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9 08:36:38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新闻

中国民主建国会十一大在京开幕 汪洋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17 16:13    点击量:317    

  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汪洋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

  12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会见全体与会代表,并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2月16日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会见全体与会代表,并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

  贺词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也展示了独特魅力和巨大优势。5年来,民建发挥特色优势,围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有效发挥了智库作用,履职能力和自身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贺词说,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战略方针。中国共产党将按照中共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坚定不移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把多党合作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画出共同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

  贺词指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需要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希望民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充分发挥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引导广大会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密切关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的战略部署和重要任务,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建言践行,为促进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共中央相信,民建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一定能够带领全体会员,深化政治交接,传承优良传统,继续砥砺奋进,推动新时代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致贺词。贺词说,民建自十大以来,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开拓进取,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陈昌智代表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在回顾和总结民建5年来的成绩和经验后提出,民建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弘扬民建优良传统,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民建特色和优势,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洁篪、尤权、吉炳轩、陈元以及张榕明出席开幕会,马培华主持开幕会。

  本次大会将听取和审议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国民主建国会章程(修正案)》,选举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贺词

  各位代表,同志们:

  值此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之际,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民建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中国民主建国会同中国共产党有着长期合作的光荣历史,具有爱国革命的优良传统。自诞生之日起,一代又一代民建中央领导人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同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一路同行,走上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走上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新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充分证明,民建作为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亲密友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征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也展示了独特魅力和巨大优势。5年来,民建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挥特色优势,认真履行职能,各方面工作都迈上了新台阶。围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有效发挥了智库作用。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探索民主监督新实践,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持续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依托“思源工程”实施思源救护、思源助学等公益项目,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和教育培训、助残济困等公益事业,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联系经济界优势,举办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和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推动与港澳台的经贸合作,加强与友好国家、地区联系交流。深化政治交接,隆重纪念民建成立70周年,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继承和发扬民建优良传统。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强化会员培训,履职能力和自身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此,谨向中国民主建国会全体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战略方针。中国共产党将按照中共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坚定不移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把多党合作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画出共同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需要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希望民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充分发挥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引导广大会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密切关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的战略部署和重要任务,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方面建言践行,为促进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

  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将总结民建过去5年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我们相信,民建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一定能够带领全体会员,深化政治交接,传承优良传统,继续砥砺奋进,推动新时代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进入了新时代,民主党派肩负着新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祝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2017年12月16日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