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界收藏家陈灿培:好莱坞华人整体形象饱受歧视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2-09 11:33 点击量:262 大
中
小
中国侨网2月9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侨界收藏家陈灿培从多年的收藏经历中发现,华人一直在参与好莱坞影视业,但他们在好莱坞的发展并不顺遂,一直遭受歧视,而这种受屈辱的状况直到近些年才逐渐消退。近来,陈灿培忙于整理好莱坞华人的文物,并讲述了他在翻阅这些文物时的感受。
华人整体形象饱受歧视
陈灿培已把多年收藏的大部分有关美国华人华侨的文物无偿捐献给了即将于明年开幕的广州华侨博物馆。为给这一新建博物馆造声势,由陈灿培提议,今年将在广州举办一个“好莱坞的华人文物展”。3月,陈灿培将赴广州,将他为这一文物展新近收集、整理出的文物赠送给广州华侨博物馆。
陈灿培说,在整理好莱坞华人文物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歧视”。那些记录华人受歧视的文物给陈灿培留下的印象最深。依他所见,当年在好莱坞受歧视的并非个别华裔演员,华人整体形象都遭到了歪曲与歧视。
他说,虽然华人很早即开始参与好莱坞的影视工作,也有不少人做出了成就,如黄柳霜(Anna May Wong)、陆锡麒(Keye Luke)、李小龙(Bruce Li)与成龙(Jackie Chan),这4人的艺术成就是最早得到好莱坞影视界承认的,他们名字与星座被镶嵌在了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上,可他们在好莱坞都有过遭受屈辱的经历。
种族偏见最强烈年代的华裔影星
在陈灿培收集到的有关好莱坞的华人文物资料中,黄柳霜是第一位好莱坞的华人,也是华人中第一位将名字留在星光大道上的演员。黄柳湘1905年1月3日出生在洛杉矶,祖籍广东台山,是第三代华人,从14岁起她即开始参与好莱坞电影的拍摄了。
据陈灿培介绍,不到20岁时黄柳霜即参与了十几部好莱坞影片的拍摄,她的中国娃娃形象已深入人心。但仅此而已,她在好莱坞影业的最大成就,仅是银幕上她首创的中国娃娃形象。就像当年华人永无法进入主流社会一样,黄柳霜从未有过出演女主角的机会,也没有接到过一个好剧本。
黄柳霜时代正值美国社会种族偏见最强烈的年代,在当时的“洋人”眼中,华人属愚昧、麻木的劣等民族,在好莱坞影片中多被描写成强盗、毒贩,是杀人放火、野蛮无理、狡猾残暴的象征,而影片中的华裔女性不是妓女即是女奴。以至于1936年黄柳霜到中国探访家人时,中国媒体曾质问她为什么要演这么多屈辱的东方女性。
陈灿培说,好莱坞的种族歧视,让黄柳霜深感挫折。1928年她毅然离开了好莱坞到欧洲去发展,后来也因祸得福,成为了国际影星。1932年首部以上海为背景的好莱坞影片《大饭店》上映,可以华人身份出演片中第二女主角的黄柳霜,名字与剧照都未在海报上出现。在从影生涯中,她所受到的最大打击,莫过于从影片《大地》中落选。她太钟情于这部由赛珍珠小说改编的影片中的两个女性角色了,也尽了最大努力去争取。可最终因为她是华人未能如愿:片中的两个中国女性角色都由白人去饰演。
陆锡麒是继黄柳霜之后第二位名字与星座留在星光大道上的华裔演员。在陆锡麒从影的年代,傅满州和陈查理是好莱坞“华人”中的代表人物,两个人物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区别。影片中的傅满州,因家人被“洋人”所杀,因此永远在报复、杀害“洋人”,是个被歧视的华人形象。人们普遍认为,1917年出现这一形象是因为全美的“惧黄”心理(Yellow-Peril)所致。
而职业侦探陈查理虽也具被歧视色彩,但他睿智机敏,破过不少大案,陆锡麒曾饰演陈查理的大儿子。而“两个华人银幕形象均是白人演员扮演的。” 在好莱坞的一些旧照片中甚至还有如何将白人演员的眼角拉长的示意图片。当时好莱坞对用白人演华人的解释颇多,一是观众是白人,要考虑他们的接受度,二是当时的法律规定,华“洋”不得通婚,银幕上也要如此。
“只有关家倩(Nancy Kwan)的影艺生涯中没有屈辱的经历。” 陈灿培说,她主演了《花鼓歌》,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华人都认为关家倩是华人,其实她只是半个华人,” 她的父亲是香港人,而她的母亲是苏格兰裔美国人。陈灿培认为,关家倩在演艺事业中一路顺风正是因为她是华洋混血的缘故。
后来,李小龙改变了中国人在好莱坞的形象,这之后又有了成龙及周润发等。再后来,吴宇森、李安及章子怡纷纷在好莱坞获得殊荣。可陈灿培说,李小龙、成龙,甚至李连杰都有过在好莱坞受歧视的经历。
逆境中成长李小龙改变华人形象
陈灿培是个李小龙迷,十余年前即开始收集李小龙的文物。2008年,他在广州为李小龙塑造了一个功夫雕像,现在这尊雕像陈列在洛杉矶的中国城内。在陈灿培此次将捐给广州华侨博物馆做展品用的300余件文物中,李小龙的文物即有50余件。
在陈灿培所收集的李小龙的文物中,最珍贵的是这位武打明星当年与好莱坞电影公司所签下的第一纸片约合同。目前这一合同在香港的一个李小龙展上展出。
陈灿培说,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李小龙在好莱坞似乎慢慢站稳了脚跟,而且在1965年至1971年的6年时间里,多次在电视剧如《丑闻喋血》、《闪电大追击》、《盲人追凶》里客串演出,但好莱坞导演大多要他扮演华人歹徒的角色,而他们的结局都是被男主角打败,对此李小龙感到十分愤慨。
促使李小龙离开好莱坞的是一件让他感到更加气愤的事情。上世纪70年代初,李小龙与友人一同策划了一部名为《无声笛》的影片,华纳公司准备投资,但后来投资方无限拖延,致使这一拍摄计划流产。事后得到的消息是,投资方对一个黄种人担任主角没有信心。
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李小龙离开了好莱坞,也正是因此李小龙才有了日后在香港电影界的辉煌。1970年,李小龙赴香港发展后,一部《唐山大兄》让香港电影界发生了大地震。在香港闯下一片天之后,李小龙又重回好莱坞,改变了中国人在好莱坞的形象。(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