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10:30:27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全球华人

聚焦 它是中国“最穷大学” 却有大批侨界英才从这里走出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1-23 14:35    点击量:271    

  中国侨网1月23日电 题:它是中国“最穷大学”,也是教育史的“珠穆朗玛”;校史仅8年培育大师无数,一大批侨界英才从这里走出,但很多人仍不知道它……

  电影《无问西东》热映,小侨也去凑了热闹,影片讲述了4代清华学子的故事,其中最特殊的一段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七七事变”后不久平津陷落,硝烟弥漫的北方,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

  为保存中华文化的精英血脉,使高等教育得以延续,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陆续南迁,在昆明组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校史馆网站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校史馆网站

  《无问西东》里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本是就读于西南联大的学生,后因时代背景投笔从戎,加入空军保家卫国,最终驾机撞向日军战舰,英勇殉国。

  片尾彩蛋中,梅贻琦、吴大猷、闻一多等众多如雷贯耳的大师依次亮相,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西南联大同样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部分教授合影,前排右三为梅贻琦。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校史馆网站
部分教授合影,前排右三为梅贻琦。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校史馆网站

  电影情节引人入胜,真实的西南联大则更加令人钦佩!校史一共才8年多,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的“珠穆朗玛”,无数人才从这里走向人生舞台,其中包括许多我们熟知的侨界榜样。

  茅草房、种菜忙,“最穷大学”坚守民族气节

  1937年11月1日,由北大、清华、南开合并而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课,后因战局变化,又于1938年迁至昆明,并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旧址。图片来源:<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
西南联大旧址。图片来源:中新网

  新校舍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设计,但在修建时却出了大问题:因战争导致物价上涨,想盖楼房、用砖墙?没钱!

  结果,除图书馆和食堂为砖木结构瓦房,其余校舍一律为土坯墙、铁皮顶平房,学生宿舍、各类办公室干脆是茅草屋,后来因经费紧张索性连铁皮都卖了。

西南联大校舍。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校史馆网站
西南联大校舍。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校史馆网站

  昆明雨水多,一旦雨势大起来,打在铁皮屋顶上就是一首“打击乐”,声音之大竟吵得老师无法上课。一位教授实在没有办法,在黑板写下“静坐听雨”四字以示无奈,这一事迹在联大广为流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由此而来。

  还有的教室不用听雨,因为屋顶压根就是漏的,一旦下起雨来,同学就全都打着伞上课。

  物价飞涨带来的不仅是简陋的教学环境,还有师生们填饱肚子的问题。校长梅贻琦卖掉家中一切补贴师生,夫人韩咏华上街卖米糕维持一家生计。金岳霖、李继侗这些令后人仰视的大师,成立种菜小组解决温饱。

  朱自清有一次上街,被乞丐追着乞讨,被逼无奈说了一句:“别跟我要钱,我是教授”,乞丐听完扭头就走,因为连他都知道“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左起:朱自清、罗庸、罗常培、闻一多、王力。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校史馆网站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左起:朱自清、罗庸、罗常培、闻一多、王力。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校史馆网站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教师、学者们治学不殆、研究不辍,《国史大纲》《堆垒素数论》《贞元六书》《湍流理论》……众多学术专著在这里诞生。无数学子也慕名而来,无畏战乱、轰炸和饥饿,只想追随大师的脚步,为民族振兴发奋苦读。

课堂上。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校史馆网站
课堂上。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校史馆网站

  西南联大的名字之所以熠熠生辉,不仅因为它使高等教育得以延续,中国文化的精英血脉得以保存,更因它为抗日提供了精神支持和行动支援以及所体现出的无比崇高的民族气节!

  8年校史培育无数英才 被赞中国教育 “珠穆朗玛”

  西南联大之奇迹,在于它拥有的大师。

  北大哲学系教授黄枬森,曾回忆他在联大读书期间的课表:国文老师沈从文、英语老师李赋宁、物理老师吴有训、中国通史老师吴晗、公共伦理学老师冯友兰、数论老师华罗庚以及教《庄子》的闻一多……

  放眼何时,都是让学子为之疯狂的“阵容”。

部分教授,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孙、林徽因、金岳霖、吴有训。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校史馆网站
部分教授,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孙、林徽因、金岳霖、吴有训。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校史馆网站

  西南联大之奇迹更在于它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大师。

  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于1946年“胜利关闭”,短短8年时光,从这里走出了3882名毕业生,连同毕业生及任职人员在内,有2人揽得诺贝尔奖,4人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人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71人入选两院院士,另有100余人成为人文大师……

  他们之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侨界英才。

  在西南联大的求学生涯,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为留学海外打下基础,更从大师们的言传身教中领悟到了真正的民族精神,并在今后的人生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向前。

  杨振宁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本科,44年研究生毕业,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

  1944年转入西南联大,1946年经吴大猷教授推荐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1957年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叶笃正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郑哲敏

  1943年考入西南联大电机系,次年转入机械系,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朱光亚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核科学事业主要开拓者之一。

  邓稼先

  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胡宁

  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基本粒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李正武

  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磁约束核聚变奠基人之一。

  李荫远

  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固体理论物理学和理论磁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陈茹玉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中国有机磷化学领域做出卓越功绩,研制出中国第一种除草剂。

  余国琮

  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蒸馏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邹承鲁

  1945年西南联大化学系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中国生物化学奠基人之一。

  黄培云

  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粉末冶金学科奠基人,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创始人之一。

  韩德馨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煤田地质事业的先驱者之一。

  ……

  今天,就让我们回顾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致敬西南联大!致敬侨界先辈!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