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11:49:10
首页 国际 港澳台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一带一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聚焦 74.7%受访者曾遭遇“地铁扫码” 超3成人接受因此受骗
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31 12:00    点击量:278    

  原标题:74.7%受访者曾遭遇“地铁扫码” 30.2%受访者曾因扫码或接受推销而受骗

漫画:赵天奇

  地铁扫码、商品推销、街头乞讨……公共场所常有一些现象打扰到我们正常的生活,如果警惕性不高,甚至有上当受骗的风险。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4.7%的受访者曾在地铁上被请求扫码。

  “在地铁上请别人扫码的,大多是微商或推销App产品。”在北京做培训工作的秦勤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坐地铁,曾多次遭遇“地铁扫码”。她表示,起初自己会出于好奇扫一扫,“但次数多了之后,逐渐没了耐心,也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所以会直接拒绝”。

  其他给人们生活造成困扰或骚扰的现象还有:房地产推销(52.9%)、发传单(51.7%)、街头健身房或游泳馆推销(49.8%)、乞讨(42.6%)和街头卖艺(32.7%)等。

  “遭到拒绝后,有些人会很礼貌地离开,也有人不轻易作罢,一直纠缠着不放。”秦勤对“地铁扫码”本身并不反感,“但如果反复纠缠,就很容易让人恼火”。

  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一的陈晟(化名)也有过相同的困扰。“我曾在中关村的街头遇到某个英语培训机构的销售人员,即使我明确表示不需要英语培训,他还是跟着我在大街上走了100多米”。

  遇到此类骚扰,38.5%的受访者通常选择不予理睬,24.4%的受访者会耐心了解情况后再决定,19.7%的受访者会尽可能提供帮助,7.9%的受访者会选择打电话报警,7.6%的受访者会规劝对方停止骚扰行为。

  “现在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很多私密信息,随意在外面‘扫码’,很容易就会被不法分子盗取个人信息。”秦勤说。

  数据表明,30.2%的受访者曾因扫码或接受推销而上当受骗,其中5.0%的受访者有过很多次,25.2%的受访者有过一两次。

  “现在骗子太多,即使遇到真的有困难的人,也不敢轻易相信了。”60后北京市民王学锋说。

  为治理公共场所的骚扰行为,54.1%的受访者建议加大惩处力度;50.1%的受访者建议加大巡逻力度;41.1%的受访者觉得应以驱散、监管为主,不宜处罚过重;32.7%的受访者建议开通街头骚扰的“报警专线”;31.4%的受访者希望对相关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并提供适当帮助;23.6%的受访者建议完善相关问题处理流程和制度。

  受访者中,00后占1.0%,90后占20.2%,80后占53.8%,70后占18.8%,60后占5.3%。(实习生 崔艳宇)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