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08:30:19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猝死狱警李金炎对家人隐瞒病情 将诊断书藏单位更衣柜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9-24 14:47    点击量:507    

狱警李金炎 藏起诊断书 倒在岗位上

  李金炎生前工作照。

  李金炎

  性别:男

  去世时间:8月14日

  终年:54岁

  去世原因:因公殉职

  生前职业:曾任北京市监狱生产科副科长、监狱七监区管班民警

  如果不是发现隐藏在更衣柜深处的“诊断证明”,人们不会知道,民警李金炎怎样坚守着岗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那是他今年5月份在仁和医院住院时医生给的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脑供血不足、高血压2级中危、高血脂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整整6项。

  这份诊断证明,他没有拿给同事和领导看,也没让身为医生的女儿知晓,而是继续正常工作值班,直至病发。

  8月13日,星期日,李金炎和往常一样,主动加班指导服刑人员开展活动。次日清晨,正在监区值班的他突然晕倒,虽经同事和医生全力抢救,但终因心源性猝死,不幸以身殉职,终年54岁。

  爱谈心

  鼓励服刑人员写家书

  穿过北京市监狱层层的安检铁门,走进七监区二层,走廊被一道铁门分割,划分为服刑人员生活区和民警工作区。

  这里是李金炎生前最后工作的地方。

  去年,监狱进行机构改革,李金炎离开干了17年的生产科副科长岗位,到监区一线当管班民警。

  家人劝他申请个不下基层、不值夜班的岗位,工作能轻松些,也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遭到拒绝。

  李金炎负责的班组有9名服刑人员,多因职务犯罪进的监狱,服刑期多在10年以上甚至无期。“很多都是老油子,什么都不在乎,管理起来有难度,何况他50多岁,精力比不上年轻人。”同事侯建军说。

  “了解服刑人员情况,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才能进到他们心里去。”李金炎常常这样说。班组是他最常去的地方,每个服刑人员孩子多大、在哪儿上学或工作,都了如指掌。

  就在去世前一晚,服刑人员就寝后,他回到管班监舍,仔细查看窗户有没有关好、大家是不是正常睡下,然后悄悄走出监舍。“那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个背影……”服刑人员王强(化名)回忆。

  他对李金炎的信任和感激,建立在一次家属会见日上。

  “那天我老伴儿没来,李警官注意到了,就打电话询问情况,得知她在雪地上滑倒摔骨折了,正在住院治疗。”他坦言,在监狱里,最害怕的就是家人出事,自己却无能为力。

  李金炎让王强写信安慰老伴,并和他谈心:“你老伴儿这时多需要你在身边照顾啊,好好改造,早点回到她身边吧。”

  去年,服刑人员李华(化名)的孩子面临高考,家人来信问填什么志愿,他因沟通不便,焦躁不安。

  李金炎向他分享了当年指导女儿填志愿的经验,又鼓励其用信件多沟通。

  每周,李华都要给孩子写3至4封长信。两三个月,几十封信,都由李金炎及时审查、投寄、发送。

  最终,李华的孩子考上理想大学。

  这件事,对一贯表现不好的李华触动极大,他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开始真正服从管理和改造。

  李金炎所管的服刑人员班组,至今没有人违规违纪,今年已连续两个季度被评为监狱优秀班组。

  每逢节假日,他还会组织班组人员开展各种活动。

  “马上就到国庆了,他组织了‘歌唱祖国’的活动,大家都陆续开始准备,从家里寄来乐器。”李华不禁红了眼眶说,“只是,他竟没等到那天。”

  能吃苦

  工作30年没休过年假

  在同事看来,李金炎太拼命,出了名的“能吃苦”。

  提起和搭档的值班工作,石岩不禁苦笑,“他总是闲不下来”。

  发药、分饭、盯监控、巡同、入监舍检查、纠正不规范行为……一有时间,李金炎就和服刑人员聊天,并在聊天中渗入教育、提醒甚至批评,把教育化于无形之中。

  此前,李金炎曾做过7年的生产质检员。

  好友许锦荣想起,他一天到晚呆在车间,需要检查汽车底盘,二话不说就钻进地沟里;检查建筑模板的质量时,他一块一块地用手摸,铁锈蹭花了衣服;每到夏季,他衣服几乎都被汗水浸湿,可从不喊累。

  李金炎的妻子也是名民警,两人都在团河地区工作,可见面却不多。除了加班、值班,每周别人休息两天,李金炎只休周六一天,每周日他都主动进监区指导服刑人员开展活动。

  因为家离单位近,他经常主动替其他同事值班。

  “这么多年,他替我们值了多少班儿,没人计算得清楚。”石岩笑了笑说,即便这样,李金炎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工作30年来从没休过年假。

  领导经常为这事跟他急,想让他休息休息,可每次都遭到回绝:“事儿干不完,我休息也不踏实”。

  事实上,刚参加工作时,李金炎自知学历不高,知识底子单薄,工作之余发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在首都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政法专业毕业后,他又主动报名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专业参加在职学习。同事们常说:老李经常拿在手里的,就是书。

  2000年初,刚接触QC(质量监控)小组这项工作时,时任监狱生产科副科长的李金炎连“质量管理”的概念都不清楚,更别说用电脑做演示了。

  但接到QC小组的任务时,他没有畏难。一本质量管理书,一本电脑理论书,几乎被他翻烂了,常常学得忘记吃饭,忘记下班。

  不到半年,李金炎就有了深入掌握,不仅能用电脑做出漂亮的QC项目演示图,他主持的第一个QC小组活动项目,还在市里众多社会企业参与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去年从生产科调到监区工作后,生产科科长还多次向组织提出,希望能把李金炎调回生产科工作,因为“在他心里,只有把工作干好这一个心思”。

  隐瞒病情

  诊断书藏单位更衣柜

  李金炎多才多艺,会朗诵、会唱歌,是单位文艺活动的骨干。

  同事们时常会想起,那个时刻注意仪表的老大哥,走在食堂的路上,走进聚餐的人群里,哼唱起他最爱的《少年壮志不言愁》。

  他歌声高亢、嘹亮,每次唱完,总会赢得众人的喝彩。“他是个不服输的人,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哪怕是爱好,都要去专业的文工团去学习,要唱到最好。”

  在家里,李金炎是有名的孝子。

  他的外甥女回忆,舅舅尽管五十多岁,但在年近九十的姥爷、姥姥面前,却总还像是个大孩子,变着法儿地哄老人开心、说笑,用不多的闲暇时间带他们郊游。

  老人的健康,是他最挂念的事。2012年,李金炎的父亲患肺癌,他把父亲背下五楼,去医院看病,看完病后又背上楼。尽管每次都是汗流浃背,但他总是憨笑着说,“嗨,没事”。

  父亲住院后,他白天上班,晚上陪护。夜里,为防止自己睡得太沉,听不见父亲呼唤,就找来一根毛线绳,一头系在自己手腕上,另一头系在父亲手腕上。

  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没耽误过一次值班。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安保期间,有天,李金炎忽然觉得浑身无力,很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后就住院了。监区长侯建军去看望他,他轻描淡写地说:“就是有点高血压,医生非让我再多查几项,其实根本没事儿。”

  两周后,李金炎就上班了,他告诉同事:“检查了,都没事”。

  李金炎因公牺牲后,侯建军陪他的女儿整理遗物时,发现一张仁和医院的诊断书——那是他5月份住院时医生给出的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脑供血不足、高血压2级中危、高血脂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整整6项。

  李金炎的女儿是北京一家知名医院的医生,每逢同事看病有困难,他总是豪爽地说:“没事儿,去找我闺女。”侯建军以为,这张诊断证明,他肯定会告诉女儿,商量如何治疗的。

  但他没有,只是将这份诊断证明永久收藏在单位的更衣柜里。侯建军知道,他从不想麻烦同事,更不愿让女儿担心,“那可是他一辈子最大的骄傲。”

  【寄语】

  这段时间,我眼前总出现你遗物中的那张《诊断证明书》。你应该知道,这些病随时威胁生命呀!可当我问起病情,你总笑着说:“嗨,没事儿”。我真是恨自己,为什么就信了你的“谎言”?可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你啊!几十年来,你把全部力量都贡献给了工作,唯一不把自己放在心上。 ——北京市监狱七监区监区长侯建军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左燕燕 本版图片/北京市监狱供图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