撮狼毫、右手持牛骨梳,反复梳理、浸湿。负责“干桌”环节的张国茹师傅则坐在窗前迎着日光择笔,整个身体只有指尖在微微颤动。“刚拔完毛的笔毫要用牛骨梳梳八万多下,耗时半个月之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伤害笔锋。”朱晓宇说。

  “笔庄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后继无人。”对此朱晓宇满含焦虑,“学习古法制笔的过程十分漫长,学徒第一年不准上手、只能看;材料甄选、择笔装套刻制、水盆、干桌,制笔的四个环节,相互之间不掌握技术,其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断代,工艺就失传了;学徒学习期间不能生产任何产品且影响师傅制笔,所以这些年前前后后收徒上百个,至今没有一个人能学会。”

  为了避免技艺失传,朱经理做了很多尝试,抓住一切机会推广技术,让古法制笔后继有人。“老字号衰落于时代变迁,几乎所有的传统手工艺都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只要有真心热爱制笔、有恒心有毅力的年轻人愿意来学习,我和几个师傅都举双手欢迎。”朱晓宇说,“只要我们这些人活着,就要让胡魁章制笔的技艺存在”。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