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大栅栏老街区疏解整治 “加减法”注入新活力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0-11 13:53 点击量:276 大
中
小
大栅栏老街区的“加减法”
“嗬,前门楼子亮出来了!”住在西城区大栅栏西河沿的900多户居民,最近发现一个“奇迹”:站在胡同尽西口,竟然能一眼望到1000多米远的胡同尽头,那里正是正阳门的所在。
这有什么稀奇?没在这儿住过的人,多半不以为然。可倒退到几年前,您瞧吧,胡同里的私搭乱建、密密麻麻的架空线、占道经营的摊贩、胡乱停放的私家车辆……几乎处处遮挡着视线。
大栅栏1.26平方公里的地界内,大大小小的胡同街巷114条。像西河沿这样被“塞”得满满当当的胡同不在少数。作为“全国首个中华老字号集聚区”和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大栅栏历史遗存多、老字号多,是最让人骄傲的古都“金名片”之一。但同时,这片区域平房院落多,居住人口也多,历史文化保护难题、城市管理难题和民生难题相互交织,多年来治不了病根儿。
为“城市病”所苦的不仅是大栅栏,整个北京都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指出,疏解非首都功能才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他又多次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北京全市上下认识到,只有减掉不必要的负重,在疏解整治的同时努力提升城市环境,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实现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今年年初,全市范围内的“疏解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开始了。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首都核心功能,拆除违法建设、封堵“开墙打洞”、整治地下空间和群租房等十大具体行动,一一打响。
4月份,《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发布,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要以绣花般的精细功夫,完成核心城区1674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
当月中旬起,1000多名街巷长陆续在东西城走马上任。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61名机关工作人员下沉到114条胡同街巷,携手居民代表,成立街巷理事会,管起胡同里大事小情。
“当个街巷长,还真得有点儿追女朋友的耐心。”31岁的柴旭岑和同事开玩笑道。他是大栅栏南新华街、厂甸胡同、琉璃厂东街3条街巷的街巷长。上任半年多来,组织拆违、整治“开墙打洞”、协调解决停车难,柴旭岑脸晒黑了,但却跟居民打成了一片。巡街时,老住户们“小柴,小柴”叫得亲切。
街巷长领衔,大栅栏街道今年以来拆除违法建设210处、2.1万平方米,封堵“开墙打洞”150户,整治削减不规范“七小门店”246户,同时推进群租房和地下空间整治,胡同变亮堂了,人口密度也降了下来。铁树斜街、樱桃斜街等4条胡同完成架空线入地,亮出了湛蓝的天空。
“坚决做减法的同时,我们也在谨慎做加法。”街道工委书记李婕表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街道对整治后空间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开头提到的西河沿,利用腾退空间建起了养老照料中心、图书馆、文博馆,还有展示地区残疾人手工艺作品的“民艺坊”,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澜创园”。对于胡同里的老街坊来说,家门口变清净了,还多了休闲、养老的好去处。
樱桃斜街桐梓胡同,原先的杂货市场腾退后,变成一处1800余平方米的“百花园”。藤萝架、牡丹台,一条通幽曲径串起五颜六色的花带,连不少游客都寻摸到这“百花深处”。还有京韵园、国粹苑……或是留白增绿,或是补民生短板,因地制宜的“加法”,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图为民众在大栅栏展示现场书写的对联横批。中新社发 富田 摄
胡同居民也更有精气神儿。在三井社区笤帚胡同,老住户张履端和20多位居民组成了义务导览队,给四方游客讲述身边的历史。三井社区“三眼井”的由来、婺源会馆的名人往事、胡同里的明代清真寺、京剧名角杨小楼的故居……老人们挖掘了20多个胡同景点以及相关的历史故事,沿途娓娓道来,游客如醉如痴。
“在大栅栏住了好几十年,这一两年的变化最大。”67岁的张履端说,住在老城文保区,自豪感一天比一天强烈。“我想把发生在胡同里的老故事、新故事,说给每一位来访者听。”(记者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